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动力:以自主创新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自主创新论文,国民经济论文,新动力论文,独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15)8-0023-13 新常态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和问题。新常态经济中的短期动力和长期动力并举,能够标本兼治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及政策,从刺激总需求视角、着力于普惠民众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及证券市场政策:如以财政资金给个人发消费券;提高个税起征点;继棚户区改造之后,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缓解产能过剩,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借沪港通之机加速股市改革,让股市与国际接轨,发挥股市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造福中产阶层。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及政策,从刺激总供给视角、着力于国强民富,以自主创新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优化经济结构,构建以民族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微观经济基础,形成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切实解决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实现经济强国梦。 一、当前“新常态”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一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二是产能过剩;三是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矛盾;四是内外需结构失衡。 (一)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从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工业增速和用电量及贷款规模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但是,仍然存在下行的压力。 就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言,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然而,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消费增长乏力,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增速回落;出口受国际经济变化影响,波动明显。而且,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回落。用电量和货运量是两个与实体经济结合紧密的指标,用电量和货运量与GDP增速偏离,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和货运量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二)传统和新兴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 近20年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投资过热形成的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产能过剩,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家电、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尤为突出。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①其中,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的产能过剩更为突出,我国钢产能7.17亿吨,国内消费只有5.6亿吨,在建仍有几千万吨。水泥产能达到22.1亿吨,当年消费量仅为15.4亿吨,在建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 不仅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竞相投资,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光伏产能的利用率不到60%,风机产能的利用率不到70%。② 经济社会中存在严重的过剩产能,导致企业库存增加,库存增加使得设备使用率低,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延缓,强化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三)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随着企业人力成本上升,中国就业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矛盾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现象在蔓延;沿海地区出现“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呈现“民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 (四)内外需结构失衡,外资企业对经济控制力逐渐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需增长迅速,出现了内外需结构失衡。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东南亚国家以外需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增加出口,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中国以外需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然而,在外需增长的同时,内需增长缓慢,经济发展依赖于外需,出现了内外需结构失衡。中国经济内外需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内需占GDP的比重低,外需占GDP比重高,高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经济开放度很高的国家,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两个国家的内外需结构中的外需比重必然会很高,然而,与日本、美国相比,中国内外需结构严重失衡,外需结构比重最高,日本次之,美国最低。就外需比重最低的年份而言,中国外需结构(外需/GDP)为0.2013,日本为0.145,美国仅为0.066。就外需比重最高的年份而言,中国外需结构为0.2967,日本为0.193,美国仅为0.096。因此,同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内外需结构明显地失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者以占据中国市场为目标,外商对华垂直型FDI转型成水平型FDI。外资在控制了中国不少产业的生产和出口环节之后,开始逐渐在中国国内销售市场上攻城略地,在百货零售业、饮食业、乳制品业等民族企业原本占据绝对主导的行业,民族企业正在节节败退,国内居民对国外品牌的热衷也导致增加的居民消费需求只是刺激了国外产品的销售,内需并未有显著增长。 外商投资者已经在部分行业中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并正在扩大战果。外商投资者几乎完全控制了一些行业,民族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原来民族企业大多集中在二、三级市场中,然而,外资品牌已经不再满足于原高端品牌的战略定位,正逐步向二、三级市场走来,与民族企业一道分食低端市场的盈利,进而加大了民族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盈利空间受到压缩,市场环境恶化。如零售业,现在各大中城市的消费品零售业已经成为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普尔马斯特等国际零售大鳄角逐的战场。