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_会计论文

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_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为什么会愈演愈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愈演愈烈论文,会计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在全国会计师(审计)事务所改制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会计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作假。上市公司包装成为“伪装”,“政府授意、企业编造、事务所视假为真或共同作弊”情况相当普遍,并呈发展态势,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我国在80年代就已展开过讨论,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呢?这与人们对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它的危害、它产生的深层根源等认识不足有关,本文力图在这些方面作些探讨,并研究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危害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披露的信息与真实情况不符。这种不符既有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等客观原因,也有有关人员主观故意的原因,我们把前种原因造成的失真称为不实,把后种原因造成的失真称为虚假。我国近几年培养的会计毕业生增加较快,跟以前许多会计只是经过几个月的岗前培训的情况相比,会计人员的素质应有很大提高,因此会计信息不实占失真的比重并不很高,引起严重后果的还是会计信息虚假。用来报帐的原始单据是假的,帐簿记录是假的,报表数字是假的。造假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诸如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迎合上级和有关部门,贪污挪用等,但最终都是为了小团体乃至个人的利益。总的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更多的不在于会计方面,而在于政治、经济、法律体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利益诱导不合理和社会经济监督不力。会计信息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成为会计作用能否正常发挥的保证。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已给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首先,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失控,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影响国家调控经济的一些法规制定的合理性,削弱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心,影响资本市场等正常、健康的发展,破坏了投资环境:造成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侵蚀了国家财政;影响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资金短缺,分光吃光,效益低下,持续亏损,直至积重难返,回天乏力。以上种种,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健康、快速的发展。其次,会计信息失真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诸如贪污挪用、行贿受贿、腐化堕落、权钱交易等,严重恶化了社会环境,败坏了我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阻碍了我国改革的进程,同时恶化了社会风气,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事的人吃亏,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的人却捞足了好处,给广大人民的心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凡此种种,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含制度)制定时的缺陷。准则的制定是有经济后果的,反映的是各利益主体利益的分配依据,因此准则只能是各利益强势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学术研究的结果。从我国准则的制定来看,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理论界人士、政府的代表居多,实务界、银行界等人士居少,会计信息因偏向国家这一投资者,而得不到广泛的支持和接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还有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内容与其它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等有矛盾、不协调的地方,如:利润的分配顺序规定不同。另外,财务通则的内容一部分是会计准则的内容,只是规定更为详细些,一部分是《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中的内容。因此目前看来,财务通则显得多余。

2.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含制度)的内容存在缺陷。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些、严密些,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差些,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未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末作出说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另外,还有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制定不同的会计政策,如根据固定资产损耗情况的差异规定其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同时对同一会计事项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加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加速折旧法却未规定适用范围。对于以上这些情况,企业经营者就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随意选择对已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法律法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又有许多矛盾、不协调之处,执行起来就有很多漏洞可钻。如所得税法的内容就存在诸多缺陷,我国的中外企业所得税都是采用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但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及外国企业所得税交纳办法的规定有些不同。主要有三点不同,一是国内企业多个分月预缴;二是国内企业年终汇算清缴的期限是4个月, 与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比少1个月;三是国内企业暂行条例规定多退少补, 可实施细则却规定多缴的税款,在下一年度内抵缴。最关键的区别就在第三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明亏、暗亏的总计占到2/3,三角债问题严重,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普遍面临着资金紧张的矛盾,这种情况下,按未收回来的应收帐款计算缴纳大笔税金,对企业来说已有困难,多缴的税款还不能退回,无疑给企业的资金紧张雪上加霜,另外中外企业的区别对待,使国企又增加了不满情绪,最后只有在报表上调整利润,达到推迟纳税的目的,既可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又可赚取应纳税额时差的利息,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法律法规制定不当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政策上的差异还有很多,虽然这些差异在改革之初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中起到很大作用,但现在许多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主要是不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削弱了国企的竞争力,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4.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对经营者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致使“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属于国家,国家是唯一的利益主体,国家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监督权,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不突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后,两权发生了分离,利益主体呈多元化。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以后,国家作为投资者,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代表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都对国有资产负责,但又都不能真正代行所有者的权利,造成国有资产虚置,所有者缺位,正因为此,当国有资产受到侵害时,也就没有人作为所有者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这也是造成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股份制改造和运行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不能保值、增值的根本原因。同时对国企的经营者,如厂长、经理又缺乏所有者对其行为的有效监督和制约,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放权,厂长、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实际上已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作为经营者的权力,表现为可能任意处置企业资产和控制人事任免,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另外,我国国企的法人代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经营者,他们由企业主管部门以行政命令指定,因此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既要代表国家管理企业,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作为经营者,维护本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当两者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天平大多会偏向后者。而且由于是行政委任,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缺乏紧密联系,而且经营者大多只考虑任期内的业绩,缺乏长远发展企业的根本动力,往往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双方的信息也不对称,由于经营者拥有信息的绝对优势,因此就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这在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但我国由于还存在以上叙述的两方面的问题,使“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严重,经营者一手遮天的现象普遍存在。

