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之后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进一步提升其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脑出血;应用;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作为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应当充分重视脑出血患者在合理治疗与护理[1-2]。本文主要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出血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脑出血患者中,24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0-7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5.92±8.25)岁;出血量在9-64ml范围内,平均出血量为(26.83±10.51)ml。对照组41例脑出血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1-79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6.08±8.63)岁;出血量在8-65ml范围内,平均出血量为(26.96±10.83)ml。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给予体征检测、健康宣教、功能康复、饮食指导以及出院计划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行程序化护理,即:①评估。对医护小组予以组建,由主治医师、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组成,然后对患者予以初步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病史以及一般资料等。②制定计划。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主要围绕重点问题,预测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状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护理工作的实效性、合理性。③实施计划。脑出血患者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冰枕或者冰帽,以保护受到损伤的脑组织,避免血液持续渗出[3]。急性期时,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状况,应当立即给予切管切开手术治疗,给予供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力度,向其讲解脑出血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配合度;还应当给予心电图监护,监理静脉通道,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应当在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当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之后,护理人员应当给予静脉输液,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对输液流程予以管控;同时,输液过程中,应当确保用药顺序的合理性,防止交叉反应发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鼓励与指导其进行适合的早期康复训练,以此提升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促进其快速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之后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其中,Barthel评分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恢复越好;Fugl-Meyer评分代表运动功能,评分越高,代表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护理满意度主要选取调查问卷表予以评估,主要包括5个项目,即:护理态度、护理质量、功能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每一个项目20分,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代表十分满意,60分-80分范围内代表满意,6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2组数据。2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 ±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2组计数资料用构成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比较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却逐年提升,对其预后有严重影响,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负担加重,所以应充分重视脑出血患者的合理护理[3]。程序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主要为护理流程管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各个护理环节,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4]。
本研究中,研究组41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为80.49%;且研究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脑出血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进一步提升其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爱萍.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5(17):184-185.
[2]李红岩.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1):202.
[3]刘惠勤,魏万梅.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9(02):282-284+288.
[4]于琬梅,马永华. 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1(47):9310+9384.
论文作者:潘雅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范围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