又如汽车行业,目前,世界格局中的汽车寡头们已经全部进驻中国,国内市场约90%的汽车品牌都来自于合资企业,奇瑞等屈指可数的国产汽车品牌也与外国企业合资。不仅整车领域市场已经被外国投资商所控制,而且中国汽车关键配件制造企业90%被外国公司把持。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构想基本落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招牌下,汽车合资公司50对50的股比只是一件国人聊以自慰的“外衣”。 内外需结构失衡导致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过度引进外资,挤压民族经济发展,影响了民族企业发展和民族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不足,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民族经济基础。③ 二、形成当前经济问题的成因 (一)众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当能够控制产业链高端的产业下滑时,经济下行 就中国民族企业所处的产业链而言,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的房地产、高铁、卫星等少数产业的民族企业,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又能够控制产业链的低端,这些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能力遍及国际公认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和底部。就微笑曲线而言,微笑曲线底部是投资效率最低和投资效益最少的区间,微笑曲线的两端的投资效率高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利润率高,盈利丰厚。特别是房地产,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投资品,产业关联度高,拉动的产业多,形成了房地产业兴,则经济繁荣;房地产业衰,则经济疲弱。 然而,中国绝大多数产业中的民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低。微笑曲线的两端的投资效率高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这些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是投资效率最低和企业效益最少的区间。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产业或新兴产业,企业的投资往往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特别是投资于第二产业,虽然形成了庞大的制造能力,使得中国成长为制造业大国,然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总体水平不高,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机械工业的增加值率在26%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产品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 由于依靠价格低和规模扩张能够取得可观的利润量,众多民族企业往往沉迷于产业链低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利润率微薄,效益低下,没有足够的利润用于创新研究开发和提高职工工资,然而,以价格战方式争得市场份额,靠低成本(特别是低成本的劳动力),通过大规模的产品生产获得可观的盈利。规模巨大的绝对利润量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廉价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实行“两头在外”的对外贸易战略,许多企业的产品的组装元件都是进口的,成品是出口的。外贸企业更乐于进行进口装配和复制进口产品或进行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在低技术水平环节的生产、来料加工及“贴牌”生产中,中国企业只取得了很少的加工费,而外国企业赚取了生产元件和销售成品环节的大量利润,然而,国际市场巨大,因而,中国的外贸企业获得的绝对利润量可观。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虽然民族企业的盈利能力弱,单位产品利润微薄,然而,通过大规模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能够取得的绝对利润量极为巨大。因此,当经济景气时,效益低下的民族企业能够盈利,持续地扩张;而当经济下行时,效益低下的民族企业难以为继,生存困难。 地方政府追求GDP助长民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的本土企业一般仅具有生产加工和资源优势,而不具有研发和国际销售环节的优势,地方政府为了维持企业生存而引进具有研发和销售优势的外资与本地企业搞合资,本地企业因此将全部精力投入生产加工环节,最终这些企业被束缚在产业链低端,缺乏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只注重将外资引入,但是并不关心外商投资对本地产业链的提升。外商投资处于产业链低端,引致中国产业结构也处于产业低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不仅中国的汽车等传统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而且中国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处于产业链低端,还有与出口相关的产业也处于产业链低端。 (二)中国民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体系,企业效益低下,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 中国民族企业,不仅缺乏核心技术体系创新,而且进入了高度依赖外国技术的循环,亦步亦趋地步发达国家企业的后尘,始终处于技术利润的低端。 中国民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是产品生产周期④中处于成熟期产品甚至衰退期的产品,这两个时期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线,没有研究和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用相对便宜,然而,技术含量低,企业效益低下。同时,这两个时期的生产中不需要高技术或熟练的员工,因为技术已经成熟,所以,只需要初级的劳动者掌握一些简单的技术就可以进行总装配等生产活动。如IT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但是,IT产业中装配电脑的工人,只要芯片等零部件齐全,高中和专科学历的员工就可以安装出质量上乘的电脑。因而,民族企业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充沛、天然资源丰富廉价的优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以低成本、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利润。 中国号称制造业大国,其实更准确的应该称为“加工制造业”大国。中国民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是处于生产链中的非关键生产过程或部门的产品。如来料加工的外资企业,关键零件都是进口,利用中国便宜的劳动力进行组装。还有电脑的芯片几乎都是依赖进口,芯片是电脑的关键零件,其价格决定了电脑的价格,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进行组装时,中国取得的利润是最低的。电脑的主要利润被生产芯片的外国企业赚去了。又如,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建一条空客A320的总装线,每月组装几架面向中国客户的飞机,仅是将飞机的主要部件拿到中国组装,而不是到中国生产飞机的主要部件,而且总装厂得到的仅仅是组装飞机的劳务费用,而这部分工作量不超过飞机制造总工作量的5%,既没有引进飞机生产的核心技术,经济效益也很低。 中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民族企业缺乏标准和专利,难以自主地持续发展。中国的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的产量目前位居全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是外国的,我们必须拿出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外国公司,作为技术专利使用许可费。