5.政企职能不分,政府职能未从根本上转换。国企因未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许多政府部门都可以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对企业指手划脚。首先表现为政府对国企进行不正当的行政干预,如在国企进行兼并、重组等活动中,运用行政命令进行拉郎配。还有对企业进行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拉赞助等,国务院虽明令禁止,但却屡禁不止。其次,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有些地方,造假盛行,屡查不禁也都与此有关。再次,对国企经营者未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励制约机制,而是同政府干部一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考核指标又不全面,只着重考核上交利税的多少,而不注重企业整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致使企业发展不均衡,缺乏后劲。更有甚者,一些承包人为了个人利益,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承包期满后,给国家留下个烂摊子。另外主管部门对经营者的考核大多只停留在看看企业上报的会计报表,而没有深入企业的实际,得到的只能是虚假的信息,这种情况也鼓励了企业经营者弄虚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无论是政府干部,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存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6.对国企中会计的职能和地位认识不清。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反映,又要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是由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管理形式决定的,那时国家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从广义的内部管理的角度讲,需要会计具有监督职能。但会计是企业的一员,直接服从被监督者的领导,会计因坚持原则受打击报复、“穿小鞋”也是常有的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会计人员双重角色的尴尬更为严重,而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又很乏力,因此出现了让会计回归企业的呼声,这实质上是让会计人员完全听从企业经营者的领导,虽然尴尬解除了,却带来了另一问题,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不顺的情况下,回归企业的会计只能听从经营者的摆布,会计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难免了。

7.单位外部监督不力。首先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我国目前总的说来还是人治大于法治,执法部门往往有章不循,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大大小于产生的利益,对有关责任人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致使一些经营者和单位领导胆大妄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只是失真的目的有所不同,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大多是为隐瞒利润,偷税逃税;国有企业是为私设小金库,厂长、经理个人得好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而调整利润;股份制企业是为上市及上市后股价不剧烈涨跌,好向股东交待而调整利润。另外,各执法部门重复监督严重,单位不堪其扰。其次,社会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还很少,力量不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总体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加上挂靠体制的影响,使得独立性不强,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为争夺客户,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审计报告,未能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客观、公正的鉴证作用。存在类似问题的还有资产评估所,税务代理所等中介机构。最后,国家审计隶属于行政,审计出的问题处理难的现象普遍,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8.一些会计人员素质差。表现为对会计政策的误用,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技术上的错误等。我国近几年培养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很多,但由于学校的层次不同,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学校都办会计,致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等教学改革还在探讨之中,实际工作中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的领导和经营者在选择会计时,不是注重人的能力,任人唯贤,而是看谁听话,任人唯亲,使得一些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人担任了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办会计,就更加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9.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少内部牵制和复核,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其次,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有的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有的虽设有内审,却多安排些老弱病残,不能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究其原因,还是单位领导和经营者不重视。为什么不重视呢?根源还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不顺,未实行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未真正走上市场,报表上的数字都只是根据利益的需要,由一把手说了算,自然也就不需要内控制度,除了对领导授意的会计信息虚假无能为力外,连对有关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如贪污挪用,资窃财物等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都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代表性。应广泛邀请各方面人士参加,并扩大征求意见稿的征求范围。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后,均衡各方力量,体现各方利益,以使准则得到广泛的认同,避免执行中的抵制行为。同时应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可以邀请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专家参加。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完毕,财务通则、财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应取消。增强会计准则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注意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对可选择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应规定适用范围,以减少经营者随意选择有利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机会,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一定超前性的科学分析和预测,以使准则有较好的稳定性。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制体系,使得有法可依。该修改的修改,该补充的补充。如所得税法的修改,首先,国企也应同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一样,多缴的税款可以退还,而不应抵缴下一年度的应缴税款,以减轻企业资金负担;其次,为减轻税务机关和企业双方人员的工作负担,取消按月预缴,一律改为按季预缴,这样税务机关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税务稽查上,降低双方的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再次,鉴于企业日常作假比年终作假更甚的情况,为减少中外企业虚报利润,少缴税款的行为,可取消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的办法,一律改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预缴,具体缴纳期限可考虑为15/3、15/5、15/8、15/11日,年度终了15 日内由企业按全年实际发生数自行申报,税务机关在年度终了75日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最后应尽量缩小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政策上的差异。与此相关的,还应修改《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

