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员工流动性问题与应对论文_高鑫

关于企业员工流动性问题与应对论文_高鑫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是许多企业的顽疾,成为企业与产业发展的一大困扰。其产生有员工构成变化、员工权益保护缺失、利益分配不均、保障制度不完善四方面的原因。员工流动性大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快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和健全员工保障制度。

关键词;员工流动;离职;应对策略

员工队伍不稳定不仅仅影响到某个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有单不敢接的问题。对某些产业来说,员工流动性大,招工难已成为阻碍乃至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导致企业员工流动性大问题出现的各项因素,并努力消解这些因素,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旧体制趋于解体而新体制尚不完善,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格局逐渐形成,社会经济分化逐步扩大,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对员工队伍稳定带来影响。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是社会转型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1.企业员工构成发生了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战略的推进,使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企业员工的主要来源。同时,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契约化等特点,员工也由“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改革之前存在的稳定员工 企业关系必然发生变化。

2.员工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企业不与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企业随 意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发经济补偿金,企业不为职工特别是临时 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欠缴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等等,特别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已成为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导致员工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常常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但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工人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不用担心招不到工人。因此,一些企业在招工时往往以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为条件,逃避缴纳社会保险金,直接侵害员工合法权益。

3.利益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加大

企业利润中,按劳分配所得偏低,按资分红所得偏高,员工普遍对其报酬的满意度在下降,认为自己的劳动所得与劳动付出不成比例。同时,很多企业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受市场供求关系、季节性生产等的影响,企业在订单不足时,从事直接生产的工人只能拿到最低工资,有的甚至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而在订单充足时,企业往往加班加点,但职工的工资仍然按件计算,计件工资代替加班加点工资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现象,使职工产生了利益分配上强烈的被剥夺感。

4.社会保障不健全,员工缺乏安全感

近十年来,政府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大部分人群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但受财力的限制,这种保障是建立在广覆盖、低水平基础上的。广大企业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很难从中获益,工作缺乏安全感。员工对生存和未来的担忧,使其无法定下心在一家企业长期工作,获得长远的保障,只会不 断的选择短期内收入待遇更高的企业。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决企业员工流动性大问题的对策

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是客观事实,这必须承认。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不能被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良好、广大员工总体收入水 平不断提高的光环掩盖。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社会经济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消除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1.充分发挥工会等社会团体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以前大包大揽的做法,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理 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同时,应高度重视社会团体在 协调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并把一些应由社会承担或群众自理的 事务交给社会团体去办,使社会团体成为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所 引起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后的替代物,把那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由社会团体承担起来。比如,工会在协调稳定劳 动关系、化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解决劳资纠纷等方面具 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加大企业推行工资协商力度,促进经济民主和经济公平。利益分配上引起的矛盾是导致员工流动性大、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利益分配矛盾的主要 手段之一,就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也必然成为协调利益分配矛盾、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手 段。因此,政府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应进一步加大工资协商的 推行力度。

目前,在这项工作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是企业经营者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工资分配应由企 业董事会或经理层讨论决定;二是不少企业开展工资协商履约 率较低;三是工资协商的主体不平衡,工会作为职工代表一方,由于自身体制问题,很难保证与企业进行平等的协商。对这些问 题,政府应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订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效地开展。人大也应对工资集体协商 立法工作开展调研,制订出台规范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3.加快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

完善的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员工 的“安全网”,有助于实施反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 定,提供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政府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应加大对 社会保障的投入。需要尽快改变目前用于社会保障的份额偏 低、地方财政不到位的状态,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同时,应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与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快补充保障机制的建设。国家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积极 发展商业养老、医疗保险。企业也可以通过补充保险等内部保 障机制,鼓励员工与企业长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孟辰.重视一线员工 稳住企业后备军[J].河北企业,2012 年(12);72.

[2] 陈建有,韩西钰.西安市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 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2(33);147~150.

[3] 师志洁.跳槽“多发期“如何应对员工流动[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8(3);23~25.

[4] 韩迎新.零售业一线员工高流动率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12(9);336.

论文作者:高鑫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关于企业员工流动性问题与应对论文_高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