亚洲货币谁为基础——欧元对构建亚洲单一货币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货币论文,欧元论文,启示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自从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不仅密切关注着欧元启动后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局势的影响,而且在思考是否应建立属于本区域的货币体系。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于去年12月提出在亚洲是否应该推出一种单一货币的问题不久,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也提议:“我们希望考虑推出我们亚洲自己的货币的可能性,并使它成为我们地区的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货币,这个时刻将会来临”。与此同时,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也预言世界上将会出现两个或者三个货币区。
人们之所以愿意建立属于自己的货币区,根本原因是人们期望通过国际货币联盟来遏止动荡的世界金融局势。1997至1998年,由泰铢危机发端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给世界经济发展抹上浓浓的阴影,1999年一开始爆发的巴西金融危机又波及到全球一些重要的金融市场,使许多经济界人士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30年代的大萧条十分相似。前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是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首创者,被欧洲金融界称为“欧元之父”,在欧元启动前三天,维尔纳度过其85岁华诞,经济界人士和他自己都认为送给他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是欧元的诞生。当记者问及他是如何想起这个主意时,埃尔·维尔纳回答:“这是基于我在30年代的亲自经历,当时我在巴黎上学。30年代货币很不稳定。许多国家试图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例如比利时法郎当时贬值35%。这是欧洲进行公平交易的巨大障碍。1967年,国际货币结构又开始摇摇欲坠,英镑大幅度贬值。因此建立货币联盟很有必要。”
当然,欧元的问世不但有利于欧元国之间的公平交易,能够节约彼此之间的交易费用,消除欧元区的汇率风险,而且有助于打破美元国际金融与贸易中的霸主地位,促进形成货币多极化的格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9年1月8日菲利普·鲍林撰文指出:这个过程把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引向三极货币世界,再引向多极货币世界。同时强调亚洲货币将在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有人预计亚洲人可能会欢迎有两种可储备的货币以带来的额外安全感,并推测亚洲的货币大概不得不以日元为基础。而斯蒂芬·菲德勒1999年1月1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说道:“在拉丁美洲,明显的选择对象将是美元。在欧洲,欧元也许能够扩大到东欧。同时,正如日本官员已经表明的那样,日元可以在亚洲处于统治地位。”比较笼统的看法是:欧元的诞生是亚洲地区金融变革的催化剂。
于是我们作为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就不免提出如下的问题:如果需要建立亚洲货币区,亚洲货币是否不得不以日元为基础?德国是欧元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欧元的启动为什么不以德国马克为基础?中国货币在亚洲处于何种地位?欧元的诞生将为亚洲金融变革催化出什么产物?
(二)
人们对欧元诞生以后的命运持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认为欧元将成为欧洲大厦的基石,祝愿“欧元变成欧洲人民的象征”,同时从长远看不排除欧元超越美元而最终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有的则根据欧元出现后因欧洲内部的外汇交易、官方储备、私人储备和国际贸易核算由于货币统一而不复存在,提出了欧元的出现反而会加强美元国际地位的观点;有的看到欧元诞生后不久就表现疲软,估计欧元将经受更大的风险与考验;而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甚至愿意用生命打赌:“欧元将不会真正存在。我认为很可能在今后的某一天整个体系完全崩溃。”
但是,欧元诞生本身给我们的启示却十分丰富,例如,它告诉大家金融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反映,预示着长期以来“美元特权”可能慢慢结束,提醒我们对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欧洲货币欧元化不是大国化,这和欧元的存在不是为了使欧洲经济美国化,而是为了防止美国化是一个道理。在欧盟国家中,德国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1993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9102亿美元,而法国与英国分别为12422亿美元和9399亿美元;1994年,未包括黄金的国际储备德国为773亿美元,而法国仅为262亿美元;1996年,德国马克在发行国际债券中所占的份额为14.1%,而英镑与法国法郎所占的份额只分别为7.3%和6.5%。在世界贸易结算中,德国马克占有比重为19%,而使用英镑与法国法郎只各占2.5%。如果因为德国经济实力强大以及德国马克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欧元便只以马克为基础,这是十分荒谬和事实上也不曾发生的,其原因主要在于:
其一,欧元以马克为基础就可能在向“美元特权”的挑战的同时在欧盟内树立起“马克特权”,这样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无异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其二,欧盟内部无论在进出口贸易、财政金融、军事防务等问题上都需要不断进行协调,或者也许可以说欧盟就是使得有关成员对上述诸多矛盾相互让步妥协的一种组织。欧元作为欧洲的象征是欧洲共同体发展的产物或延续,如果欧元只以欧元国的一种货币为基础便改变了欧洲货币联盟的初衷,从而将真正成为欧元前途难以预卜的重要因素。
其三,货币现象不只是一种单纯的金融经济问题,恒古以来就衍变成为一种与统治权相关的政治上的大事。实际上,建立欧盟不过是为了实现“从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的一种工具或步骤,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曾特别强调:“经济货币联盟是实现政治联盟的重要一步”,其首要目的在于“不受别人摆布”。如果以一国的货币为基础建立区域货币,无疑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
既然欧元不是以欧盟内某一个大国的货币为基础启动的,如果有朝一日需要建立一个“亚元区”,那么“亚元”自然不可能以日元为基础便不言而喻。
(三)
