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长选任:突破“玻璃天花板”的隐形束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花板论文,玻璃论文,女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1)03-0038-03
一、何谓中小学校长选任中的“玻璃天花板”现象?
“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是指:“女性或是少数族群没办法晋升到组织高层,并非是因为其能力或经验不够,或是不想获得其职位,而是针对女性和少数族群在其升迁方面,组织似乎设下了一层障碍。”[1]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凭借自身的才智走上领导岗位,不断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管理才能和特有魅力。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有不少优秀的女性总被阻塞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之外。人们发现,很多素质优良的女性通常是在底层或者中层任职,她们要想晋升到高层,常常会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这种横亘在她们面前的晋升障碍,总是显而易见却又难以摆脱,就像“玻璃天花板”那样,虽然透明可视却又高高在上,难以逾越。正如著名领导学者诺思豪斯(Peter G.Northouse)所言,“‘玻璃天花板’是一种全球现象,受此影响的女性则不匀称地集中在中下层领导者的职位上。”[2]
在中小学,女教师在职务晋升方面同样面临着“玻璃天花板”现象。虽然女教师在全体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占多数,但她们在学校领导岗位的任职上却明显属于少数,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一多一少”现象。美国的教育管理学者皮格福特(A.B.Pigford)和汤纳森(S.Tonnsen)将这种怪象称之为“女人教书,男人管校”,可谓恰如其分。[3]美国当代的著名女性教育管理学家谢克谢夫特(C.Shakeshaft)也断言,女性是学校领导活动中的弱者,居于弱势地位。她指出,在小学,女性占全体教师的83.50%,而女校长占全体校长的比例却不到16.90%;在中学,女性占全体教师的50.00%,而女校长占全体校长的比例却不到3.50%;女性占到了全体学校人员的2/3,但仅有3.00%的女性任职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4]
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国有研究者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女教师很少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我国中小学女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比例只有23.00%。西部中小学女行政人员的比例只有18.00%。北京师范大学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的调查也表明,贵州开阳县中小学男校长占91.80%,女校长占8.20%,男性校长人数是女性校长的十多倍。[5]
现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女教师在中小学已占半壁江山,但身居校级领导职务的女性却很少。教育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我国小学女教师和普通初中女教师总数分别是305万人和157万人,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56%和45.29%。[6]2006年,我国小学女教师和普通中学女教师的人数分别是309万和163万人,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23%和46.96%。[7]又有研究证实,一所民办公助学校共有教职工354人,其中女教师182人,占全校教职工的51.40%。该校职位等级大致有4类:一般教师和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政教主任等中层干部,校级领导。其中一般教师和行政人员共307人,女教师166人,占54.07%;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共29人,女性11人,占37.93%;政教主任等中层干部共12人,女性4人,占33.33%;校级领导6人,女性1人,占16.67%。[8]当女教师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主要教学力量的时候,负责学校领导管理事务的女性人数和比例却未见相应增长。可见,女教师成为了中小学中的多数,但她们在学校领导岗位的谋求和获得方面却处于明显的劣势。女教师在成为校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成功的几率明显低于男教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小学校长选任中的“玻璃天花板”现象。
二、是什么造成了“玻璃天花板”现象?
