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产业未来规制方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制论文,方向论文,未来论文,电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如何对电信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制并使其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信产业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并提出未来规制方向。
一、电信产业特点分析
1.电信业是典型的具有高额固定成本及相对较小边际成本的网络型产业
当一家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电信行业,他首先要面对的便是高昂的基础网络建设成本。而对于电信行业中已存在的在位者而言,日常运营的边际成本便相对较小。高昂的固定成本及相对较小的边际成本构成了网络产业的典型特性。高昂的固定成本提高了潜在进入者进入电信行业的门槛,因此电信产业比较容易形成自然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产业业态。在这种产业业态下,许多市场进入者便不再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寻求与市场在位者的全方位竞争,转而通过市场在位者的网络接口,并利用市场在位者的网络资源与之合作并竞争。对于市场在位者来说,由于电信产业的网络是多样化的,大多数市场在位者也不可能建设各种类型的基础网络,因此许多市场在位者也需要利用其他市场在位者的网络接口,共享网络资源互相合作并竞争。因此,对电信市场各主体的接入规制便成为电信业规制中重要的一环。
2.电信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规模经济性及范围经济性
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电信服务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即消费者选择人数越多的网络时,其获得的效用便越大。因此,在通信质量、通信价格等其他因素一致的条件下,消费者便倾向于选择较大的网络。另一方面,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电信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及范围经济性,即当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越大或者提供的相关联的服务越多,电信运营商的平均成本便越低。因此在消费者与电信运营商的共同作用下,电信运营商便倾向于扩大网络规模。但是,扩大网络规模便面临着高昂的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假设市场只有一家电信运营商扩大网络规模,该电信运营商便可提高市场份额并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往往是,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倾向于扩大网络规模,因此无可避免地陷入“囚徒困境”,造成基础网络建设的浪费及整个电信行业效率的下降。因此,对于电信产业布局的规制便成为电信业规制中另一重要的环节。
3.电信业发展的瓶颈受到技术发展的制约
电信技术的发展明显地影响着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电信业利用最多的便是微波通信技术,而微波技术具有较低的规模回报率。因此,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电信市场便呈现多个电信运营商竞争的市场格局。而后,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电信业的规模效应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电信市场便掀起了一场并购热潮。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并对固话通信产生了严重的排挤效应,所以我国的电信产业便形成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因而,在对电信行业的规制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电信技术发展预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信产业规制历史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电信业与邮政业一起从属于邮电部,实行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国处于普遍的市场化浪潮及放松规制的过程中,电信业也开始了其市场化改革。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并于次年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开展了GSM业务,打破了中国电信业完全垄断的格局。1995年邮电部电信总局注册成立了中国电信,拉开了电信业政企分开的序幕。1999年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被剥离并组建了中国移动。2001年,为了进一步市场化,中国电信被南北分拆,形成了南方21省区的新中国电信及北方10省区的中国网通。之后通过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中国电信业便形成了目前四大主要运营商的产业格局。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电信业的规制主要着力于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提高市场化水平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规制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在移动通信方面,中国移动相对于中国联通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由于电信业的规模经济性以及中国移动对中国联通接入定价的价格歧视,使这种规模优势得到不断强化,造成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固话通信方面,南北分拆只是形成了两个区域型的垄断运营商,并未形成良好的市场格局。当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想进入对方市场区域时,面临着高昂的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困难重重。为此,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甚至曾达成互不进入对方市场区域的协议,这使得固话通信的竞争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在整个通信行业,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且目前固话用户已开始负增长,这使得中国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先地位。
三、电信产业未来规制方向
随着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对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新一轮的电信产业规制有其必要性及紧迫性。
1.未来电信产业布局规制
由于电信产业的外部性、规模经济性及范围经济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竞争容易出现一家独大,进而损害到整个电信行业的竞争力。因此未来的产业规制必须着力于电信业的有效竞争,以提高市场效率。首先,在未来电信产业的重组过程中,必须解决电信市场的失衡问题。其次,在电信产业重组后,应使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化,以提高未来的竞争层次。最后,在电信产业重组后,应该对电信运营商采取一定的差别性规制策略,使未来电信业的竞争主体能充分竞争。
但是,未来我国电信运营商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是全球市场的竞争。如果过分强调我国国内市场运营商之间的均衡,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我国电信运营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让某些运营商做大、做强,走向全球市场,也是我国未来电信产业规制策略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之间如何取舍成为我国未来电信产业布局规制的重点。
2.未来电信产业接入定价规制
未来重组后,我国各大电信产业运营商必定都需要通过其它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口,与其它电信运营商共享网络资源、互相合作并竞争。在没有政府规制的情况下,市场势力较大的运营商在接入定价的议价过程中占有很大优势。不管是利用其它运营商的网络资源,还是提供自己的网络资源,市场势力大的运营商都比较容易取得较满意的转移价格。而这种优势的存在容易使市场势力较大的运营商进一步增加其市场势力,加剧竞争失衡。因此,政府需要对电信产业的接入定价进行一定的规制。
电信产业接入定价规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接入定价过高,电信运营商将较少地考虑利用其它运营商的网络资源,而更趋向于自建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的效率将因为较低的网络利用率以及网络的重复建设而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接入定价过低,各电信运营商对于基础网络建设的动力将受到打击,甚至影响基础网络的升级。因此,政府对电信产业的接入定价的规制,对整个电信行业的有效竞争以及行业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