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1]1997年在《CD28/CTLA4-B7 T细胞共刺激通路与移植免疫mAb CD28及其Fab片段免疫抑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细胞介导的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T细胞的活化增殖是这一免疫反应的重要步骤。目前认为,当外源性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时,需要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Ag/MHC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CD3/TCR复合物相互结合;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以此通路之间的信号传递还不足以引起T细胞的完全活化,还需辅以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CD28分子是一种表达在T细胞表面、分子量为44K道尔顿的多肽分子,它作为细胞间信号传导的组成已被证实可以提供共刺激信号;CD28分子的同源体CTLA4与之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与CD28和CTLA4分子相结合的配体是表达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活化B细胞表面的B7分子。CD28/CTLA4-B7是T细胞活化过程中主要的共刺激通路,该通路不依赖于CsA,并与TCR不相关联。阻断该通路可以导致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和克隆不应答状态。CTLA4-Ig是一种人类的CTLA4分子的胞外区与IgGl恒定区相结合的融合蛋白,体外实验已证明它能阻断CD28/CTLA4-B7共刺激通路并抑制T细胞的增殖,而且还能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甚至可以达到长期存活。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免疫抑制状态完全不同于通过CsA所得到的,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并希望为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开拓出新的观念。 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对抗CD28单克隆抗体及其Fab片段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就其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在课题的第一部分,我们通过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发现,mAbCD28及其Fab片段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 根据体外MLR的结果,在课题的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mAbCD28及其Fab片段在Wistar大鼠间以及SD-Wistar大鼠间甲状旁腺移植中的作用。 首先,在Wistar大鼠间的甲状旁腺移植中,对照组的MST为20.3+8.3天,而mAbCD28及其Fab片段可以使MST延长至47.2+24.2灭,其中有一例达到长期存活。 其次,在SD-Wistar大鼠间的甲状旁腺移植中,移植后连续七天给予的mAbCD28(150μg/天)和Fab片段(75μg/次,2次/天)可以分别使存活时间达到
朱鹏[2]2008年在《共刺激通路联合阻断及同种反应性CD4~+记忆性T细胞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的技术方法及其改进,为进一步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方法对100例小鼠进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同时测量相关移植部位的重要结构。结果供心主动脉直径为(1.3±0.2)mm,供心肺动脉直径为(1.6±0.3)mm,受体下腔静脉直径为(2.4±0.4)mm,腹主动脉直径为(1.5±0.2)mm,腹腔大血管平均可利用长度为(6.0±1.0)mm。建模成功率为92%。供、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8.0±1.0)min和(40.2±3.0)min;其中动脉吻合为(9.3±1.2)min,静脉吻合为(7.8±1.7)min。结论本组建立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可靠,适用于移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联合阻断CD28/B7和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借助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共刺激信号阻断策略去诱导同种异体移植物出现免疫耐受,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连续联合应用CTLA-4 Ig和MR1,研究其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Th1和Th2细胞因子分泌等其他相关机制的影响。结果共刺激信号联合阻断能明显延长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平均存活时间为43 d高于正常排斥对照组的8 d,P<0.01),其具体机制包括能明显抑制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分泌、能减少浸润至移植物内的CD4+和CD8+淋巴细胞的数量、能抑制移植物内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结论联合阻断CD28/B7和CD40/CD40L共刺激信号能明显抑制CD4+初始T细胞的活化,阻止其向Th1和Th2极化,明显减少移植物内CD4+和CD8+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通过抑制移植物内穿孔素、颗粒酶B以及FasL表达来抑制CTLs对移植物的细胞毒作用,从而使同种异基因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第三部分同种反应性CD4+ Tm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研究同种反应性CD4+ Tm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通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分离出同种反应性CD4+ Tm,并进行表型和功能鉴定。通过尾静脉过继性输入,研究此细胞对同种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结果分离所得CD4+ Tm的活细胞百分率为(98.4±0.7)%,其中CD4+CD44+CD62L-CCR7-细胞比例约占95%,且其功能具有良好的供体特异性。在同种异基因抗原刺激下,CFSE标记的CD4+ Tm荧光强度逐渐下降。与未输注Tm的阴性对照组相比,Tm组同种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移植物内有较多CD4+ T淋巴细胞浸润,但分布局限于心肌的中环层。Tm组移植物内仅冠脉周围有少量颗粒酶B表达,其余地方未见明显表达,但有大量的FasL阳性细胞浸润,主要分布于心外膜及心内膜下,尤以血管周围较为明显。