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论文_林涛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410300

【摘 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共26例,患者均以病灶特征及部位行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分析术前及手术疗效。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明显差异,(P<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时,针对患者不同肿瘤特征及部位采取不同入路途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颅脑肿瘤;临床疗效

颅脑肿瘤属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具多发性,无年龄阶段限制,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后随病情发展可现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可致癫痫,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目前,临床多以显微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及治疗质量。故,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共2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共2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3-68岁,均龄(42.5±2.3)岁。病灶部位:脑桥小脑角部9例,小脑部7例,岩斜区部6例,蝶骨嵴脑膜瘤2例,丘脑-基底节区1例,颅前窝底部1例.

1.2入选标准

①患者均经颅脑CT及MRI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颅脑肿瘤;②脑脊液检测蛋白、压力及白细胞计数均升高;③患者临床现恶心,头痛等,部分现克氏征,巴氏征等;④患者有完整检查结果;⑤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①脑桥小脑角部:6例患者均由乙状窦后入路,全切2例,次全切1例;②小脑部:枕下旁正中切口入路,肿瘤侧皮肤为一切口,开骨窗,小脑皮质电凝切开,分块肿瘤全切;③岩斜区部:经改良乙状窦前入路,岩上窦下方与乙状窦前弧形行硬膜切开(1.2-1.6cm),岩骨后及小脑幕下抬小脑,蛛网膜切开脑脊液引流,肿瘤部位充分暴露,全切4例,次全切2例;④蝶骨嵴脑膜瘤部:于右侧眉间上沿额纹作骨窗及直切口,额叶抬起,裂池蛛网膜撕开,脑脊液引流,肿瘤部位充分暴露,肿瘤全切;⑤丘脑-基底节区:肿瘤侧作弧形切口,开骨窗,小脑皮质电凝切开,脑组织牵离,肿瘤部位充分暴露,1例全切;⑥颅前窝底部:右额眉上切口入路行肿瘤全切。

1.4 观察指标

术后所有患者均行生命体征密切观测,积极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症状,以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行CT及MRI扫描,记录肿瘤变化特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患者治疗前与疗后6、12、24个月生活质量对比均具明显差异,对比具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

3 讨论

颅脑肿瘤于医学临床中发病无年龄阶段限制,肿瘤生长部位及大小的差异性均会对脑部肿瘤临近部位造成不同影响,故颅内肿瘤多具不典型临床特征,患者多随病情发展后期可现头痛、恶心等症状[1],严重可现癫痫,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

一般而言,颅脑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具多样性,包含开颅术、内科及放射治疗方法,传统开颅术手术风险较大,创部较大且出血量过多,临床多病发严重并发症,具较高致死及致残率,故治疗时患者治疗心理压力较大,手术治疗配合度较低,导致手术治疗及可行性大大降低[2];内科治疗多指针对患者不同颅脑肿瘤位置及临床症状行对症治疗;放射治疗多指常规放射及伽马刀定位治疗,破坏肿瘤组织,虽具一定应用高效性,但对人体伤害较大。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显微外科手术产生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颅脑肿瘤治疗,该手术方式应用可极大减少手术并发症产生几率[3],在显微镜观测下可清晰辨认重要微血管及神经,在肿瘤手术操作中可避免对其他脑组织的伤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可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及治疗质量,具应用高效性。

本次研究中,26例患者均现头痛症状(100%),21例(80.8%)患者现视乳头水肿,造成此类症状原因可能与颅内肿瘤生长而致临近脑组织压迫,脑区损害内分泌失调相关,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4],90%以上颅脑肿瘤患者多现颅内高压,这与颅脑肿瘤生长部位及特征具密切相关性。本次研究针对患者颅脑肿瘤不同位置及特征选择不同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明显差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1例死亡,术前及术后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此上充分可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具有效性。

综上所述,临床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时,针对患者不同肿瘤特征及部位采取不同入路途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文建平,等.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9.

[2]曾晖,等.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22):3407-3408.

[3]张敬冉.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B11):25-26.

[4]易琛浩.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29-30.

论文作者:林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论文_林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