世界上每四部电脑中,有一部来自于中国,但我们支付给英特尔公司、支付给微软公司专利费以后,每台只赚了10个苹果的钱。⑤ (三)引进外资没有真正引进技术,制约了民族企业发展空间 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初衷是引进技术,即便放开国内市场也是希望用市场换技术,然而事实是,全球技术进步的外生性,中国企业很少受益,而外国企业受益良多。 外资企业将母公司所在国的垄断市场结构复制给中国时,子公司在技术上仍然居于垄断地位,牢牢地控制着核心技术,主要是利用中国低价的劳动力。中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只能获得外国企业行将淘汰或已经淘汰的技术。随着知识更新加速,技术进步也提速,工艺更新速度加快,中国以国内市场换回的大多是这种行将过时的工艺。如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公司装配了大量的汽车,但是,核心技术仍然在外国汽车公司手中。 中国企业引进外资时,引进的生产线多,引进的技术水平低,在技术上依赖外国。在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为了盈利和降低成本,通常选择众所周知的、最为可靠的技术。但是,成熟技术的引进使得国内企业不需要也不必去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团队。民营企业如此,国有企业更是如此,为了能够迅速获得回报而采用“短、平、快”的国际成熟技术。而且,银行、财政都支持国企,形成国企不差钱的局面,因而,国有企业在不差钱的情况下,更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更愿意从国外引进短期能见效、能赚钱的技术。 由于进口增加和外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量的增大,因而,中国企业被迫采用进口技术。然而,跨国公司只会将过时或比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成熟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而不会将最先进或最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因此,在技术上,这些企业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跨国公司后面前行,没有超越跨国公司的技术。 引进外资没有真正引进先进技术,形成了引进—淘汰—再引进—再淘汰的恶性循环。中国企业引进的技术大多是行将过时或落后的技术,依靠降低成本和规模扩张赚取微薄的利润。 在华外资企业挤压民族企业发展空间。外商直接投资大量增加,外商投资利润率上升,民族企业投资的利润率下降,内需增长缓慢。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与中国民族企业直接争利,抢占国内市场。由于传统产业市场容量有限,外资进入传统产业后,平均利润下降,民族企业利润率随之下降,有的甚至被挤垮。例如,中国一些大城市中,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商业零售业后,由于民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本集聚度低,投资水平低,因而,民族的百货店和便利店等零售企业随之利润下降,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四)政府追求GDP助长了产能过剩和“三高一低”的增长模式持续 地方政府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冲动,导致产能过剩。为了在任期内尽快取得更多的GDP和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官员寻求“短、平、快”的投资方式,对于需要耗时长、风险高的高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趣不大,而是将精力主要用在鼓励出口资源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招商引资集中于钢铁、化工、基建等见效快的行业上,最终造成了中国低层次重复建设,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了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冲动,助长了产业链低端投资扩张,也导致“三高一低”增长模式持续。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让我们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即使资源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是,在现行的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下,为了彰显政绩,且短期内见效快,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投资于产业链低端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导致此种增长模式还在持续。 (五)企业低效益,从业人员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不足 民族企业经济效益低,除了企业主获得大量的利润(虽然企业利润率低,然而企业通过大规模的低价销售仍然可以获得数量巨大的绝对利润)的收益和高管收入高,一般从业人员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率,收入提高迟缓导致消费不足。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度提升,中国的产业和民族企业直接暴露在国际市场竞争之中,由于中国民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和成熟技术生产环节,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在高生产率和高薪产业中竞争,只能在低生产率和低工资产业中与外国企业竞争,因而,大多数民族企业经济效益低、员工工资低。低工资使得这些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国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消费能力低下,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而且,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不利于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收入低,除了依靠政府和企业对员工培训,将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外,其本人由于收入水平低,无力承担培训费用,缺乏足够的自我培训的资金,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因而,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 外资企业经济效益高,然而,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收入差距大。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收入丰厚,而普通从业人员工资仅是稍高于国内企业水平,且近年来出现与国内企业工资水平接近的趋势,导致消费增长缓慢。由于人力资源的生产力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资本的生产力表现为投资回报的多寡。当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低下时,工资水平也低。在外资企业的员工,除了少数技术和管理人员外,大多数生产工人的工资水平低下,已经从高于内资企业趋向与内资企业基本持平,职工收入水平提高滞后,因而,与投资相比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引进外资,经济增长不等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与中国企业直接争夺国内市场。如外资企业逐渐取得商业批发经营权、大量进入商业零售业。因此,大量的国内市场被外商占领了。许多民族零售企业的国内市场空间受到排挤,民族企业发展空间狭窄,有的甚至被挤垮,因而,外国零售企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民族零售企业就有4~5个失业。因而,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下降,国内需求难以增长。 (六)劳动市场供求结构矛盾导致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中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现象:即“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源于劳动市场供求结构矛盾。 从就业市场供给而言,与中国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众多属于第二产业的工厂还是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工作环境仍然不变,工作岗位大多还是蓝领的工作,虽然工资有所提高,然而与物价和房价相比,已经没有吸引力。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充分的、体面的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就业。第三产业的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领域,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比较高,然而,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第三产业的餐饮、旅店、商业等传统领域有工作环境良好的管理岗位,这些岗位能够吸纳的就业有限;更多的是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大的从事简单劳动的岗位,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 从就业市场需求而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地显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和独生子女群体。第一,新生代农民的就业观念和需求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与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就业时的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多考虑工作环境、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干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的二产和三产的苦活、累活、枯燥的工作。第二,计划生育造就了“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这两代大学生比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余地更大。随着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学生就业观念发生很大改变。以前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一毕业马上工作,基本不考虑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现在出现年轻人“啃老”,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城市大学生群体,而且出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家长心疼孩子,愿意让刚毕业后的大学生“啃老”,直到这些学生有满意的工作为止。虽然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但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到企业当普通工人,他们向往工作环境好、能展示自身才能的工作岗位。有人批评这些年轻人对工作岗位的挑拣,是“挑剔”、“眼高手低”,殊不知,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的层次理论,是人的需求层次的提升,他们不再简单受经济因素的驱动,而更看重个人感受、发展前景等精神因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劳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劳动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错位,导致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现象。 (七)外资企业对经济控制力逐渐增强,压缩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各地方政府追求GDP扶持外商投资企业。以GDP、引进外资和出口成为地区经济程度、对外开放度的指标等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指标,这推动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以优惠政策引进外资企业,加剧了国内投资扩张和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影响了民族企业发展,挤压了民族经济发展空间。追求GDP的政绩指标导致地方政府多采取鼓励投资和出口政策,进而导致内外需结构失衡,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外资企业隐性控制力强,压缩了民族企业发展空间。 三、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锻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动力 以自主创新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能够铸就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动力。通过自主创新、将中国众多民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产业锻铸成为民族企业能够占据产业链中端或高端的产业,形成越来越多的如同高铁、卫星、航天、房地产等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国经济就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的新动力。 (一)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之最深厚动力 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以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和核心技术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健全国民经济技术体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立以民族企业为基础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不仅包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传统产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能制造的传统产品我们都能制造,而且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新产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新产业产品我们都能制造,而且在传统和高新产业中民族企业都能占据全产业链、独立地制造核心产品,换言之,中国民族企业能够研发、制造、营销现代产业体系中绝大部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的、高附加值产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民族企业逐渐做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没有的产业我们也有、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新产业及其产品。 健全国民经济技术体系,以民族企业为主体建立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技术体系,即民族企业通过创新(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等)掌握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中各产业链技术,特别是产业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健全国民经济技术体系,必须全力缩小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产业和国家技术体系的差距,中国民族企业不仅拥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的低端技术,而且要拥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的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还要逐渐创造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缺乏或没有的技术。 (二)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 1.创造众多经济增长点以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能够创造众多全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彻底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实现了中国的汽车和船舶及飞机产业如同高铁一样有自主创新技术、手机和电脑及平板电视产业如同卫星一样有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制造业和机械加工及机器人产业如同航天一样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那么,汽车、船舶、飞机、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机器人产业中的任何一个产业具有自主知识权和自主创新技术、且民族企业进入此产业的中端和高端,这个产业发展会带动与之相关的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发展,足以抵消房地产投资下滑形成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并缓解产能过剩,如果多个产业都具有自主知识权和自主创新技术、且民族企业进入此产业的中端和高端,在产业联动和技术外溢的影响下,投资和消费会迅速增长,中国经济就会重新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 2.促进民族企业从产业链低端转向中高端,消除产能过剩。民族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民族企业从产业链低端转向中高端、从微笑曲线低端延伸到微笑曲线的两端,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相应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那么就会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吸纳社会过剩的总供给,同时,国内众多产业中的民族企业都能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源头上解决产能过剩。 3.促进民族企业和民族经济发展,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优化内外需结构。以自主创新扩内需促进内外需结构平衡。自主创新促进内需扩张,从外向型经济转为内向型经济,提升内需增速降低外需增速,改变内外需结构失衡现状,优化内外需结构,实现内外需结构平衡。摆脱了外需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才能有主动权。对外贸易有了主动权,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不再受制于人,不担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来限制我们,对外贸易建立在真正互利互惠的平台上,成为真正的自主对外贸易。这样,中国经济增长就有坚实的国内基础。内外需结构平衡,中国经济增长就可以做到:任凭国际经济风起云涌,中国经济岿然不动。 4.增强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获得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以民族企业自主创新构建国民经济技术体系,是民族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点,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政府要从培育国家竞争力的视角,鼓励企业构建民族经济技术体系,持续提升国家生产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建立国民经济技术体系,提高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享受技术进步溢出的正收益,获得规模经济递增的收益。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技术体系,还能以民族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内需,纠正内需结构失衡和内外需结构失衡,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5.提高职工收入和增加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民族企业从微笑曲线低端转向高端后,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则企业的利润率提高,职工收入随着企业盈利能力和效益提升而水涨船高,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促进消费。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依赖低工资和规模扩张获得巨额利润不同,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民族企业从微笑曲线的低端提升到中高端,民族企业的产业链延长,民族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提高,形成更紧密合作,民族企业控制的产业价值链更长,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也提升。企业不依赖低工资更依赖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获得丰厚的收益,因而,企业职工的收入比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要高,职工收入提高,社会消费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进而促进消费的扩张和内需的扩大。而且,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企业,更依赖于中高端人才,无论是研究开发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中高端人才,进而对大学生的需求增加,将极大地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自主创新构建中国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还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市场,以刺激消费为扩大内需的最重要动力,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物质文明快速进步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如果中国企业有自主创新的工艺、技术和产品,那么,在广阔的国内市场上,国内民间需求旺盛,根据内需确定进口与出口,中国经济增长就真正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6.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提升的突破口。以创新驱动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中国众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民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能够如同高铁那样占据微笑曲线的中高端,就能在房地产下行、房价稳定时形成新的产业群和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打破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迅速解除经济增速下滑压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当前以自主创新建立完整独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领域 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健全以民族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需要统筹谋划锲而不舍地推进。