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从《琵琶行》看语文课堂的逻辑性论文_陈萍萍

咬文嚼字——从《琵琶行》看语文课堂的逻辑性论文_陈萍萍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摘 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很复杂的,系统性很强。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兼具艺术性和逻辑性,注重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课堂需要保持科学性和真实性,在欣赏语文课堂艺术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真实性。因此文章将《琵琶行》作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围绕咬文嚼字展开语文课堂逻辑性的论述。

关键词:《琵琶行》 语文课堂 逻辑性

一、授课思路

面对高考的来临,《琵琶行》主要考核的重点内容是诸多名句的背诵和音乐描写的形式上,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考察很少。但是《琵琶行》还是获得了人们的喜欢和历代传唱,除了诗词中包含了优美的音乐,还包含了很多情感的宣泄。例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引发了很多现代人的深思和情感共鸣,人们可以通过对《琵琶行》诗中很多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思考和讨论很多人文性的东西。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在《琵琶行》的文章中,尝试使用高考的很多人物形象来分析题目的具体设置,利用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断地练习和概括另外一种形象,还需要将对比分析的方式融入其中,具体的教学提纲如下:

二、课堂主要环节设定

1.导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2.学习目标:第一,阅读并分析和作者、问题、背景相关的文学研究常识;第二,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形式和创作手法。

3.文学常识积累:了解作者简介,了解文本介绍和具体写作背景。

4.赏析人物形象:第一,需要在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在感受诗歌魅力的时候还需要思考:《琵琶行》属于一首抒情的诗歌,那么诗歌内容中主要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在这个叙事诗的内容里,诗人需要塑造的形象有几种?除此之外,还需分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针对琵琶女的情感进行感悟,分析人物塑造的主要性格。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提问的方式来完成:《琵琶行》中作者扮演了江州司马的角色,其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分析诗歌中不同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对比其他人物和琵琶女之间的相似点。

5.写作手法探究:文章撰写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时候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式,请从文章中找到对比的诗句。例如,《琵琶行》诗歌中对比手法的体现有少年得意对应老年失意、年轻貌美对应年长色衰、门庭若市对应独守空船、昔日欢笑对应今日辛酸等。在课堂具体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判断两首诗运用对比手法的主要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思路调整

1.人物形象方面。例如,原先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于琵琶女形象的分析主要利用其形象分析过程完成课堂问答,模式无创意。可利用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相似点进行分析,即“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突破口,展示出江州司马的实际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原先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江州司马和琵琶女之间的相似点,但是由于提示的给出,导致很多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混乱,导致问题的回答不够整体。因此可以将该部分的问题设计成:《琵琶行》这首诗中一共塑造了几个鲜明人物的形象?琵琶女的形象是怎样的?根据琵琶女形象的分析同学们觉得江州司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琵琶女和白居易属于两种人格特征的人,一个是大男人,一个是小女子;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民间艺人;一个高朋满座,一个是独守空船……鲜明的对比下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体现在哪儿?作者为什么塑造以上两种完全不可能出现交集的形象呢?两个陌生人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写作手法方面。就《琵琶行》的写作手法来看,可以重新对以下问题进行设置:同学们觉得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式?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很明显,你能在文章中找到几个对比的点吗?随后安排对应的课堂训练和题目解答。

3.阅读方面。诗歌实际上是一门朗诵的艺术形式,经过很多遍的阅读才能感悟诗中十分具有内涵的开头。可以在音乐播放的时候,让学生先阅读一遍课文,完成对文章内容和情景的整体感知。分析完琵琶女塑造的形象之后,感悟并剖析女主的实际内心情景,分析作者自身实际的经历之后再阅读文章,感悟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对全文的内容进行通读,由此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琵琶行》传达的艺术魅力。

四、理论提升

首先需要确保课堂提问问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一旦课堂教学中需要分析问题,但是教学过程出现瓶颈,则教师的问题设置需要完善,避免问题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和文章无法有效互动。其实,课堂教学就像是写文章一样,需要把握好教学的核心,还需要掌握学生思维兴奋的点。课堂教学需要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来逐步推进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设计和学生认知之间出现脱节状况。

参考文献

[1]陈才智 古典诗歌的阅读与理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J].杜甫研究学刊,2016,02,91-106。

[2]赵红 教师如何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2,08,55-57。

[3]彭万侠 关注体验过程,培养阅读策略——论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3,04,61-74。

论文作者:陈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咬文嚼字——从《琵琶行》看语文课堂的逻辑性论文_陈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