结论通过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及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可制备高纯度无菌的CD4+ Tm,其细胞活力不受影响,作用具有良好的供体特异性,这为深入研究Tm在移植物免疫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同种反应性CD4+ Tm能介导排斥反应,缩短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这其中以FasL-Fas为代表的非分泌性杀伤性途径可能在CD4+ Tm介导的移植物排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郑晓丽[3]2008年在《LIGHT-HVEM共刺激通路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良、恶性血液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实体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内独生子女在新一代中,亲缘供者不足10%,而非亲缘供者HLA全相合的几率则更小,因此如果进行半相合移植,则是解决供者来源的重要手段。但是半相合移植由于组织相容性差,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高,已知GVHD的发生主要同移植物中供者T细胞的活化相关,而T细胞的活化需要由共刺激分子参与的第二信号与抗原信号(抗原肽-TCR-MHC构成的第一信号)共同存在,前期的研究已发现通过阻断一些共刺激分子通路可以降低GVHD的发生。LIGHT、HVEM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对新的共刺激分子,该通路对T细胞的活化起正性刺激作用,但是对于该通路是否参与GVHD发病中供者T细胞活化这一重要环节,是否能够通过干预这一共刺激通路来预防和治疗GVHD,尚未可知。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拟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动态监测临床allo-HSCT患者外周血T细胞LIGHT、HVEM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探讨LIGHT-HVEM通路和细胞因子与GVHD发生、发展间的关系;2、体外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证实应用LIGHT单抗阻断LIGHT-HVEM通路可诱导供鼠T淋巴细胞产生对已接触过的受鼠正常组织抗原的特异性的免疫耐受;3、建立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急性GVHD模型,即C57BL/6小鼠(H-2~b)→CB6F1小鼠(BALB/c×C57BL/6)(F1,H-2~(b/d)),并以通过体外阻断LIGHT-HVEM通路诱导对受者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的供鼠T淋巴细胞输注给半相合骨髓移植模型的受鼠,观察对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后急性GVHD发生的影响。第一部分Allo-HSCT患者T细胞LIGHT、HVEM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变化与GVHD发生、发展间关系的研究方法1、病例资料:为我科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4月~2008年2月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26例,女性9例,男性17例,中位年龄28岁(10~51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白血病7例,恶性淋巴瘤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14例为同胞供者,4例为HLA半相合供者(母亲供者3例,父亲供者1例),无关供者8例。同时以第二军医大学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15份作为正常对照。2、预处理方案:A.环磷酰胺+足叶乙甙+全身照射:B.氟达拉滨+白消安;C.氟达拉滨+白消安+阿糖胞苷;D.环磷酰胺(再生障碍性贫血)。3、GVHD预防:A.亲缘供者:环孢霉素+短程甲氨蝶呤+霉酚酸酯;B.无关供者:环孢霉素+短程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4、GVHD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依据美国西雅图诊断及分级标准对GVHD进行诊断和分度。5、流式细胞术分析: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病人外周血分析CD3~+CD4~+、CD3~+CD8~+细胞上LIGHT、HVEM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正常人群LIGHT、HVEM的表达情况。6、ELISA法检测移植病人不同时间点IL-1β、TNF-α、IL-2、IL-4、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7、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包,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以上样本均数间比较进行One-Way ANOVA。检验水准α=0.05。结果1、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其中9例发生急性GVHD(Ⅰ~Ⅱ°者6例,Ⅲ~Ⅳ°者3例),其中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后引起者4例,急性GVHD中位发生时间为19天。7例发生慢性GVHD(局限性1例,广泛性6例)。8例急性GVHD者经过抗GVHD治疗后好转,1例死于Ⅳ°急性GVHD。2、正常人T细胞组成性表达HVEM,不表达LIGHT。LIGHT在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分别为(0.94±0.49)%和(1.84±1.07)%;HVEM分别为(13.88±3.68)%和(26.67±6.98)%。3、预处理前、移植后+15天患者T细胞组成性表达HVEM,不表达LIGHT,与正常人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处理前:LIGHT在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分别为(1.26±0.5)%和(1.74±0.86)%,HVEM分别为(14±3.73)%和(25.58±4.7)%。移植后+15天:LIGHT分别为(1.34±0.65)%和(2.00±0.93)%,HVEM分别为(12.87±2.16)%和(24.66±4.05)%。4、急性GVHD发生时T细胞LIGHT表达显著上调,HVEM表达下调,与正常人、预处理前、移植后+15天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IGHT分别为(18.12±3.36)%和(30.33±5.09)%,HVEM分别为(2.26±1.61)%和(3.44±2.00)%。且Ⅲ~Ⅳ°急性GVHD患者CD3~+CD4~+T细胞LIGHT/HVEM比值变化较Ⅰ~Ⅱ°者更显著,P<0.01,CD3~+CD8~+T细胞LIGHT/HVEM比值变化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DLI引起的急性GVHD与非DLI引起者LIGHT/HVEM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急性GVHD好转后LIGHT、HVEM的表达恢复到移植前水平,与急性GVH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IGHT分别为(1.81±0.92)%和(2.58±0.93)%,HVEM分别为(13.54±2.56)%和(23.10±3.17)%。