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飞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逐渐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生活环境的营造和保护也越来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为了保护环境,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文章对此进行研究,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节能
设计是决定建筑最终审美特性和使用特性的灵魂,好的设计会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最终建造出令人满意的具有浓郁设计风格的建筑。在人们的物质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其使用性,建筑除了发挥其实用特性之外,还应该兼具美学特征,使人们达到视觉上的满足感。在如今环境问题日益艰巨的情况下,如何将建筑设计与绿色环保结合起来,并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当今绿色建筑的建造精髓。
1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
1.1节能环保,高效利用新能源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高效利用新能源。绿色建筑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以说,绿色建筑是为了保护环境而被开发的,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将“节能环保”理念贯彻落实其中。这类特点的典型建筑是位于印度孟买的蛋形办公楼(图1),办公楼由太阳能电池板和屋顶的风力涡轮机提供能量,它甚至能够独立收集水分进行绿植的灌溉。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来提供能量,这样不仅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传统能源所造成的污染。
1.2环境舒适,建筑安全环保
绿色建筑无论是资源利用还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都尽可能减少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使用的材料更加安全环保,不会出现传统新建筑的困扰,比如甲醛等;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除了考虑建筑采光及吸收太阳能外,为了保证居住舒适度,也会做好散热、通风设计,以确保室内凉爽,环境宜人。与此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建筑往往运用高科技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材料非常坚固耐用,高科技的安防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等使建筑的防盗性能好,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通过提高使用寿命来实现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
1.3经济成本低与绿色理念相统一
谈及绿色建筑,人们往往想到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的冬暖夏凉就是绿色建筑的一种,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其造价并不高;我国西北的甘肃及新疆等地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及透气性很高,再加上就地取材的屋顶,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图2)其单方造价只有800元,可谓价廉物美,并且后期节省下的水电成本也能够使得经济成本降低。
2绿色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与细则相继出台,国家与地方均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建筑技术成良性发展的态势,在新建建筑与旧建筑的改造中,绿色设计均有体现与创新。但相较世界水平而言,我国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一些设计单位与设计师对于节能环保等设计草草了事,部分建筑存在建筑的节能应用中偷工减料等情况。
3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1适应国家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环保建设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合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方针,大力建造节能建筑,推广环保材料和新型节能材料,对能源开发新技术大力支持,在重要行业引入新型能源技术,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3.2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将房地产行业与绿色节能设计融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绿色节能概念的引入,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开辟新的发展模式和重点宣传方向,有利于企业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独树一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消除房地产消费不景气的危机。这种新型绿色设计同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绿色简洁的生活模式,促使了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了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了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4绿色建筑设计在上海世博会中的运用
二十世纪中期至末期,现代建筑思想蓬勃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50 年代,伦敦的雾霾事件震惊全球,环境保护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60 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世界意识到了能源的匮乏,于是新型材料、节能建筑技术相继出现,绿色建筑设计开始形成一套较为独立的理念,全球的发展向欧美发达国家较为倾斜。二十一世纪以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课题,设计师们重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的理念得到全面发展。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从世博会的园区规划、国家场馆设计、主题场馆设计中,绿色建筑贯穿全程,也展现了全球绿色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1)阳光谷。阳光谷位于世博轴上,地上的环状玻璃幕墙的“谷口”兼具太阳能收集与雨水收集的双重功能,太阳能用于照明系统,收集的雨水经过技术处理用于世博园区的灌溉与降温。(2)世博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设计中降低建筑体型系数,从而减少人工设备制冷负荷,飞碟状的主体部分采用悬挑结构,大尺度的悬挑为底部提供更多的有效遮阳面积,减少阳关直射区域。场馆同时采用程控灌溉技术来养护屋顶绿化,屋顶的覆土绿化也为其提供隔热保温功能。(3)法国馆。建筑师一方面使内庭院的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相结合,将法式花园延伸至建筑立面之上,另一方面在内庭院中设置循环使用的喷泉为环境降温。法国馆像一座花园,显示着勃勃生机。(4)伦敦零碳馆。此建筑的绿色理念体现在能源的收集利用上,建筑的各个部件都是能源的收集转化器,屋顶的太阳能光伏面板收集夏季丰富的太阳能,将其转化为整个建筑的电能与热能,屋顶的风帽设计利用风压使室内外温差空气进行交换从而降温,地板可吸收白天的二氧化碳,墙体的材料可以在夜晚发出荧光从而减少光能的使用。
5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展望
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在建筑学中,应该摒弃对建筑外观造型的过度追求,要以绿色理念为出发点,贯穿整个设计过程。(1)新能源的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出现可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新能源,既可以节约资源又符合绿色生态理念,减少了环境污染。(2)废物的合理利用。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尚有不足,在建筑中污水的净化处理也差强人意,做好废水废物的净化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3)建筑防灾的发展。自然灾害是建筑的重大天敌,雷电、大规模降水经常对建筑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结合“海绵城市”的观念,如果能将灾害天气的雷电加以能源转化,对降水加以收集或者引流,将是对传统建筑设计的一步突破,也是当今建筑学所努力的方向。
6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势,对我国应对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经济发展转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绿色建筑有利于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存发,刘芳.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华中建筑,2014,11:51-54.
[2]张欣欣,刘盛麟.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14,09:115+118.
论文作者:梁亦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节能论文; 太阳能论文; 理念论文; 新能源论文; 屋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