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45600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用学科的德育功能教育学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阵地。在现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依然是德育渗透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想真正实现这一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德育点,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现行思想政治教材设置是:
1.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
2.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要对学生多渗透爱国主义的精神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新的台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施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等等,都能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新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通过对九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正确的人才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品德课的这些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学生
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加强情感教育,促使学生道德教育内化。学生的德育转化的过程是“知——情——意”系统产生心理作用的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发掘教材资源,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情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激情、以理服人,于无形中潜移默化。德育的内容要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内化。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
我在诚信做人课的讲授中,我给学生讲了一则“诚信销售彩票”的故事情境,说的是一彩民电话订购彩票中了500万大奖,业主林海燕没有贪恋之心,及时通知该彩民取票兑奖,学生听后踊跃发言,同学们被林海燕那种诚实守信的品质感动了。
接着我创设了同学们生活中不讲诚信的情境:考试舞弊、借钱不还、抄袭作业、迟到编造理由骗老师等,在这一正一反的情境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也接受了诚信教育。当然,任何一种育人形式都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投入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感情的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去打动、感化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正确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论文作者:张琼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情境论文; 情感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