6、慢性GVHD发生时T细胞LIGHT表达明显上调,HVEM表达下调,与急性GVH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IGHT分别为(16.42±4.31)%和(26.14±4.55)%,HVEM分别为(1.26±0.55)%和(2.70±0.99)%。7、IL-1β在急性GVHD时较急性GVHD组及无急性GVHD组预处理前、移植后+15天明显升高,P均<0.05,急性GVHD组移植后+15天时TNF-α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均<0.05,其余细胞因子在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结急、慢性GVHD发生时T细胞LIGHT表达上调,HVEM表达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表达明显升高,急性GVHD控制后LIGHT、HVEM恢复至移植前水平,上述因素与GVHD的发生、发展相关。第二部分阻断LIGHT-HVEM共刺激通路对T细胞增殖活化影响的研究方法1、分别以C57BL/6小鼠(H-2~b)和经25Gy ~(60)Co-γ射线照射后的CB6F1小鼠(H-2~(b/d))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行初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在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小鼠LIGHT单抗(1μg/ml,2.5μg/ml,5μg/ml),同时以加入抗小鼠IgG单抗(5μg/ml)者为对照组,分别以MTT法和ELISA法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及IFN-γ、TNF-α、IL-4等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按下述公式计算增殖抑制率:(对照组OD—LIGHT单抗组OD)/(对照组OD—空白孔OD)。2、收集初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以新分离的经照射的CB6F1小鼠脾细胞及C3H小鼠(H-2~k)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行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以MTT法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3、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或百分率表示,均数间比较进行One-Way ANOVA,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结果1、初次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IGHT单抗后,反应细胞的增殖能力较IgG单抗对照组明显下降,在低浓度(1μg/ml)时即可发挥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达29.9%,且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达2.5μg/ml时抑制率达到52.5%,再增加浓度,抑制作用不再增强,LIGHT单抗组同IgG单抗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LIGHT单抗组IFN-γ、TNF-α较IgG单抗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在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LIGHT单抗组IFN-γ(pg/ml):201.08±21.9 vs IgG单抗对照组412.78±26.12;TNF-α(pg/ml):LIGHT单抗组524.08±38.4 vs IgG单抗对照组966.15±68.2。3、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时,LIGHT单抗组反应细胞对于已接触过的CB6F1小鼠脾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与IgG单抗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当加入未接触过的第三方小鼠脾细胞时,LIGHT单抗组反应细胞增殖能力与IgG单抗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小结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应用LIGHT单抗可抑制反应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诱导反应细胞对刺激细胞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第三部分体外阻断LIGHT-HVEM通路诱导供者T细胞特异性免疫耐受对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后急性GVHD的影响方法1、以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供者,8~12周龄雌性CB6F1小鼠作为受者,建立小鼠半相合骨髓移植急性GVHD模型。受鼠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的预处理,总剂量8Gy,剂量率150cGy/min左右,照射后4~6小时内接受5×10~6供鼠骨髓细胞及6×10~7供鼠脾脏细胞(事先在体外与受鼠脾脏细胞在LIGHT单抗或IgG单抗存在的情况下共培养72小时)混合后经尾静脉输注给受鼠,观察移植后56天内急性GVHD发生情况及小鼠生存率。2、实验分组如下:(1)PBS组:接受PBS0.5ml/只,n=12;(2)BM组:接受供鼠骨髓细胞5×10~6/只,n=12;(3)GVHD组:接受供鼠骨髓细胞5×10~6/只及经IgG单抗处理的供鼠脾脏细胞6×10~7/只,n=15;(4)LIGHT单抗干预组:接受供鼠骨髓细胞5×10~6/只及经LIGHT单抗处理的供鼠脾脏细胞6×10~7/只,n=15。3、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或百分率(%)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水准α=0.05,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结果1、PBS组所有动物于照射后+15天内全部死亡,死亡时白细胞<0.5×10~9/L;BM组小鼠在观察期56天内全部存活,无急性GVHD表现;GVHD组于+19天开始出现少动、弓背、被毛黄污不光亮,体重下降等aGVHD表现,所有动物在+28天内全部死亡;LIGHT单抗干预组除三只小鼠在+37、38、42天时死于急性GVHD外其余小鼠均存活,无急性GVHD表现。2、在观察期56天内PBS组、BM组、GVHD组及LIGHT单抗干预组生存率分别为:0、100%、0和50%,LIGHT单抗干预组与BM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而与PBS组、GVH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小结体外阻断LIGHT-HVEM通路诱导供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后可预防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中急性GVHD的发生。