按照国际上大多数人的观点,从金融一体化和货币多极化的大势所趋出发,欧元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必然把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引向三极货币世界,再进一步引向多极货币,这样美元、欧元、日元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三大支柱,故而日本政要在1999年新年伊始便表示要非同寻常地采用果断措施发挥日元的潜在作用。同时据日本《读卖新闻》1999年1月19日报道,德国财政部国务秘书海纳·弗拉斯贝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已经到了讨论亚洲货币体系的时候”,提议应仿照欧元建立“亚洲货币体系”,并迎合日本的胃口说什么“日元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果事物能够按照人们的期望顺利发展,或许在不久以后世界货币将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但是,以日元来作为“亚元”,如前所述恐怕是亚洲人民或者也许是中国人民不能认同的。
诚然,某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这种货币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份额决定的。一方面,这个国家应拥有雄厚的经济金融实力,与世界各国有广泛联系,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有较高的比重;另一方面,这个国家的货币值能够长期稳定,能够充分发挥国际记帐单位、储备货币和交换媒介的职能,同时拥有种类繁多的金融交易工具。日本虽然有较大的经济规模,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5830亿美元(按1991年购买力平价为基准计算,同期美国为75760亿美元,欧盟为74380亿美元),但日元在全球货币交易额中只占5%,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只占4.9%(美元占57%,德国马克占12.8%),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政府听任日元不断贬值,以至成为日本前首相桥本下台的诱因之一。鉴于以上和其他方面的种种因素,日本现首相小渊尽管希望日元与美元平起平坐,但不得不承认继发行欧元之后使日元成为一种国际货币是一场无望取胜的战斗。
日本关于使日元成为国际货币的梦想是不现实的,日元企图在亚洲占据统治地位同样十分困难。这首先是因为日本经济遭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困绕,日元的大幅度贬值极大地损坏了日本的形象;其次还因为日本与欧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欧盟和美国又存在较大的差距,专家们认为欧元与美元并驾齐驱最少需要5~10年的时间;再则是由于日元欲成为世界货币的一极会进一步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同样道理,故而美国对欧元的诞生也只能持观望的态度和以静制动的策略,这一点可以从美国对建立汇率“目标区”的建议持反对态度中看得很清楚。所谓汇率“目标区”是将美元、欧元和日元挂钩,对这三种货币间的汇率设置浮动范围,目的在于对它们实行控制,一旦其中一种货币浮动超过界限,美国、欧盟和日本将共同进行干预,通过控制货币流通以避免出现金融动荡,使之有利于稳定国际货币市场。但美国认为将汇率以某种形式加以固定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并称没有美国的支持,建立货币“目标区”的建议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还由于货币不是单纯的金钱,这如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所说:“货币超过金钱,货币是一种文化”,“货币代表国家”。试问一下,当一个国家对其所在的地区进行残酷蹂躏之后,这个国家的继任政要却对此丝毫不表示歉意与翻然悔改的时候,这个地区其他国家的百姓和政府会容许这种货币充当价值的尺度、流通的手段和储藏的工具吗?如果不能这样,其统治地位从何说起。
(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以日元为基础建立亚洲货币对日本仍然只是一场梦,搅乱这场美梦除了上述因素的作用之外,如果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有关变化不加讨论,中国的强大与中国货币的稳定已开始对日元形成挑战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当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元、欧元、日元将鼎足而立的时候,不少西方学者和政要却十分看好中国经济,有人甚至预言人民币不久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这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憧憬,也说明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领导层的信赖。1998年8月8日去世的曾领导保加利亚35年之久的托多尔·日夫科在去世一个多月以前深情撰文《致中国读者》,盛赞“中国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地位将是无与伦比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也同样认为没有哪个领导班子比中国的更优秀。
当然,这种评价是基于中国的状况作出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78年,国际舆论界认为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大白菜加煤炭的经济”。1996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位已从80年代的第十一位进入世界六强,按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NP)计算,中国在全球210个经济体中已连续4年稳居第7位,但按人均GNP计算仍属于低收入国家。1997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首次摘掉了低收入国家的帽子。1998年,我国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长期袭击,面对特大洪水反复肆虐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7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有资料表明,日本在出现“经济奇迹”的50至70年代,50年代的年增长率为9.2%,60年代为10.7%,而我国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平均10%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专家们估计我国在未来十年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1年,美国综合长期策略委员会以美国智囊团兰德公司的数据为基础提出过一份报告,预测在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从本来意义上讲,中国是一个范围的概念,1997年7月1日,香港由“英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完壁归赵为我国的一个行政特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即将回归祖国的怀抱,尽管台湾有一小撮台独分子在表演一些丑剧,但台湾海峡两岸终究会要团圆却是不争的事实。