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_党建论文

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_党建论文

营造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工作论文,工作机制论文,经营管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营造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融合工作机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新时期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及组织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和加强改善党对企业领导的实践给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是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1.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在党的基本路线内涵中,已经蕴含着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的必然性。“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执政党地位和作用的必然反映。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规定来自于“四项基本原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的规定则来自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已经为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构筑了内在的逻辑前提。另一方面,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看,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永远是一个不能动摇的原则。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时,如何建立起一个既能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能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优势、管理优势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系,将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2.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是企业走向市场、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增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抵御市场经济风浪能力的需要。当前,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都很重视加强企业管理问题,把它作为巩固“三改”(即改革、改组、改造)成果的重要手段,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强什么样的管理。在经济体制转轨、企业逐步走向市场的今天,如果企业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则无异于“刻舟求剑”。实践证明,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可行的办法。因为具有这种机制的管理模式,既营造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和党建目标的运行机制,又能通过工作机制的运行,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组织领导优势,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抵御市场经济风浪的能力。黑龙江化工总厂领导班子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一个“钢班子”、培养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铁队伍”、发扬企业“焦炉精神”的工作目标和口号,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仅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成为齐齐哈尔市的龙头企业。鸡西矿务局在实施“三三制”(1/3职工从事煤炭生产,1/3职工从事农业生产,1/3职工从事第三产业)分流的过程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从而使企业走出困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营造融合工作机制的根据与条件

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经历了220 多年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随着时代变迁也在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纵观历史,企业管理已经历经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阶段,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从发展趋势上看,管理内容趋于软化,管理风格趋于柔性化,管理对象“人本化”。现在,不论是从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看,还是从管理实践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已居主流地位,并且文化的因素越来越重。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型管理实践的增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也呈现出“以人为本”、文化因素不断增加的柔性管理特征。

1.理论上的根据早已确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对企业管理作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深刻分析。所谓自然属性,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社会属性,是指企业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容置疑,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同样也必然具有两重性。而且实践证明,我们过去正是由于没有在管理角度深刻地认识其“两重性”,才使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管理的“两层皮”现象,成为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探索已经启示我们:在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及组织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只有努力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已经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新的管理时代提出了客观性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步入现代化管理新阶段创造了时代性机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增长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战略,给企业管理进入新时代提出了客观性要求。

一是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了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管理方式局限性的加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技含量的加大,脑力劳动在劳动构成中含量越来越高。很明显,脑力劳动的成果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因此,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方式已经难尽人意,需要实现从“外部控制”向“自我控制”的转变。管理应注意满足职工自我实现需要的内在激励,并注重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

二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迎来了服务致胜时代的到来和“理性管理”的衰落。作为生产力迅猛发展的一个结果,是第三产业的兴起。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竞争焦点的变化,服务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实践已经证明,科学控制式管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硬挤出来的微笑服务,并不会使顾客感到愉快;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才能给顾客带来快乐和温暖。这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只能来自于职工的敬业精神,来自于对企业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这些,运用严格的外部监督管理方式无法做到,只能通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一种共同价值观、一种心理环境,亦即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有赖于“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有机融合。

三是新经营管理方法的实施运作亟需“人性面”的开发与支持。以目标管理为例。近几年来,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不但在企业中广为应用,而且备受事业单位、经济部门乃至政府机关的推崇。“目标”和“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应用效果如何?实践表明,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应用者尽管抓住了“目标”设定和“目标分解”等关键环节,但由于在目标管理中,“人性面”未被充分注意,没有注意让职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使职工在参与中把工作的目标责任要求转换成自觉的“承诺”,形成一种“自我控制”状态,背离了管理的初衷。

3.党对企业领导体制、领导方式的变革,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创造了良好的领导体制和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在领导体制上,党对企业领导的体制和方式,围绕既坚持党的领导又调动厂长(经理)生产经营积极性这一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历经了“一长制”、“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等若干阶段后,在1991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将企业领导体制概括为三句话,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从其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作用上看,这三句话既是对企业领导体制长期探索的总结,也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确立了基本框架。其一,在功能设计上,到目前为止,这个体制框架既坚持和加强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又突出了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要求。其二,在责任运行机制上,比较科学地给党对企业领导与厂长的行政指挥进行了定位。其三,在目标摆放恰当、机制运行定位合理的基础上,蕴含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的深层逻辑结构。在党建工作方面,随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在“三句话”体制的框架中,企业党组织工作逐步向生产经营领域延伸。1997年1月24日,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阐述,企业党建目标是:“有一个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国有企业党的工作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把保证和促进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科学进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标准。”

三、营造融合工作机制的内容、方法及操作

根据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实践,营造融合管理新机制的总体思路应是: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在人、机器、原材料、工作方法、生产环境五项企业结构要素中,紧紧抓住“人”这个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来进行。一方面,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前提下,抓住人这个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工作对象,改善和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出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另一方面,努力汲取西方企业思想工作在优化资源劳务配置、优化技术及组织功能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并与我们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双向统摄思考的基础上,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的管理及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位和有机因素”的观念。在这个观念指导下,营造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造融合工作机制最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问题,就是担心出现以党代政、以政代党或党政不分。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走出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厂长(经理)行政指挥中心对立起来的认识误区。要树立辩证思维,确立对立统一、多元有机融合的领导体制模式。在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前提下,构建与产权关系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体制。其次,在操作实践中,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必须把握住“人”这个融合工作机制的定位点。如果不把这个“人”定位于社会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党建工作也就没有了从社会“人”向管理对象“人”的切入及向企业构成要素“人”的切入,也就无法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如果超出“人”的范围,进入其他要素领域,不是以党代政,就是以政代党,或者党政不分,或者两者混合,而不是有机的融合。第二,要注意加强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行政班子决策有机衔接的程序性建设,以保证融合联结点的确立。第三,要注意选好领导干部,也就是要选好关键联结点和重要角色转换人。一定要选拔那些两手抓、两手都硬、具备担任两个职务能力或有担任两个职务经历的人担任主要党政领导。在现时情况下,解决好党政关系不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干部素质,靠党性。营造融合工作机制的操作思路就是要坚持以人为管理核心,在“两手抓”的思想指导下,抓住“角色转换”与“换位思考”这个关键环节,两手抓,抓两手,从“人”这个重要管理对象切入,在企业领导体制、生产、经营、管理四个不同层次上,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在工作内容上的有机融合。