结论1、LIGHT-HVEM共刺激通路在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急、慢性GVHD发生时LIGHT表达显著上调,HVEM表达水平下调,当急性GVHD经治疗后好转时LIGHT、HVEM表达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2、阻断LIGHT-HVEM通路可诱导供者T细胞对已接触过的受者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发生变化,且保留对未接触过的第三方抗原的正常免疫反应能力。3、通过体外阻断LIGHT-HVEM共刺激通路可使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上述研究为通过体外阻断LIGHT-HVEM通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在allo-HSCT中减轻急性GVHD的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杨尚琪, 唐孝达, 顾晓, 刘永, 周佩军[4]2004年在《CD28、CD40通路共刺激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及CsA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CD2 8、CD4 0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抗CTLA4单克隆抗体对共刺激通路激活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与淋巴细胞表面CD3、CD2 8及CD4 0L分子结合产生相应刺激信号 ,根据刺激条件不同设组为 :①抗CD3单抗单刺激 (A组 ) (剂量为 1 0 μg/L、1 0 0μg/L、1 0 0 0 μg/L) ;②抗CD3单抗 +抗CD2 8单抗 (B组 ) ;③抗CD3单抗 +抗CD4 0L单抗 (C组 ) ;④抗CD3单抗 +抗CTLA4单抗 (D组 )共刺激 (A、B、C、D组中抗CD3单抗剂量固定为 1 0 0 μg/L ,其余 3种单抗各设 1 0 μg/L、1 0 0 μg/L、1 0 0 0 μg/L 3种剂量 ) ;⑤抗CD3单抗 +抗CD2 8单抗 +抗CD4 0L单抗 (E组 ) ;⑥抗CD3单抗 +抗CD2 8单抗 +抗CTLA4单抗 (F组 )共刺激 (E、F组中抗CD3单抗和抗CD2 8单抗的剂量固定为 1 0 0 μg/L ,抗CD4 0L单抗和抗CTLA4单抗的剂量各设 1 0 μg/L、1 0 0 μg/L、1 0 0 0 μg/L) ;⑦CsA干预组 :抗CD3单抗 +CsA(G组 ) ;⑧抗CD3单抗 +抗CD2 8单抗 +CsA(H组 ) ;⑨抗CD3单抗 +抗CD2 8单抗 +抗CD4 0L单抗 +CsA(I组 ) ,G、H、I组中所有单抗浓度均固定为1 0 0 μg/L ,CsA浓度设为 1 0 μg/L、1 0 0 μg/L、1 0 0 0 μg/L。采用 [3 H] TdR同位素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
张勇, 赵振林[5]2009年在《阻断CD40/CD40L通道诱导同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胰岛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CD40L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STZ 6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糖尿病大鼠,B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抗CD40L抗体,C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组在移植前24 h注入抗CD40L抗体每只20μg。同种胰岛细胞来自SD大鼠,胶原酶V消化法和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胰岛细胞,收获量为(3.49±0.23)×105IEQ/kg,将同种胰岛细胞按12 000 IEQ/kg导入受体,移植后每天和每周相同时间点检测血糖和体重变化,3 d、7 d、15 d、22 d后检测白介素-2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可使1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至正常并维持一段时间,A组为(23.84±2.74)mmol/L,B组(8.15±1.40)mmol/L,维持(18.12±4.12)d,C组(7.42±2.55)mmol/L,维持(8.00±1.30)d,后两组正常血糖维持天数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变化比较:非移植的A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下降,B、C组至移植后体重有所回升,但移植4周后C组的体重再次下降。移植7d、15d后,IL-2的表达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组为(0.1280±0.0104)和(0.1235±0.007 3),C组为(0.174 4±0.009 6)和(0.166 7±0.009 8)(P<0.001),移植22 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显著延长移植的同种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胰岛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状态。
刘海忠[6]2005年在《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抗肝移植急性排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大鼠 ICOS 小干扰 RNA 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成功构建针对大鼠活化 T 淋巴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基因编码区的小干扰 RNA(siRNA)表达质粒 pICOS,观察其对大鼠活化 T 淋巴细胞表面 ICOS 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 RNA 干扰(RNAi)作用原理设计针对大鼠活化 T 淋巴细胞 ICOS 的 siRNA,利用 pGenesil-2 质粒,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ICOS-A 及其阴性对照质粒 pICOS-B,并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用脂质体 Lipofectamine 转染大鼠 T 淋巴细胞,RT-PCR 检测其对 T 细胞 ICOS 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经酶切反应及测序证实重组干扰质粒 pICOS-A 及阴性对照质粒 pICOS-B 构建成功;其中干扰质粒 pICOS-A 对活化 T 淋巴细胞ICOS 基因的表达有较好的抑制效果,RNA 水平抑制率为 84.5%,而其阴性对照质粒则无抑制作用。结论:大鼠 ICOS 的 siRNA 具有明显和特异性的抑制活化 T 淋巴细胞 ICOS 基因表达的作用。