当前,以创新驱动建立完整独立国民经济体系可以从三大重点领域着手: 1.社会需求巨大的领域,特别是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产业。一是社会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产业,如手机、电脑、电视、互联网、数码相机、小轿车等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市场需求量很大,而且已进入更新换代周期,数码相机、手机、电脑等抛弃性消费更新换代的频率更快,这些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二是汽车、飞机、船舶、工作母机、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等产业。这些产业上下游关联行业多,产业联动性强,对固定资产更新投资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市场的支撑。民族企业在社会需求巨大、特别是消费需求数量巨大的产业中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可以从巨大的市场需求中获得自主创新的附加收益,拓展市场份额。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通过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产品市场销售收入的增加弥补。随着民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在这些产业中提升产业链和质量及效益,中国经济很快就可以重新进入快速增长期。 2.事关国防安全的领域,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产业体系。中国的国防产业体系不可能依赖外国,产业技术也不可能依赖进口技术、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产业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向世界出口了大量的消耗国内资源、能源、留下污染的产品,而当中国希望进口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时,却遇到了重重障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拥有先进的民用技术和核心技术,然而,这些国家政府几乎都立法明令禁止这些技术向中国出口,更不用说国防技术了。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是鲜活的教科书,发达经济国家对中国的民用和军用技术封锁告诫我们:无论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还是应对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建设现代国防的需求,中国都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发展传统武器也要发展新型武器,自主创新研究制造的无人驾驶飞机和超高音速飞机、航空母舰和舰载装备、导弹、坦克和装甲车、卫星、航天以及未来战争的激光武器、智能武器、隐形武器、微型武器等。 3.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与银发经济相关的家政机器人产业。机器人领域,是中国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随着老年社会到来和年轻人就业观念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特别是家政机器人。 第一,破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发展生产线机器人。应对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不能简单地要求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转变观念,事实上,劝说大学生要转变观念的人,自己也不会让孩子从事那些蓝领的工作岗位。而且,如果劝说大学生转变观念,就等于变相地默许和认可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浪费了中国培养的人才。而应该顺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破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实现“厂厂都有机器人”的盛景,成为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市场大国。 第二,挖掘银发市场,发展家政型机器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以老年人口为主体的银发市场需求会逐渐扩大,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如空巢、生病、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医疗护理等市场都会扩大,又如对从事家政服务的机器人的潜在需求会持续增长。 家政服务机器人的潜在需求未来持续增长的迹象现在已经显露端倪: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低端服务业,特别是家政行业招工难,未来此类服务市场供不应求状态还将会扩大和持续。与其劝说大学生和农民工后代应转变观念,从事家政服务,不如按以人为本精神解决劳动市场供求矛盾:发展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加;家政服务等低端服务业仅需要控制操纵机器人的员工,工作强度明显下降,招工压力随之下降。而且以机器人代替家政服务员或低端服务业员工,既解决了农民工后代不愿意干伺候人的工作,也满足了农民工后代愿意学技术求发展的愿望,在新型高效的大生产中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发展家政机器人,让家政机器人像冰箱、彩电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机器人产品的成熟,对机器人的需求依赖,会从中高收入家庭扩展到低收入家庭。 (四)以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导向,创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管理制度 建立与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应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亟须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持。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资金和人才),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不差钱,有人才,然而,国资委对企业高管的绩效考核重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轻视甚至忽视对自主创新的考核,或者对自主创新考核指标不合理),因而,国家创新体系必将在建立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中发挥引导甚至引擎的作用。由于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国家应用型科学研究成为建立完整独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和关键,因此,要以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机制的作用,创新国家应用型科研管理制度,特别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申请及项目验收制度,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实行项目竞争性招标,特别是验收方法要改变,从专家组验收改为主要由市场主体进行验收,即由企业或成果实际使用单位进行验收,而不是单纯由专家组开会验收。 例如,国家设立研究具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项目,在项目招标和投标环节,就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机制。 