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元 四川省旺苍县东河镇佰章小学校 628200
【摘要】背诵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语言的积累,对语感的增强,对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背诵产生抵触心理。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以教会学生学会背诵。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154-0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害怕背诵,能“闪”则闪,能躲多远就多远。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语言的积累,影响记忆力的发展,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给背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很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出目标,激发背诵动机
俗话说“有动机才有动力”,只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背诵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学习一些有带背诵任务的课文时,前面进行课文的阅读讲解阶段(即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背诵内容和目标从中引出,有的放矢,加以强调。如学习《翠鸟》一文,教师利用多媒体范读课文,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默读。比如: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翠鸟的颜色写得怎样?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默读中发现“翠鸟的颜色”这一部分内容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不失为一段美文,不仅要认真学习它,还要把它背下来。这样的教学,既能突出文本要求学生背诵的这一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为重点研究与背诵这段课文做了准备。
二、理解内容,奠定背诵基础
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层次结构,弄清了背诵内容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才能较容易地把需要背诵的内容背下来,并且牢牢地留在脑海中,难以忘却。如《为人民服务》一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要求全文背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是按照总(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分(第二自然段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第三自然段讲要正确对待批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讲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像第二自然段是写“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总写人死有不同的意义,这是本段的中心句;第二句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第三句解释了司马迁的话,即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第四句以张思德为例说明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正确的生死观。当课文的线索和结构特点及句子间的联系被理清后,学生们背诵起来就十分明朗了,也易记得牢。
三、加强朗读,实现背诵目标
朗读可以促进记忆,更有助于背诵,所以说背诵是反复朗读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在感情朗读中背诵。这也就是“熟能成诵”的理儿吧。不过,许多学生在背诵时常常“缺胳膊少腿”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仅要重视,而且要求还得严格些,才能达到“烂熟于心”、“朗朗上口”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重视方法,教会学生背诵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只需;授人以渔,使之终生享用。”语文背诵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以教会学生学会背诵。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画图背诵法
许多学生认为背诵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不喜欢背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用图画将句子进行形象地解读,把“干瘪瘪”的语句变成了生动、具体的图像,以便学生的记忆。如学习《詹天佑》一文,学生对于“两端开凿法”和“中部凿井法”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不理解,影响了他们的识记。教师通过在黑板上边画图讲理句子的意思,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通过直观的展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了他们的研读和背诵兴趣,解决了“食之无味”的难题。
2.多种感官综合记忆法
背诵记忆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效果比单一的器官运用要好很多。朗读记忆要比默读记忆好,在朗读过程中,除了目视还要有口诵、心记。如果在背诵之前能先抄写一遍,再去记忆,就有多种器官参与记忆,从而可以加深记忆的效果。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是记忆的重要形式。朗读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动作,那么背诵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能将其中的语言环境加以揣摩,再根据语言意境做出相应的动作,那么,我想背诵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情境,手脑并用,更有利于理解和加强记忆。很快就会由理解变为自然记忆,那么学生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背会,何乐而不为呢?
3.整体和部分结合法
对要求背诵的内容,每一遍都是整体朗读,直到背会,这是整体背诵法。把要求背诵的内容分成几个小部分,先背一部分,再背会另一部分,每一部分都背会了,再连起来背诵,这就是部分背诵法。整体适合较短的课文,部分适合较长的课文。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起来比较好。
4.掌握记忆规律及时复习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记忆才会有规律性。每天晚上复习当天的内容,每周复习本周的内容。业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看谁把本周要求背诵的内容背得更加牢靠,从而不断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5.背为运用是上策
背诵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多多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平常的学习中,要将背诵的内容加以运用,多多表扬哪些运用得好的学生,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总之,背诵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文字内涵和语言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要想让学生轻松的背诵,那么教师在进行背诵教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才能轻松地学习背诵。背诵的最终目的还是加以运用,能将背诵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之中,才能体现背诵的真正含义,也能将背诵发挥到极致、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也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光前.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3(5).
[2]董明林,王先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策略[J].新校园(阅读版),2014(8)
论文作者:陈剑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记忆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内容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翠鸟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