第二部分 阻断 ICOS 共刺激通路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目的:研究利用 RNAi 阻断 T 淋巴细胞 ICOS 共刺激通路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二袖套法”行 Lewis 鼠到 Brown Norway(BN)鼠大鼠原位肝移植 18 例,随机分成干扰组、排斥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 例,其中干扰组于术中回输已转染重组干扰质粒 pICOS-A 的 BN 鼠淋巴细胞(2×106,1 ml),对照组回输已转染空载体 pGenesil-2 的 BN 鼠淋巴细胞(2×106,1 ml),而排斥组则输入生理盐水 1 ml。观察各组 BN 鼠 1周存活率,于术后第 8 天每组杀死 BN 鼠 3 只,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CD25 和 ICOS 在 T 细胞中的阳性率,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PCR 检测 T 细胞 ICOS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blot 检测 T 细胞 ICOS 蛋白的表达,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指数,ELISA检测血清TNF-α、IFN-γ 含量。结果:干扰组 1 周存活率为 83.3%,明显高于排斥组和对照组,均为 50%(P<0.01);排斥组和对照组病理示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干扰组急排反应不明显;流式分析示干扰组外周血 T 细胞中 ICOS 阳性率为 21.3±1.4%,明显低于排斥组的 39.1±4.6%和对照组的 39.1±2.1%(P<0.01),干扰组外周血 T 细胞中活化 T 细胞(CD25 阳性)比例为15.2±0.7%,也明显低于排斥组的 21.6±0.6%和对照组的 20.8±0.9%(P< 0.01 ); TUNEL 法 示 干 扰 组 肝 组 织 中 有 较 多 凋 亡 T 细 胞(51.3±11.0/mm2),明显高于排斥组的 26.3±4.2/mm2(P<0.01);RT-PCR、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提示干扰组肝组织 ICOS 基因和蛋白表达受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示干扰组 BN 鼠对 Lewis 鼠产生
朱兴国[7]2005年在《CD80、CD40L单抗协同imDC诱导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mAb、CD40LmAb 在协同imDC 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经静脉途径给予三种不同剂量(45mg/kg 、50mg/kg 、55mg/kg)的四氧嘧啶,观察用药后血糖变化及大鼠存活情况;以糖尿病大鼠为受体,采用进腹后立即用输液器连续滴注法(60 滴/min)灌注后取供体,显微镜下左肾静脉-门静脉袖套吻合、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4E5、1B1 两株杂交瘤细胞株BABL/C 小鼠腹腔注射,抽取腹水,分离纯化后获得CD80mAb、CD40LmAb;分离供体大鼠骨髓来源DC 细胞前体,经GM-CSF、IL-4体外刺激后,再加入IL-10 共培养,8 天后检测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及MHC 表达,鉴定是否为imDC;移植前7 天,将2×10~6imDC 经静脉途径注射至受体体内,同时分别给予NS 1ml、CD80mAb 5mg、CD40LmAb 5mg、CD80mAb+CD40L mAb各5mg,连续14 天,观察:1、大鼠移植后存活情况;2、移植后14 天大鼠移植胰十二指肠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3、供体的脾T 细胞为刺激细胞,受体移植后7、21 天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MLR)后,[~3H]dTHR 释放试验检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4、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上清液,检测Th1、Th2 细胞因子IL-2、TNF-γ和IL-10、IL-4 的浓度;5、移植7、21 天后受体血清IgG、IgM水平。结果:50mg/kg 经静脉途径给予四氧嘧啶能成功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一周后血糖浓度≥16.6mmol/L,成功率为93.3%;以糖尿病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胰十二指肠模型,移植后24 小时存活率为92%,其中供体手术时间为40±min,热缺血时间1±1min;受体手术时间55±4min,冷缺血时间50±2min。移植前血糖浓度为28.3±1.7mmol/L,移植后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4E5、1B1 杂交瘤细胞腹水提取的CD80mAb、CD40LmAb 的效价为1:1000,浓度分别为2.13mg/ml 和1.87mg/ml;IL-10 共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 前体细胞共刺激分子和MHC 表达水平为31%、28%、28%,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联合使用CD80mAb 和CD40LmAb+DC组大鼠移植后存活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时间为92.03 天,而imDC+NS 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2.69 天,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移植后14 天移植物病理学观察表明:实验组大鼠胰十二指肠轮廓尚清楚,胰腺小叶结构存在,胰腺腺泡少量破坏,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十二指肠腺体和粘膜改变不明
张娇[8]2007年在《联合阻断CD28和ICOS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角膜移植失败最主要原因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高达60%。移植免疫学最新进展表明,在移植物排斥的反应、发展过程中,T细胞的活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共刺激信号途径是多样化的,单纯阻断其中一个通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但不足以诱导稳定、持久的免疫耐受。本实验拟在兔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基础上,通过联合阻断CD28和ICOS,探讨角膜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以及CTLA-4Ig及ICOSmAb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减少或防止排斥反应发生,提高移植物存活率。一、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5-2.0kg,年龄8-12周龄,雌雄不限,购自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兔高危角膜移植受体模型的建立:肌肉注射氯胺酮(50mg/kg体重)和氯丙嗪(10mg/kg体重),联合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选择兔右眼用0/5丝线在偏中央角膜基质间断缝合3针,平均分布于角膜,针距5mm,深度达2/3角膜基质层。