第一,在项目招标时,同时设立三到五个都是研究具同类汽轿车发动机项目,让中标的三到五个不同类型的机构(所谓不同类型的机构是指,中标机构不能看名气而看重能力,中标机构可以是国内的重点大专院校也可以是非重点大专院校,可以是专业的国有的研究机构也可以是民营的汽车研究机构,可以是国有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可以是民营汽车制造企业)相互开展竞争性研究。 第二,在项目研究到期结项时,由企业或成果实际使用单位进行验收。如中标机构声称用国家经费研究出的具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汽车发动机质量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某跨国公司某个型号的汽车发动机的水平,那么,就将此研究机构研发出来的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装到未参加项目招标和投标的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生产的汽车上;然后,由项目研究机构派研究团队的成员驾驶安装了本项目研发的新型发动机的汽车进行路测验收。路测验收的汽车从北京出发沿着国道甚至小道(基本不上高速公路)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广州,广州到拉萨,拉萨到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大兴安岭—沈阳—北京。国内各大汽车企业派人驾驶着某著名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与装有新型发动机的汽车随行。通过实地验收证明新型发动机的性能确实达到某跨国公司的水平,则鉴定结束,研发成功。对于研发成功的团队领衔者,可考虑直接授予国家级荣誉称号,如科技进步奖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否则,研发失败,国家不再给予后续研究经费。 第三,通过路测验收,中组部和工信部联合发文规定:所有国内汽车企业再生产汽车就必须采用通过项目验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如继续采购跨国公司进口发动机生产汽车,则国有汽车企业的所有高层领导下岗,非国有汽车企业禁止进口所有汽车发动机并征收进口发动机价格5倍以上的研究开发税。 若能实现以上三方面相互配合,环环相扣,则国内自主创新的发动机很快就能在中国大江南北的汽车制造企业和修理企业落户。 当由国家科研项目支持的汽车创新体系攻克了汽车制造业中所有的技术难关,国内所有的民族汽车企业都使用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零件,民族汽车企业就能摆脱依赖国外技术、国外关键零件的局面,中国民族汽车企业扬眉吐气,摆脱进口—落后—淘汰—再进口—再落后—再淘汰的恶性循环,汽车产业可以从微笑曲线底向上延伸,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汽车产业的产业链提升,汽车企业的效益提高,员工收入增加。 当国家创新体系攻克了手机、电脑、电视、互联网、数码相机、汽车、飞机、船舶、工作母机、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传统武器和新型武器、机器人等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难关,中国就基本形成了完整独立的民族经济技术体系,民族企业就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实现了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幸甚。 (五)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需要稳定两支队伍 建立与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应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的进程中,迫切需要稳定两支队伍。 一是稳定创新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队伍。工程技术研究团队需要持续的研究才可能不断地创新。为了适应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趋势,除组织管理需要通才,工程技术研究开发队伍更需要专业人才,一般而言,管理人才不干专业,专业人才不干管理,以更加精深的专业水平创造出更多跨专业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二是培养产业工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唯独没有发展起技术密集型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农民工和能够从事多种工艺的装配工,没有培养出产业工人,特别是传承专业技术秘密和秘诀、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的产业工人。 在构建完整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特别是形成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及产业链升级过程中,不仅需要研究开发,还需要能够将研究开发成果制成市场需要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是长期持续从事某个产品制造的工人,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农民工和临时工。产业工人与农民工、临时工最大的区别是:农民工和临时工缺乏专业技能,主要从事简单劳动,注重薪酬的高低,工作过得去就行;而产业工人具有专业技能,从事较为复杂的劳动,不仅考虑薪酬高低,而且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不仅是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体现,更是产业工人在专业就业市场认可度和信誉度的体现。专业就业市场上信誉度和认可度,与产业工人的报酬直接相关。他们为了提高自身在专业就业市场上信誉度和认可度,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因而,能够持续地生产高质量和高品质的产品,有效地实现研究开发人员的设计思想,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 国家制度与价值会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目标,以建立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导向引导人才向这两支队伍流动,有利于建立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为此,不仅要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且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评价体系。如凡是给国民经济技术体系做出贡献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团队的成员和产业工人,给予荣誉性称号并给予资金奖励;工程师和技师评职称不唯论文,一切以能够应用于市场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成果论英雄,一旦研究出了自主创新成果,应该晋升职称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以稳定研究开发团队和产业工人队伍。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2013年10月6日。 ②张平:《光伏产能利用率不到60% 风机利用率不到70%》,新华网,2013年3月6日。 ③我们虽然已经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送上了天,然而,我们缺乏自行设计、制造大型民航飞机的能力,战斗机的发动机还需要进口。 ④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产品开发期、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退期。在这五个阶段中,产品开发期技术含量最高,然后,每个阶段的技术含量依次递减,企业经济效益也随之递减。 ⑤汉文:《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载于《消费日报》,2007年5月14日。标签:产能过剩论文; 微笑曲线论文; 新常态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产业金融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产业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