3.尽快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机制,减轻“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应由国有资产管理局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责任,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董事会中也应有经营管理等方面专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应实行聘任制,也可以通过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取消上级行政命令的办法,使其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经营者,改变其双重身份;董事长与总经理不能由一人兼任,以发挥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作用;考虑我国目前社会审计力量不足,并存在一些执业问题等现状,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年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4.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从体制上杜绝由行政干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取消对经营者的行政委任后,对其经营业绩的考核应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注重考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离任审计,按审计结论,或解除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或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经营者年度业绩的考核, 应结合CPA的审计报告及国家审计报告。 同时也应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励约束机制,如分配给经营者一定比例的股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营者自身利益与所有者利益的差距缩小。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也应全面,不能只突出财政收入,还应从整个的社会效益,企业的整体实力,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程度,环境保护程度,产权保护状况,社会治安状况等综合考查。笔者认为,以上两方面的措施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进行国企改革的关键。

5.正确认识国企中会计的职能和地位。会计到底有没有监督职能?对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的是,监督只能是上对下,外对内及同级之间才能进行,下级对上级是无法实施有效监督的,会计部门内部的检查只能称为复核,因此从企业内部来讲,会计只具有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正如马克思所言,会计是企业对其内部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会计人员到底是由所有者或经营者聘任呢,还是应由国家委派呢?对这个问题笔者的意见是“对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为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应实行会计委派制,尤其在目前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应尽早实行会计委派制。因为国企所有者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他们与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的投资人相比,对投资的关心程度毕境是有差异的,因此应结合会计委派来增强所有者的监督力量。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集团内部也应实行会计委派制。对非国家控股的企业,为了体现公平原则,不适合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由董事会聘任会计人员。对一些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等,可实行会计代理制。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由会计师协会负责,发现会计人员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由会计师协会公开曝光,吊销上岗证,永不得从事会计职业,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6.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首先执法部门应有法必依。在减弱人治的同时,必须加强法治。为避免重复监督给企业造成的负担,可以考虑由某执法部门为主牵头,各执法部门联合办公,各部门之间必须注意密切配合,又各有侧重,检查的结果对各部门均应有效。由于联合办公形成了相互牵制,使检查结果的公正性得到了提高,实际上起到了对各执法部门和人员的监督、制约作用,既避免了执法部门与企业通谋作假,又避免了执法不当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要认真整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其次,在民间审计组织进行脱钩改制的过程中,应同时注意进行队伍的清理整顿,去除不合理的人员,招聘高素质的人员,使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人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水平得到提高,总体的力量得到加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社会公众的信任度。为进一步提高民间审计的独立性,应借鉴法国的做法,CPA 不能从事非审计服务,而应单独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同时,随着民间审计组织的脱钩改制,其它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所、税务代理所等也应实行脱钩改制,规范整个中介机构的执业环境,提高其执业质量。再次,应改变国家审计受制于行政,审计处理难的现状。应提高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审计应实行审计署垂直领导,可行的话,应隶属于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使其凌驾于行政组织之上,以更好地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

7.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主要从下面抓起:加强对在校会计学生的教育;严格上岗证的管理,不够条件的不许从业;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加强会计师协会对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对不合格人员坚决清理出去。

8.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督促、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把住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一关;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这取决于两方面,即领导重视和内审人员的努力,内部审计在检查贪污、盗窃等舞弊行为甚至团伙舞弊行为方面具有强于外审的优势,加强内审工作,可把住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二关。

总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解决失真应是个综合治理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标签:;  ;  ;  ;  ;  ;  ;  ;  ;  ;  ;  ;  ;  ;  

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