选择3个以上象限角膜有新生血管的兔右眼用于实验,当2周后新生血管距角膜中央7mm以内时拆除缝线,并于2-4d后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在角膜缝线拆除2-4d进行,同样,氯胺酮(50mg/kg)和氯丙嗪(10mg/kg)混合肌肉注射全身麻醉,角膜新生血管化兔作为受体,取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供体。植片与植床直径分别为7.5mm和7.0mm,10-0尼龙线间断缝合12针至水密状态,平衡盐溶液形成前房。术后结膜下注射0.2ml妥布霉素(4mg/ml),抗生素眼膏涂眼。术后每天滴0.3%氧氟沙星眼液1次/d,持续1周。二、实验一选择大于3个象限,新生血管长入距角膜中央7mm内的20只白兔作为高危即新生血管化模型实验组;20只健康白兔作为非新生血管化模型实验组;另健康20只白兔双眼作为供体。分别将新生血管模型组及非新生血管模型组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植片浸在空白保存液中)(4℃孵育18h),实验组:植片浸在含有CTLA-4Ig(10ug/ml)保存液中(4℃孵育18h)。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角膜植片情况。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各组4-5只兔的1/2角膜植片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因子原位杂交检测,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比较新生血管化与非新生血管化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三、实验二根据是否给予ICOSmAb以及应用量的多少,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空白保存液)、实验组:A组(1ug/ml ICOSmAb),B组(10ug/ml ICOSmAb)C组(25ug/ml ICOSmAb),D组(250ug/ml ICOSmAb)。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角膜植片情况。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抽取静脉血0.2ml,肝素抗凝,作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各组的1/2角膜植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抽取房水100ul应用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10的表达;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余1/2角膜植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四、实验三随机将新生血管化角膜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每组10只。联合阻断组:植片为浸入含有CTLA-4Ig(10ug/ml)和ICOSmAb(10ug/ml)的保存液中。ICOSmAb组:植片为浸入含有ICOSmAb(10ug/ml)的保存液中。CTLA-4组:植片为浸入含有CTLA-4Ig(10ug/ml)的保存液中。对照组:单纯行角膜移植,空白保存液。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角膜植片情况。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抽取静脉血0.2ml,肝素抗凝,作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术后6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各组的1/2角膜植片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因子原位杂交检测,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比较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所用数据以(?)±s表示,采取方差分析q检验(newman-keuls)。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由spss11.5软件处理。一、实验一(1)在65只新西兰白兔(65只眼)中仅25只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制作,20只兔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化并作为受体进行PKP术;另5只兔因发生感染或未达到模型要求而被淘汰。(2)在非新生血管化角膜移植组:对照组和实验各组的植片排斥时间或平均植片存活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超过半数植片(16/30,53%)存活时间超过100天。在新生血管化角膜移植组:实验组孵育于CTLA-4Ig10ug/ml的植片有较长的生存时间。(3)新生血管化角膜移植组之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查:移植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角膜植片水肿,可见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和淋巴细胞为主,实验组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4)原位杂交检测:移植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角膜植片上皮下基质层浸润细胞有明显的TNFmRNA的表达,CTLA-4Ig 10ug/ml实验组未见TNFmRNA表达。二、实验二(1)在78只新西兰白兔(78只眼)中仅53只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制作,50只兔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化并作为受体进行PKP术;另3只兔因发生感染或未达到模型要求而被淘汰。(2)实验组孵育于ICOSmAb 1ug/ml及ICOSmAb 10ug/ml的植片有较长的生存时间,植片平均存活时间69±34d,75±31d.实验组孵育于ICOSmAb 250ug/ml及对照组的植片发生排斥反应较快,该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3d和26±4d。实验A、B组和后两组比较,移植物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A组和B组比较,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A、B组和对照组比较,移植物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查:移植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及ICOSmAb250ug/ml实验组角膜植片水肿,可见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和淋巴细胞为主,ICOSmAb 25ug/ml实验组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其余实验组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4)移植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及ICOSmAb 250ug/ml实验组前房水中可以检测到IL-2R及IL-10的表达,ICOSmAb 10ug/ml实验组未检测到IL-2R及IL-10。