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业祥
(泗水县泗河街道卫生院;山东泗水273200)
【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168例可疑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两组,其中观察组88例,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CT值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在小剂量造影剂注射时的主动脉强化高峰范围、大剂量造影剂注射肝脏动脉期启动扫描时间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腹主动脉作为靶血管在肝脏CTA各期启动时间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肝脏疾病对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无影响。
【关键词】:CTA;肝脏占位病变;临床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041-02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模式的变化,肝脏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也不断的提高,其中以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1]。但是由于原发性肝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因此主要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但是总体的疗效不够理想。因此,尽早发现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但是过去临床主要是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式,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2]。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检查技术。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CT血管成像技术主要是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并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形成图像,该技术具有微创,成像便捷且准确率高的优势[3]。文章主要针对CTA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168例可疑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两组,其中观察组88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经MRI或B超确诊为肝脏疾病且行上腹CTA检查;②心肺功能正常且无过往严重心肺疾病史。对照组纳入标准:肝脏无强化灶、局限性脂肪肝、少量肝脏小脓肿、单个小血管瘤及对肝血流无影响的患者。本次研究排除对造影剂过敏、严重糖尿病、严重高血压以及无法耐受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68例患者中有男性106例,女性62例;年龄为18~84岁,平均为(53.6±6.5)岁;体重为43~85kg,平均为(56.8±10.8)kg。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所有患者检查前30min服用1000mL清水充盈胃肠道,本次研究采用西门子生产的SE 16排螺旋CT机,从膈顶扫描至肾脏。层厚、间距均为1mm,螺距1.5,准直10,电压120Kv,电流130mAs,视野为35cm×35cm;首先进行平扫,然后在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屏气状态下小剂量扫描腹主动脉,之后得到时间密度图,之后采用智能最终技术观察腹主动脉肝动脉期扫描。所有图像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方式处理后重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CT值等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在小剂量造影剂注射时的主动脉强化高峰范围、大剂量造影剂注射肝脏动脉期启动扫描时间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目前临床尚未完全了解该病的发生机制,加上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多在体检中发现,具有较高的漏诊和误诊风险。X线片在早期肝癌中的筛查应用效果不佳,这主要是由于X线平片的密度较低,且征象缺乏典型性。因此需要寻找高效、方便的检查方法[4]。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螺旋CT不但能够观察到肝脏组织及周围器官,同时能够通过增强扫描观察有无强化信号的关系,是许多疾病临床检查的重要方法。CT技术与其他检查技术相比,具有无创、直接显示器官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的优势,在疾病与病因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CTA在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观察血管解剖学结构,并对肝脏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管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影像学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CTA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快速注射静脉对比剂观察血管扫描数据,其中CT扫描技术由于分辨率较高,能够减少扫描层重叠部分,并且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患者的肯定[5]。影像学检查能够观察到肿瘤的生长情况、病变性质和严重程度,CTA的应用能够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有效观察到肝脏组织的细微病灶和结构,从而为良性占位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高质量的影像学证据。
由于肝脏同时接受肝动脉与门静脉的血供,加上门静脉血供在全肝血流灌注中的所占比重为75%,因此扫描时间的启动以及延迟的选择对于CTA成像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临床医学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CT值在注射造影剂后的50~60S能够达到峰值,也有学者认为门静脉最佳扫描时间为45~55s。有学者视图通过小剂量同层动态测试法进行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确定,但是这个方法导致患者造影剂用量增加,且延长了整体扫描时间。但是在本次研究观察中,两组在小剂量造影剂注射时的主动脉强化高峰范围、大剂量造影剂注射肝脏动脉期启动扫描时间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CTA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腹主动脉作为靶血管在肝脏CTA各期启动时间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肝脏疾病对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无影响。
总体来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模式的变化,肝脏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也不断的提高,其中以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肺癌,CTA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求理,陆青青.门静脉病变与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7-8.
[2]刘丽伟.MSCTA结合VRT在肝脏多血供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1):158-159.
[3]侯志彬,王春祥,李欣等.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关联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6,31(5):429-433.
[4]汪春荣,沈比先,刘远健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3(1):12-17.
[5]李万湖,董帅,胡旭东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和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1):755-758.
论文作者:孙业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肝脏论文; 造影论文; 主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时间论文; 较高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