1.以交叉任职和选拔复合型干部为手段,营造党委领导与行政领导“一肩两职”、“一岗双责”的新型企业领导体制。从《通知》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工厂制企业还是公司制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坚持党委书记和厂长(或经理)分设原则的同时,党政交叉任职和党政一人兼职的特点非常突出。同时,为了保证此种体制结构的实施,提出配备素质较强的复合型干部的要求,也是一个鲜明的特点。以我省为例,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实行党政分设的占49.3%,党政交叉任职的占16.4%,党政一人兼的占34.3%。平均党政交叉任职的职数已经由过去的1 ~2职,增加到2~3职。如果把后两者比例合算, 其比例已占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班子的50.7%。从工作上看,凡是当过书记的厂长(或经理),都能注意在工作中重视党建工作,注意发挥党组织作用;凡是当过厂长(或经理)的书记,抓党建工作都能够自觉地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为此,尽量配备“复合型”干部担任企业领导,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可以说,党政交叉任职和党政一人兼体制为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组织支持,为两者的有机融合创造了有效的领导体制。

2.坚持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原则,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营造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领导决策机制。多年来,企业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创造一种机制,只有体制的基础还不行,还必须要有与体制功能相匹配的内容做保证。为此,中央在《通知》中,从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角度,做出了决策内容方面的规定。从规定参与决策内容性质的分类看,基本上都是企业经营与管理上的重大问题。为了保证融合机制的坚固性,《通知》还提出了加强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性制度建设要求。现在看,这一要求也普遍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起到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

3.坚持改革原则,营造融党管干部与发挥市场优化配置人才作用为一体的人事管理机制。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但必须走出只有党委任免干部才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误区。《通知》规定:“任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事先要经过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经企业党政领导集体讨论后,由厂长(经理)依法任免(聘任或解聘)。”从《通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干部任用方面,已经蕴含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协调匹配的复合性要求。

4.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营造融纪检、监察与企业财务、审计为一体的监督约束机制。为了精简机构,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普遍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在看,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机构设置上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工作创造了条件。各地在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认真落实企业年度审计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制度、企业领导人员收入申报制度的同时,还注意抓好有关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的落实,加强了党内监督。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以纪检、监察部门领导成员与财务主管人员成立联合领导小组的方式,对重大资金的使用及运作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实施检查与监督。实践证明,此种方式效果显著,既减少了不正之风和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维护了领导者的形象、保护了干部,又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为及时发现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提供了观察角和瞭望哨,为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创造了条件。

5.坚持以建设活动载体为核心,营造融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为一体的企业文化。众多企业兴衰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为特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企业危困时凝聚人心、发展时加大推进力的有效载体,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搏击风浪的无形资产和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可以视为一种宏观上的有效管理措施。如果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把生产经营中的弱点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通过传递市场压力风险,增强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的责任感,那么,就会有效地解决党建与生产经营的“两层皮”问题,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两者有机融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则会减少企业管理的刚性,增强其柔性,使企业加快由“外部控制”式的硬性管理向以“自我控制”为特征的柔性管理转变,从而增强企业走向市场的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鸡西矿务局是个具有多年开采历史、拥有10万多名职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该局实施减员增效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坚持思想领先原则,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对减员分流的心理承受力,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减员分流工作的始终。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精神,成为鼓舞全局职工脱贫解困的宝贵精神财富。

6.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原则,营造融发挥党组织对工会领导作用与开展职工民主管理为一体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实施现代管理的基础。在我国,实现“人本主义”管理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真正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作为一种信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并把它落到实处。离开了工人阶级,企业党组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也就失去了物质载体。因此,我们要强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在注意发挥党对工会的领导作用的同时,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用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改革和经营管理。要动员和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特别要注意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加快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

7.坚持“软引导”与“硬控制”相结合原则,营造融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其他单项责任制形式不同,它可以成为笼罩统率全部企业管理与党建工作的纵向工作运行指标体系和管理运作方式。其中:“软引导”的内涵一般是指思想引导、目标引导、利益引导,就是指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把党组织工作目标和个人利益量化为指标,纳入到目标管理责任制中;“硬控制”是指硬性约束手段的运用。企业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整体构成就是把“软引导”性质的党建工作目标与具有“硬控制”性质的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营造出企业各项工作的管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形成党政工作既各有侧重又协调一致、有机融合、双向考核、总体检验、同奖同罚的管理目标体系。从实践看,这种软硬结合、有机融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效果好。齐齐哈尔车辆厂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路子时,创造了“领导班子达标进档”、“班组升级达标”、“星级职工达标”三项工程。每项工程中的指标体系都把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捆在一起,实施管理运作,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种机制的形成与互为作用,使企业充满了生机活力,形成并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社区,创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小气候。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以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融合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值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

标签:;  ;  ;  ;  ;  ;  ;  ;  ;  

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