站在这个角度计算,1996年中国(含台湾、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已达13340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德、法位居世界第五位。从外汇储备分析,专家们估计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日本、中国、香港、台湾的外汇储备占世界的第一位至第四位,高达5000多亿美元,同时据日本大藏省2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日本1999年1月的外汇储备为2222亿美元(1996年6月外汇储备为2220亿美元),那么中国(含香港、台湾)的外汇储备至少有2778亿美元。因此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上只要是神经正常的人,谁也不敢对“大中国”有丝毫轻视。
由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不俗成就和我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声誉正日益提高。90年代前期,人民币因汇率高估作多次调整,但人民币在俄罗斯、东欧、东南亚一些国家却倍受青睐;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货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在某些东南亚地区却成了抢手的准通货,东南亚旅客进出口我国边境时偷带人民币的案件竟呈现激增势态,目前东南亚地区有许多外贸业务都是用人民币结算的。同时,由于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虽然牺牲了自己的某些利益,却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法国财政部长斯特劳斯为此说道:“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出现几个稳定的货币对于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谁在帮助稳定亚洲的形势呢?是美国、欧洲和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动荡不安时,有这几根柱子来保证国际体系的稳定是非常重要”。鉴于中国和中国领导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卓越贡献,1998年9月号《全球财金》将朱镕基列为全球第二号重要金融人物,显示中国对全球财经的影响已全面跨入了金融领域。
(五)
如前所述,中国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确实是一个“大中国”。而作为货币,中国的货币也是一种大范围的货币。根据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理论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实践,中国大范围的货币应包括人民币、港币、澳币与台币。但是,中国要傲立于世界之林,中国要在全球财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大范围的货币就必须统一。在这一点上,欧盟15国中已有11个不同的主权国家统一启动同一种货币——欧元,对我们炎黄子孙亦应有启迪。为了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对大中国的货币可能不宜用人民币、港币、澳币和台币来命名,对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货币或许用“华币”两字命名更为合适。
尽管“华币”的产生会从根本上改变亚洲货币甚至世界货币的局势,从而真正导致多极货币世界的到来,但它不是也不应该是构建亚洲货币体系的唯一基础,这如同联合国的组建不是以美国或中国一个国家为基础一样。因此,可以认为“华币”的生成只是启动亚洲单一货币的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亚洲未来的单一货币,参照“欧元”的命名方式这里不妨称之为“亚元”。
当然,“华币”的诞生可能会经历一段过程,其过程的长短则取决于海峡两岸人民团圆的时间迟早。如果假设2005年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情思能圆满了结,那么在2010年前后统一发行“华币”便不是梦想。届时,中国货币的地位绝非现在的地位可以比拟,其一,中国的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大中国来看跃居世界第二不存在任何问题;其二,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货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将实现自由兑换,一旦实现自由兑换,就意味着向国际货币迈出了一大步;其三,货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华币”将给有大量华人的亚洲国家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中国文化的作用是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例如,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韩国政府已于2月8日决定,在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需要用到书面语的情况下,将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记。
而在“华币”没有问世以前,过早讨论亚洲的货币体系问题似乎有点操之过急。对此我们同样可以从欧元的诞生过程得到一些启示,一是欧元的启动以欧盟为载体,没有欧盟就不可能有欧洲统一货币,在亚洲尚且没有研究如何组建类似载体的时候,有关推出亚洲自己货币体系的建议便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二是从1969年欧共体第一次提出发行统一货币、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到欧元启动共经历了30年的时间,如果从1951年4月欧共体诞生算起则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倘若2010年以前“华币”顺利诞生,倘若欧元这种催化剂本身不出什么大的问题,倘若历史的进程能够加速,笔者预计2020年以前就可望看到“亚元”问世。无庸赘言,历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欧元的启动既然有其必然,“亚元”的诞生便无论如何也是不可阻挡的。
标签:中国货币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货币对论文; 日本货币论文; 货币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美元对日元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人民币对日元论文; 欧元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外汇论文; 经济学论文; 欧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