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需学会“发声”论文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需学会“发声”论文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需学会“发声”

王绪波

(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 江苏 222006)

【摘要】 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可视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极大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工作,由“领跑者”变成了“跟跑者”。媒体自身的功能定位,决定着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引领导向、凝心聚力的作用。

【关键词】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改进创新;职责使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要能上网,人人都有麦克风,表达意见、反映问题的平台和渠道非常多,除了微博、微信,各种视听平台也成了“曝光台”。

ESU尝试揭示数学的以下面向:(1)除了被打磨好的数学知识外,“做数学的过程”同等重要,尤其从教学的视角来看;(2)数学知识的意义的确定,不仅与那些使知识成为演绎系统的理论相关,而且与促使或可能促使知识产生的过程相关,后者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可或缺;(3)学数学包括对潜在动机、意义建构及反思过程的理解,数学教学应该给学习者“做数学”的机会;(4)将数学视为智力产物的逻辑建构及将数学视为知识生产的过程都应该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来说则未必,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一个面临着极大压力和挑战的时代。传统的“三板斧”很多时候不那么管用了,尤其是舆论监督方面的工作,时常显得滞后,由“领跑者”变成了“跟跑者”。时代发展和媒体功能定位,决定着主流媒体必须尽快破题,找到解锁的关键“钥匙”,以便充分发挥自身该有的“中心点”和“坐标系”作用。

氧化铋为一次性投入,可长期使用,长期运行后除氯效果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有其他杂质超标所致,经过除杂工序可进行回收再次投入系统,效果依然很好。

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报道激浊扬清、监督丑恶的作用,各级主流媒体也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历年的中国新闻奖等新闻奖评选中,此类作品屡屡斩获大奖,便是例证。梳理这些获奖作品,结合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的相关实践,笔者认为,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可以从反映渠道、语言表达、报道视角、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一、反映渠道的多元化

早在2003年,《苍梧晚报》就开设了《行风热线110》栏目。此栏目系全国平面媒体中首家开设的行风热线,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设了沟通、交流的渠道,将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置于媒体监督之下,增强了媒体监督的有效性。

运用神经网络实现离轴数字全息相位像的背景提取.首先建立网络训练样本集,即训练输入图像(Training data)和真实输出图像(Ground truth).在产生真实输出图像时通过人工识别得到分割物体和背景的二值化掩模.当运用训练数据完成网络训练后,得到最优的网络模型参数,在实际动态观察中,网络模型会根据输入再现物体相位像自主地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输出准确分割物体和背景的二值化掩模,进一步基于背景区域的相位值通过高阶多项式拟合计算,实现像差的自动补偿.

在定位与他人沟通的角色时,使用频率较高的隐喻排序为:灯塔(40.95%)、指南针(28.65%)、灯塔则有给他人带来光明和方向,指南针寓意给人指引方向。而含羞草、木鱼背后的隐喻意义常指含羞,不善于人际交往,常处于被动的角色。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和信息源日益多元化,产生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官方媒体组成的舆论场,报喜多、报忧少;而以自媒体和所谓的“意见领袖”等为主的民间舆论场,则揭露多、正面少。两个舆论场各有各的视角,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监督、政务公开三个领域,最易造成两个舆论场的脱节,增强两个舆论场共识度的任务十分紧迫。[1]

接到线索或发现问题、深入采访、公开曝光、追踪反馈,这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操作流程。公开曝光,一直是媒体的“杀手锏”,过去是,现在也是。但是,从目前媒体面临的形势来看,公开曝光这一手段受到来自内外各方面的掣肘。即便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从社会稳定、地方发展的角度考虑,也很难公开报道。

那是否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不是。除了公开曝光,撰写内参,也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一些涉及面广,公开报道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线索,可以通过内参的形式,报送至上级党委政府或是相关部门,以便后者及时掌握民情民意,为政策制定、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而对那些虽不具有代表性但又涉及少数群众切身利益的线索,同样可以采取内参的形式进行反映。

二、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仔细留意一下,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力,一提立即就能想起来的网络事件,无疑不是以其简洁、形象、口语化的表达,让这些普通人和普通事瞬间红遍了网络。就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女教师,不光红了自己,也让这句看起来极具文学色彩和人文情怀的句子为亿万网民所熟知。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中同样提到了这句话。

群众反映了什么问题,现场调查所见所闻、相关部门态度回应,在许多读者的眼中,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而采访的记者,出于写作便利等考虑,也习惯了使用自己熟悉的“套路”。这样做,有没有错?没错,没有谁规定不能这样写。但是,再美的风景看了成百上千遍,也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适时恰到好处地改变一下,传播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场景,用不同的文字描述,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舆论监督报道同样是新闻,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修饰,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新闻事实。湖北广播电视台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题目叫做《问政现场:书记递上小纸条》。仅看题目,就很能吸引人眼球,既简洁又生动,细节跃然纸上。