尽管造成中小学校长选任中的“玻璃天花板”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落后的传统观念阻碍了学校职业女性的进取。在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情境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颇多,社会制度和习俗使人们对女性涉足领导岗位更是有着有意或无意的排斥。传统的男女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主动谋求领导岗位的举动,会与社会秉持的传统观念相抵触。而世俗舆论对有进取心、有事业心和果敢的女性也相当苛刻,社会常常将那些雷厉风行、有雄心的女性称为“女强人”。由于社会大都以男性化思维来定位领导,所以造成众多女性缺少自信,难以充分肯定其自身的能力。一些外在形象较好的女性一旦被选任为领导,又会遭到另一番猜测和非议。社会阻碍对于女性的影响是既广又深的,很多优秀女性只好默默地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这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因素弱化了女性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意识,使她们本能地把优先权让给了男性。不少女性之所以不愿抛头露面、不主动参与管理决策,更愿意以传统观念赋予的家庭角色自居,重要原因就在于她们面临着太多太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阻力。
二是女性的自身因素延缓了学校职业女性的晋升过程。自身因素包括性格特征和自身素质。雌性激素的影响以及繁衍后代的使命,使得不少女性表现出安于现状、缺乏主见、柔弱、顺从、胆小、依附等特征。有些女教师在面对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等方面冲突的时候,会表现出情绪化、感情脆弱、思想波动等特点。还有一些女教师总觉得能上好课、带好学生、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在一些需要其参与的重大决策上难以显示出女性的声音和力量。女性的这些性格特征和自身素质,对于她们进入领导岗位显然是有所妨碍的。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一些主管部门在选任校长时,首先倾向于考虑男性。这使得男性担任领导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马太效应”进一步压抑了女性的领导诉求,使得女性容易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回避与男性的直接较量。
三是家务的牵绊分散了学校职业女性的精力。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儿媳、妻子和母亲,更多地承担着照顾家人和负责家庭生活事务的责任。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更多的人际交往、学习进修和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这势必会影响女教师的职务晋升。相对来说,男性可以更加专注地聚焦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舆论压力,常常使女教师选择放弃事业的发展而保全家庭的和谐。身居管理岗位的女性因为处理不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必然会引发家庭矛盾,而一旦缺少了家庭的理解和必要的支持,女性要想获得持续的晋升,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三、怎样突破“玻璃天花板”的束缚?
有效突破“玻璃天花板”的束缚,既是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需要,更是全面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女性要突破“玻璃天花板”的束缚,既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也离不开其家庭的理解支持和女性自身的努力。
第一,社会的整体关怀是学校职业女性晋升的必要条件。为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2001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名以上女干部。国家机关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9]虽然我国从政策上规定了女性参与领导的合法地位,但要摆脱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女性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她们思想言行中的那种柔性和关爱气质,对于缓解和纠正当下这个过于机械、崇尚物质和权力斗争的社会现实来说,无疑是一副针对性很强的良方妙药。正如有人所说,“女性是改造世界的温柔力量。女性的人文素养为女校长以温柔的力量追求办学的成功提供了特殊的有利条件。”[10]女性耐心坚韧、情感细腻、极富亲和力的品质,有时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未尝不是一种受欢迎的领导方式。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摒弃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善于发现和使用女性人才,给那些有潜质的女性以支持和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在选任学校领导时,不要用衡量男性领导的标准来度量女性,不要以性别论上下,而要以实绩论高低。
第二,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学校职业女性成功晋升的坚强后盾。家庭的支持与和谐是女性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女性应该尽最大可能来获取家人的信任与支持,要注意与家人感情的沟通,善于化解矛盾、寻求平衡,实现女性多重角色的和谐统一。中小学女教师在谋求职位晋升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男性的支持。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女性有义务分担家务,和丈夫共同养育子女。女性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工作情绪带回家中,也不要因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家人的关怀,要从另一种角度做个真正的贤妻良母,不要忘记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利于女性顺利地开展工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她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信心,从而帮助她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第三,个人的积极进取是学校职业女性晋升的内在动力。自尊自强、坚毅果敢是学校职业女性冲破各种阻力的必备心理素质。首先,女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摆脱传统角色定位的影响,全面提升自己的社会参与意识,改变被动从属的地位,其次,女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深化自己的文化修养。最后,女教师要自觉地和不断地提升自身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的动机和能力水平。女教师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善性”的人性观来看待自身的工作和任务,要以女性的独特的管理风格来化解矛盾和冲突。女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情境,充分展现自身的管理才能和领导魅力。
标签:玻璃天花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