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研究_股权结构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研究_股权结构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权结构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证明,股权结构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注:参阅许小年、王燕(1997),周业安(1999),孙永祥,黄祖辉(1999),张红军(2000)等学者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通过股权制度改革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然而,股权结构本身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变量,这一点在当前的研究中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系统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的研究文献极少,大多数文献描述股权结构变化情况时是引用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历年股权结构变动资料,或使用与其类似的统计方法计算。但是如果把股权结构作为反映我国股权制度变迁的指标来考察,那么这些统计数字无法反映我国股权制度的动态变化。

德姆塞茨等人的研究证明,股权结构可能受政府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包括①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所需的规模;②对企业实施更有效的控制所产生的潜在利益;③对控制企业产生的快感;④政府调控(德姆塞茨和莱恩,1985)。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注:常修泽、高明华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综合市场化程度从改革初期的近于零发展到1997年的51%。),政府企业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我国股权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90年代中期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热潮(很多涉及股权结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有必要科学地、系统地考察我国股权结构的变化情况,为了解我国股权制度变迁和设计股权制度改革方案提供经验证据。

一、选择数据模型

实证研究离不开数据和模型。如何收集数据,使用什么样的模型,必须根据研究的目标仔细选择。在比较研究对象不同时期的变化时,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数据选择方法。一种类型是在每个时点都通过重新抽样(或普查)获得样本,通常称这种方法为重新抽样调查法。重新抽样调查法的主要优点是:假定抽样方法的设计合理,那么获得的样本能够更好地代表各时点总体的实际情况,因为样本是在每个时点随机抽取的。在关于我国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这种方法。例如,许小年等考察了1993年到1995年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变迁。李晓春考察了1994年到1997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袁国良等比较了1992年与1998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

另外一种选择数据的方法是,只在最初的时点上通过随机方法确定样本单位,在以后的时点只对那些被确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通常称这种方法为固定样本单位的连续调查法(Panel Survey,以下简称固定样本调查)。例如在进行消费情况调查时,可以随机地选取若干个家庭。在以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间对这些家庭(固定样本)进行连续调查,从而研究居民长期消费行为的变迁及变迁的原因(如广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流行趋势的转变等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想调查一次广告行为对消费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广告前后固定样本居民消费变化情况来判断;还可以把固定样本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广告,另外一组不进行广告,然后比较两组居民的消费情况,从而确定广告的效果。著名统计学家基什(Kish)在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固定样本调查的优点是能够研究个体的动态变化,进而揭示引起变化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只有固定样本调查才可以给出净变化后总变化的信息”(Kish,1985)。

固定样本调查在西方国家应用十分普遍,在有关市场调查,比较制度效率等应用研究中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尚未见到将这种方法用于考察制度变迁和比较制度效率方面的研究文献。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我国股权结构的变化,从这个目标出发,我们对股权结构变化情况的考察使用固定样本数据模型。

二、选择样本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都处于变革之中。从上市公司数量变化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处在高速扩张时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公司上市。1992年上市公司仅有53家,到2000年底上市公司总计已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近20倍。从公司市场表现方面来看,不同时期上市的公司,因为受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影响不同,公司治理和公司经营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据考察,我国不同年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别很大,新上市的公司业绩较好,早期的上市公司目前大多业绩不佳,1992年上市的公司整体看来出现了亏损(注:参阅吴松:“我国股票市场能否承受国企改革之重”,《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

重新抽样调查法由于没有把这些变化因素考虑进去,因此统计结果不能反映股权制度变迁的动态信息。例如比较1992年和1993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情况,假设使用重新抽样调查法得到1992年国家股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为30%,1993年这一比例增加到40%。由于两个样本相互独立,我们无法判断序变化后面的总变化信息。一种可能是,净增加的10%是因为1992上市的公司国家股比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另外一种可能是,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市场的影响1992上市的公司国家股比重大幅度降低,但1993年新上市的公司国家股的比重安排得更高,后来上市的150家公司将1992年的53家公司的实际变化“稀释”了。显然实际发生的变化情况只能通过在1993年继续对前一年的53家公司的考察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应该使用固定样本调查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

我们使用固定样本数据模型,以1996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530家公司构成研究对象,观察这530家公司从1996年到2000年间股权结构的变化情况。为了保证样本的客观性和代表性,我们按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这530家公司中抽取了183家作为固定样本。通过这个样本考察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化情况。

表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情况(%)

 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第一大股东

 比例 比例 比例 持股比例

1996

34.53 27.7331.98

45.79

1997

33.62 28.5832.22

44.45

1998

26.51 35.6933.31

43.71

1999

24.94 36.3335.65

42.41

2000

24.32 32.7540.82

41.3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报》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上市公司股份变动公告数据计算。

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情况

表1列出了使用固定样本调查法考察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情况。

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这530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有显著的变化规律。国有股比例的变化最显著,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96年的34.53%下降到2000年的24.32,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为30%。法人股比例有所提高,从1996年的27.18%上升到2000年的32.75%,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上升了幅度约为18%。流通股比例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31.98%上升到2000年的40.82%,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上升幅度约为28%。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96年的45.79%下降到2000年的41.30,下降了近4.4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为10%。

表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情况(重新抽样调查法统计结果)(%)

 国家股

法人股

流通股[注]

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

1996

35.42

 27.18

 35.25

45.56

1997

31.52

 30.70

 34.56

 -

1998

34.25

 28.34

 34.11

 -

1999

36.11

 26.52

 34.94

 -

2000

38.90

 23.86

 35.72

44.02

资料来源: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比例1998年以前的指标根据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计算;1998~2000的指标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库发布的股本变动情况统计资料计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根据《中国证券报》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上市公司股份变动公告资料计算。

为便于比较,表2列出了重新抽样调查法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别。我们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先上市公司的实际变化被新上市公司“稀释”了。

为了检验股权结构被“稀释”的假设,我们进一步考察了1998至2000年,历年上市新股的股权结构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列在表3中。

表3 1998~2000年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年 国家股

 法人股流通股

199848.8522.3625.51

199952.5717.5326.14

200060.9211.0220.26

资料来源:根据上市公司历年公布的年度报告和股份变动公告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新上市公司国家股的比例大幅度增加,2000年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高达60.92%,比1998年高出约1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约为25%。法人股的比例大幅度降低,2000年新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比1998年降低约1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超过了50%。1998,1999两年流通股的比例基本持平,2000年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显著降低。比较表1和表3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新上市股票的股权结构变化,与较早时间上市的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变动方向正好相反,这证实了我们前面的股权结构被“稀释”的假设。

四、结论

从上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企业改革力度逐渐加大,我国股权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固定样本的统计调查,真实地反映了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股权制度总体看来是向着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不同的实证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为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必须重视实证方法研究。要根据研究的目标仔细选择恰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

标签:;  ;  ;  ;  ;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研究_股权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