(5)移植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别(P>0.05)。6)移植术后4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与ICOSmAb 250ug/ml实验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上调。ICOSmAb 1ug/ml或ICOSmAb 10ug/ml实验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平均荧光阳性百分率与未处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和ICOSmAb 250ug/ml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调。ICOSmAb 25ug/ml实验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平均荧光阳性百分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表达的平均荧光阳性百分率结果显示:对照组与ICOSmAb 250ug/ml实验组ICOS表达明显上调,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COSmAb 1ug/ml或ICOSmAb 10ug/ml实验组表达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COSmAb 25ug/ml实验组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T淋巴细胞表面ICOS表达的平均荧光阳性百分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ICOSmAb 250ug/ml实验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处理组、ICOSmAb 1ug/ml或ICOSmAb 10ug/ml实验组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ICOS在对照组和ICOSmAb 250ug/ml实验组表达上调,而在ICOSmAb 1ug/ml或ICOSmAb 10ug/ml实验组表达上调不明显,而且与CD4~+T淋巴细胞比较,ICOS在CD8~+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上调的程度并不明显。三、实验三(1)在65只新西兰白兔(65只眼)中仅45只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制作,40只兔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化并作为受体进行PKP术;另5只兔因发生感染或未达到模型要求而被淘汰。(2)联合阻断实验A组孵育于CTLA-4Ig 10ug/ml和ICOSmAb 10ug/ml的植片有较长的生存时间109.33±16.38d,与其他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OSmAb组与CTLA4-Ig组植片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查:移植术后6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角膜植片水肿,可见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和淋巴细胞为主,实验B、C组实验组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A组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4)原位杂交检测:移植术后6周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角膜植片上皮下基质层浸润细胞有明显的TNFmRNA的表达,实验B、C组有少许TNFmRNA的表达,实验A组未见TNFmRNA表达。(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无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途径可以减少或延缓兔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2.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途径对于兔非新生血管化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没有明显影响。3.ICOS分子在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表达上调。4.ICOSmAb可以通过阻断ICOS共刺激信号途径,诱导兔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角膜有功能的存活时间。5.ICOSmAb的最佳给药剂量为10μg/ml。6.联合阻断CD28和ICOS,可明显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角膜有功能存活时间,较单一途径阻断效果明显。
张多加[9]2009年在《上皮性卵巢癌参与免疫逃逸相关基因Igs,FOXP3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体内多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普遍受抑制,其效应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功能减低,而在体液免疫方面却呈现出难以理解的患者外周血Ig水平升高。为揭示上皮性卵巢癌免疫反应低下的诱导和维持的相关机制,本论文进行了以下两部分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IgG、IgA、IgM、IgD、IgE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芯片(含上皮性卵巢癌177例)和5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IgG、IgA、IgM、IgD、IgE的表达强度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Ig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存在大量Ig细胞外分泌的形式;IgG、IgA、IgM、IgD、IgE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上皮组织(P<0.001);IgG、IgA、IgM、IgD、IgE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成正相关(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 Ig的表达强度越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国内外首次进行Igs在组织学领域中大样本的观察研究。第二部分: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应检测FOXP3在4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2.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KOV3和CAOV3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测序,进行序列及开放阅读框(ORF)的比对;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FOXP3蛋白在SKOV3和CAOV3细胞中的表达。