《连云港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谁为这片蓝天绿林负责》,以散文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表达,非常规的结构、独具匠心的编排,抨击了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不惜上马被邻省取缔淘汰的土法炼焦项目,浪费有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短视”行为。报道刊发后,不仅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深深触动了众多读者,纷纷致电反映类似情况。报道的宽度和深度很快得以拓展,该报道获得了当年的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

三、报道视角的独特化

视角独特,不能等同于刻意标新立异。舆论监督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只帮忙、不添乱”。全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报道,一方面要坚持客观公正,另一方面要关注受众和用户的反应,以平等的视角,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引导思考,共筑“同心圆”,传递正能量。

《连云港日报》曾经关注过公厕免费开放、环卫工人暖脚房等民生问题,采访的记者并没有就事论事简单地进行批评报道,而是透过现象本身,看到背后免费不等于免管、设施缺失表明配套缺位等城市管理的不足和“短板”。相关报道刊发后,不仅解决了具体的问题,也引发了城市管理能力和体系的思考与讨论,社会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

舆论监督还要学会“借力”。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媒体纷纷开辟问政类栏目,倒逼有关部门主动作为,收到了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部门显作为的良好效果。此类栏目,在有些官员眼中无疑是“找茬”的,为何能够开办下去?答案很简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媒体要学会发声,善于在“天线”和“地气”中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从而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如此一来,既发挥了媒体的职责,又解决了问题,改进了工作,一举多赢。

人们常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笔者认为,从事新闻工作,还需要在后面加上一句“人有我特”。“特”就是报道的视觉独特,言别人之未言,见别人之未见。通俗一点说,就是高看一眼,看深一步。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足够的脚力、眼力,更需要深厚的脑力、笔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深入一线的采访,理性客观的思考,方能让记者的具有一双“慧眼”,在报道的时候才能更具深度和高度。

四、呈现方式的立体化

文字、漫画、图片、图表、音频、视频,时代发展,技术更迭,新闻的呈现方式也与时俱进。在全媒体传播的大格局下,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有其相应的作用,科学合理调配,才能打出更有传播力的“组合拳”。

评论是主流媒体反映问题、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记者不拘泥于具体的“一对一”,发散为“多对一”,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共性问题,提炼准确观点,用辛辣、犀利的语言,以评论的形式把问题反映出来。很多时候,评论不仅能反映问题,还能给实际工作以指导,事半功倍。回顾历年来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选,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以问题为导向的民生题材评论获奖的不少。特别是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四篇关于舆论监督的评论作品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二等奖以上奖项。这些获奖作品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社会热点、难点、冰点问题,展现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责任担当。

在传播格局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可视化的今天,更需要主流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易于接受的方法手段,倾力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关心的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实现新闻的及时传播、精准传播和有效传播。《连云港日报》和《连网》曾经联手,开设了一档舆论监督类栏目——《网事追击》。通过纸媒文字记者和网站视频记者的合作,图片、文字、视频、论坛有机运用,有效促进了报网融合,增强了报纸和网络的互动,实现了“1+1>2”的传播效果。该栏目获得了当年的江苏省新媒体创新奖。《连云港发布》联合连云港市12345在线服务平台,在APP客户端专门开辟了《12345就在你身边》栏目,感知群众冷暖,回应社会关切,收到了良好的共赢效果。

处理1:山东华潍膨润土有限公司生产的旱地宝农林专用保水剂;处理2:甘肃海瑞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农林用长效型保水剂;处理3:山东润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101型保水剂;处理4:CK(空白)。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处理1、处理2及对照每盆装原土6.25 kg;处理3及对照每盆装原土7.6 kg。每隔10天测量土壤含水量。2018年3月7日,试验准备完毕。分别于3月17日、3月27日、4月6日,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见表 1、表 2、表 3、表 4)。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血液与肿瘤疾病课程理论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血液学基础4学时,红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血液肿瘤疾病20学时;实体肿瘤疾病概论12学时;实验及临床见习教学内容包括:实验课12学时,临床见习16学时,占总学时43.75%。其中,CBL教学12学时。以上内容中第四学年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晚报》的新闻漫画作品《又一轮考核结束了》摘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对主流媒体尤其是纸媒而言,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此类呈现方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一直以来,主流媒体认真遵循这个方针,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进而引领导向、凝心聚力,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积极创新报道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不失声”“会发声”,承担起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光华.新媒体时代地市广电媒体舆论监督的“敢为”与“善为”[J].视听,2018(12):133-134.

【作者简介】 王绪波,主任记者,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室副主任。

标签:;  ;  ;  ;  ;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需学会“发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