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行认知行为护理对于改善失调性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按照抽签法分为认知行为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41例。认知行为组采取认知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收集并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比对2组护理前、后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价结果。结果:2组护理前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4周和8周,认知行为组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的4周和8周,认知行为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失调性认知以及抑郁症状的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抑郁症患者;失调性认知
功能失调性认知指的是患者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十分歪曲和极端,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1]。由于抑郁症患者存在极端化的病理认知,将会导致患者对于周围任何事物的认知习惯性的使用悲观情绪,如: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于抑郁症的发生以及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2-3]。因此,临床上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于纠正抑郁症患者失调性认知的效果十分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按照抽签法分为认知行为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41例。其中,认知行为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38.12±11.54)岁;最短病程2周,最长病程5年,平均病程(1.8±1.2)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38.53±11.76)岁;最短病程2周,最长病程5.5年,平均病程(2.2±1.4)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认知行为组采取认知行为的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态度的和蔼和耐心,以热情的心理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困惑和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内容,使得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进而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其次,还需要指导患者学会鉴别自己的烦恼以及有关的情绪,学会评估并且制定适合自身的护理方案好措施,而不仅是消除患者的表面情绪,反而则需要更加深入患者的内心。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患者的内心情绪,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访问和谈话,采取布置作业的方式,提高患者对于自己患病情况的认知,使其更加理想的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并且研究抑郁症以及认知方面的关系,使得患者能够进行反省,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当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则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讨论出存在错误的具体根源,并且督促患者及时改正自己的认知,最终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最后,在实施行为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由主管护师以及以上职位的护理人员进行,并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对症的护理干预和措施,逐渐帮助患者了解对抗抑郁情绪的正确方法,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和治疗,进而促进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按照医嘱,进行饮食和安全护理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并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比对2组护理前、后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价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应用 SPSS 19.0 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达成()形式的两组计量资料,则通过t对组间比较结局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评分
2组护理前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4周和8周,认知行为组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有关研究结果充分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功能失调性认知作为抑郁症患者最为明显和显著的一种临床症状和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4]。临床上,根据抑郁症的认知理论作为基础,功能失调性的认知行为,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以及动力不足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情绪和行为活动[5]。功能失调性的状态单一发生时,并不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生,但是当患者受到特殊事件的刺激下,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负性的心理情绪,使其出现认知方面、行为方面以及躯体方面等抑郁症状,当患者出现抑郁症,反之将会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将会逐渐加重患者的失调性状态。临床上通过结合患者功能失调性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的复发几率,因此,通过给予认知行为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的认知情况十分有效[6]。大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护理后4周和8周,认知行为组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认知行为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通过给予认知行为的护理干预,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
结语:
概而言之,临床上通过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失调性认知,值得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晓晴,潘红芬.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1):1-4.
[2]田学丽,于慧丽. 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5):211+218.
[3]张艳.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5):17-18.
[4]郭红梅. 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完善应对方式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49+259.
[5]胡央芳,庄珍惠.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6):73-74.
[6]李培芬,马晓燕.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4,25(04):623-624.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症论文; 功能失调论文; 性状论文; 量表论文; 抑郁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