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是数学的素材吗?_数学论文

我真的不是数学的素材吗?_数学论文

我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真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Q我叫小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自从升入中学后,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150分的题最多也就能考70多分。虽然我的其他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语文和英语,一直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总是因为数学拉分,在班里的名次也就靠后了。我真的很烦,很讨厌数学。数学老师也总是批评我,说我这样偏科下去的话很麻烦,能不能考上一般大学都成问题。我现在是一听到“数学”两个字就头疼,看到数学老师一进教室就烦躁,听到布置数学作业就苦恼,面对那些数字符号更是反感……我实在是听不进去老师讲课的内容,对于数学这门课也一直提不起兴趣,感觉眼前厚厚的数学书本和复习资料,就是一座大山,但不学数学又不行,难道我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吗?

A小云由于数学成绩较差,产生了心理定势,认定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以至于数学学科成了她面前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

心理定势,又称心向。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心理定势可以影响人的知觉过程,也影响人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使人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但也妨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样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相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知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前者有助于认知思维活动的迅速,后者则相反,它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受到限制。

小云式的心理定势具有普遍性,不少同学都习惯这样给自己下定论。有的同学说自己不会写作文,有的同学说自己天生学不好物理,有的同学干脆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这些心向,均表现了这些同学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自信,因而都是一些消极的心理定势。其根源在于错误的归因:把学习成效不显著归因于学习能力,形成“我不是……”式的否定判断,妨碍了个人在学习上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引发严重的负面情感体验,导致自信心的毁灭。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并不大,之所以有学习成效的差异,主要原因往往在于非能力因素,比如学习是否认真、专心、勤奋等。但是,就两者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来看,对能力因素的评判与对非能力因素的评判,其作用是大不一样的,特别是那些消极的心理定势,差别就更大了。因为对非能力因素进行了消极判断,自我改正起来相对较容易;假如对能力因素进行了消极判断,那无异于扼杀了一个人的学习激情:学习能力不行,还怎么学习?这几乎等于对一个人的学习判了死刑。所以,对学习能力妄下否定判断,其杀伤力是致命的。如小云认定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那以后她怎么会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怎么有可能去努力改变自己数学落后的现状?最终的结局就是完全放弃数学,数学成绩一败涂地。所以说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千万不要轻易作出消极的判断,更不能像小云轻易地说“我不是学数学的料”。

其实,小云的问题是偏科。这首先是一个心态问题,小云对数学不感兴趣,用在它上面的时间不多,而在那几门感兴趣的科目如语文、英语上肯于下工夫,结果就出现了成绩不平均的现象。还有就是小云数学这个科目的基础没有打好,久而久之就对这个科目产生了恐惧心理和排斥心理,成绩也就越来越下降。对于小云这类同学来说,只有先解决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才能着手解决偏科问题。

首先要打破消极的心理定势

小云不要随意把自己的偏科现象扩大化,产生认为自己在数学上无论怎么用功也白费的错误意识,甚至轻易下结论“我不是学数学的料”。相反,只有静下心来去认真分析和对待,才能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失利的时候,多找非智力因素。在复习过程中,几乎每一阶段均有检测,遇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应该从非能力层面找原因。比如学习方法是否得当,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有波动,课堂笔记是否完整,复习总结是否及时等。这样分析的好处,在于没有简单地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至于彻底毁掉自信心。

其次,要树立信心,敢于从零做起

要认识到学习偏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恒心。只要我们敢于正确地对待偏科现象,敢于从零做起,持之以恒,一定可以扭转偏科现象走向成功。

另外,要注意学习策略,适当降低目标。

人们否定自己,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与实际状况的不吻合。当自己的目标远远没有达到的时候,情感的失落感就非常强烈。为了平衡这种痛苦心理,有些人就常常通过否定自我来逃避现实,这样的结果,只会让我们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要避免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正确的做法就是:降低学习目标,低起步,慢跟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目标降低了,其达成就容易得多了,而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让我们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具体在数学学习策略上小云要努力做到:1、时间上从短到长。正确的方法是按照学习目的制定出一份时间表来。比如你今天只复习数学的某一小节,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踏踏实实地把这一小节搞定了,就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了。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2、做题从简单的入手。小云对于数学题目,开始不要选那些太难的习题做。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牢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确保自己对简单的题目已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3、找出差中之差。对数学,小云你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一无所知,有些问题还是略知一二的,真正拖累你的是数学学科某个章节或某几个知识点。如果你能把这个差中之差找出来,来一个强化或突击性的训练,就可以在短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到了那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差科并不那么差呀!4、做好自我摸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你觉得对数学仍然心里没底,不知学得如何,这时候你可以找一份试卷来,像真正考试那样做一遍,做完后对着答案自己打分,这就像彩排一样,如果彩排的效果很好,正式演出也不会差。你也可以请一个数学家庭教师来,让他帮助你把这段时间的所学加以整理,然后考一考你学得怎么样。如果你考得不差,那么你就应该有信心了,你的数学现在已经不差了。

最后,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极的心理暗示

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多用肯定式的判断,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行,我很棒,我能学好数学!我有能力学会物理等。这些肯定判断,能够对自己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心。

标签:;  ;  

我真的不是数学的素材吗?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