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塘尔垣卫生院 青海海东 810800)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5-2017.05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112-02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其病理基础是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容易破裂、病变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出现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56~79岁,平均年龄为(62.3±7.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57~80岁,平均年龄为(62.5±7.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一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次100mg,每天1次;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观察其临床效果。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以上,持续时间缩短80%以上,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症状基本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持续时间缩短50%~80%,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下移50%;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以下,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下,心电图检查显示没有改变甚至是有所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好转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细胞比容[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以上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展开t或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2.1 心绞痛缓解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好转12例,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好转13例,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心电图恢复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好转13例,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好转15例,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为66.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为(5.21±0.60)mpa.s,血浆黏度为(1.93±0.18)mpa.s,红细胞沉降率为(27.61±1.82)mm/h,血细胞比容为(0.45±0.07)%,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为(5.24±0.61)mpa.s,血浆黏度为(1.94±0.19)mpa.s,红细胞沉降率为(27.63±1.92)mm/h,血细胞比容为(0.45±0.0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为(4.61±0.62)mpa.s,血浆黏度为(1.48±0.13)mpa.s,红细胞沉降率为(27.31±1.91)mm/h,血细胞比容为(0.39±0.05)%,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为(5.23±0.66)mpa.s,血浆黏度为(1.95±0.16)mpa.s,红细胞沉降率为(27.41±0.82)mm/h,血细胞比容为(0.44±0.07)%,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常见,一般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该药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可以对二磷酸腺苷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行直接抑制从而对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进行有效治疗[2]。同时可选择性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耦联的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结合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但是其对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因此服药后2h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3]。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其作用是促进血小板环氧化酶失活,阻断血栓素A2的生成,以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对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的改善效果明显,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情况,使患者的生活有明显的提高[4]。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宇曦,刘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0(14):2069-2070.
[2]刘衍霖,张宁,王颖等.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4):2145-2148.
[3]韩其敏.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5,11(7):50-51.
[4]贾新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6,31(7):97-98.
论文作者:白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心绞痛论文; 黏度论文; 患者论文; 比容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不稳论文; 血细胞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