3.进行FOXP3特异的siRNA干涉实验,观察siRNA干涉后SKOV3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干涉后48、72、96、120小时FOXP3蛋白的表达,并与Non-silencing siRNA组进行比较。结果:1.在36/46(78.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检测到癌细胞表达FOXP3蛋白;2.在SKOV3和CAOV3细胞中均检测到FOXP3 mRNA的表达;SKOV3细胞的FOXP3 mRNA片段与GeneBank中的人FOXP3 mRNA中的序列一致,而CAOV3细胞的FOXP3 mRNA片段有1个突变位点,造成1个亮氨酸转变为1个苯丙氨酸;FOXP3蛋白在SKOV3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而在CAOV3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浆。3.发现siRNA干涉后48h可有效抑制FOXP3 mRNA的表达,并且干涉后48、72、96、120小时siRNA组FOXP3蛋白表达低于Non-silencing siRNA组比较。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国内外首次证明上皮性卵巢癌和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可表达转录因子FOXP3,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逃逸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攻击而不断增殖、浸润和转移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穆杨[10]2005年在《MATSA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文中指出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在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MD不但引起鸡的肿瘤,还损害感染鸡的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对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或不应答,引发其他多种疾病的并发和继发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接种致弱的MDV、非致病性的MDV或火鸡疱疹病毒可以预防MD。MD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疫苗来预防病毒性肿瘤病获得成功的范例,对该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养禽业的发展,而且可为探索病毒致病机制、预防和控制人类和动物肿瘤性疾病提供理想的模型。 MDV感染后3~5周,在鸡体内形成T细胞淋巴瘤,由形成的淋巴瘤可以建立MD成淋巴细胞系,马立克病肿瘤相关表面抗原(Marek's disease tumor-associated surfaceantigen,MATSA)是MD肿瘤细胞和MD成淋巴细胞系细胞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是细胞转化的标志。 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抗肿瘤导向药物既是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就MATSA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进行了研究。 1.将液氮中冻存的MDV GA株复苏后,接种9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复壮,然后用复壮后的MDV GA株感染1日龄雏鸡,从35日龄开始有发病死亡的,典型的内脏型病例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肿大,其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色灰白,质地坚硬且致密,有些病例的肿瘤呈弥散性生长,整个器官肿大明显,色泽灰白的肿瘤组织与原有组织的色彩相间存在,器官横切面呈大理石花纹状;内脏肿瘤形成率35%(14/40)。 2.将采集的MD病鸡的肝脏和脾脏等肿瘤组织除去筋膜组织后用PBS冲洗几次,剪成1mm~3的小块,用PBS冲洗至无血色,在均质机上匀浆后用PBS洗3次,按1∶20的比例将细胞悬浮于冷的柠檬酸缓冲液中,4℃作用25min;离心,细胞沉淀用PBS悬浮,加入木瓜蛋白酶和L-胱氨酸溶液分离肿瘤细胞表面的MATSA。对木瓜蛋白酶处理前后的肿瘤细胞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表明,MATSA被从肿瘤细胞表面去除下来了。间接ELISA表明,提取的液体里面含有目的蛋白MATSA。 3.用DMEM加上胎牛血清培养MSB1细胞,将培养收获的MSB1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除去其中的血清,然后按每2×10~6个细胞加入2IU木瓜蛋白酶和1mmol/L的L-胱氨酸溶液0.1mL,混匀后37℃作用1h,以分离MSB1细胞表面的MATSA,对木瓜蛋白酶处理前后的MSB1细胞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染色以检测MATSA的分离情况。
参考文献:
[1]. CD28/CTLA4-B7 T细胞共刺激通路与移植免疫mAb CD28及其Fab片段免疫抑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肖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7
[2]. 共刺激通路联合阻断及同种反应性CD4~+记忆性T细胞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朱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 LIGHT-HVEM共刺激通路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作用的研究[D]. 郑晓丽. 第二军医大学. 2008
[4]. CD28、CD40通路共刺激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及CsA的抑制作用[J]. 杨尚琪, 唐孝达, 顾晓, 刘永, 周佩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5]. 阻断CD40/CD40L通道诱导同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J]. 张勇, 赵振林. 临床医药实践. 2009
[6]. 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抗肝移植急性排斥的研究[D]. 刘海忠. 重庆医科大学. 2005
[7]. CD80、CD40L单抗协同imDC诱导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朱兴国. 苏州大学. 2005
[8]. 联合阻断CD28和ICOS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 张娇. 中国医科大学. 2007
[9]. 上皮性卵巢癌参与免疫逃逸相关基因Igs,FOXP3的表达研究[D]. 张多加. 吉林大学. 2009
[10]. MATSA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D]. 穆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