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要想减少建筑工程中地震造成的影响,就要做好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加强对抗震设计的重视,减少由于地震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研究中,要加大对抗震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降低建筑工程中地震的危害。
1土木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的原则
由于不同地区的发震频率、地形等因素的不同,其所需要的土木工程的抗震技术及抗震强度也不尽相同。所以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有关人员应规定明确的抗震环节设计原则,以保证土木工程的设计质量。
1.1结构精简化
这里所谓的精简化不是指设计环节及设计方案的精简,而是指设计结构要相对简单。过于复杂的结构不仅会增加土木工程本身的难度,而且会出现很多设计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导致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严重下降。简单的结构对抗震方面来说还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在进行力学的相关计算时,简单的结构会增加计算的准确率,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力的平衡。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生地震,简单的抗震设计结构更能减少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1.2注重整体性
结构的整体性对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抗震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土木建筑的整体性能方面的重视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都知道,土木工程设计中抗震结构的设计不可能是只针对该建筑或该工程的某一部位,抗震结构的设计是从整体上使得该建筑具有抗震功能。在结构的整体性方面,有关人员应加强设计方案的把控及设计效果的预想,充分考虑多种可能影响抗震效果的因素,并尽可能的避免它们,这样才能保证该工程的设计是合理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力的作用、力的平衡及力与力之间的特征等,有关设计人员要从这些方面对力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剖析,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整体性。
1.3加强抗震性
对于抗震结构来说,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强大的抗震性能作为后盾,减少外界因素对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影响。当然,在加强抗震性能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设计图纸及设计方案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有关人员应明确设计重点,将加强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作为重点,并以此为整个工程设计的切入点。通过一定的技术途径对建筑设计效果进行模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虽然其模拟效果与实际应用效果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其所展现的理想效果也不可忽视。在这一模拟过程中,有关人员可以看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弊端,从而对图纸及土木工程的设计结构进行修改,保证该建筑的稳定性和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2.1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明确抗震强度
土木工程的建设根据项目的不同对建筑规模以及建筑结构的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土木工程的抗震问题上,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升土木工程抗震强度。在进行抗震设计之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依照建筑规范,明确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标准,充分掌握抗震强度标准以及地震的危害等,制定设计方案,在方案的制定中,对建筑工程的外观、建筑高度以及建筑结构类型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梁结构、墙结构,要确保建筑结构的节点和抗震强度想吻合,在建筑工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在地震灾害发生的同时,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这样会在震灾中不会产生结构点的破坏,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2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在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土木结构钢设计要确保建筑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自身的强度等级,同时要明确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其体积以及质量会更大,就会降低建筑的美观性能,这就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以及建筑的地理位置进行确定,并不是说建筑材料的等级越高越好。在土木建筑中,钢筋材料是比较普遍的材料,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钢筋材料的质量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在土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要求以及设计要求,对建筑钢筋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明确,进而选择对应型号的钢筋,在钢筋选型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根据不同的受力方向以及材料的抗震系数等因素进行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此外,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还要对建筑成本以及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出符合自身项目的最优建筑材料。
2.3合理设计土木建筑结构
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在满足建筑在外形美感需求的同时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土木工程建设过程是涉及的专业以及领域是比较多的,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是建筑工程实际的首要因素,要根据土木工程的需求,对相关的地震材料进行分析,做出综合性的评价。还要确保建筑物自身的抗震性能,提升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以及建筑的稳定性,能够对地震灾害进行防御。同时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不规则的构造,要格外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建筑物的想能,在主要的承力部位要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非承力结构可以适当的减少成本,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进行充分的考量,提升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
2.4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要想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应对地震的频发性,就要设置多重的抗震防线,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多重的抗震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进行综合的分析,设置多方面的抗震措施,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组成的构件,在建筑设计中,做好建筑刚度和延展性构件的选择,确定建筑的第一道抗震防线,要想增加抗震性能,就要形成抗震防线的体系,设置第二道、第三道的防线,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如果地震比较严重,在第一道抗震防线受损后,同样会有其余抗震防线的跟进,增加人身财产安全。在多重抗震防线的设计中,要提升设计人员的能力,重视抗震性能,做好多重抗震防线的设计工作,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在灾害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地震的发生频率增大,人们只有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抗震性,才能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土木工程的抗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设计人员要不断增加自身的抗震专业知识储备,重视土木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史浩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77.
[2]曹广男.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73.
[3]张辉芳.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80.
[4]孙杰.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J].四川水泥,2018(11):91.
论文作者:常永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