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我国农业产业化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我国农业论文,农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了双边协议,从而结束了双方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为中国早日加入WTO铺平了道路。 从短期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汽车、医药、化学、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可能会有一段困难时期。但长期看,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扩大内需和就业,最终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中国农业“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为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对加快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将产生积极影响:
1.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享受40 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国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我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于我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增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并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 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
4.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降低农产品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并获得解决农产品外贸问题的规范“渠道”,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加入WTO 也会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我国加入WTO后, 国内农产品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可能会在近期内引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矛盾,加重流通渠道的压力;二是引起国内市场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三是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加入WTO 后,会使今后我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农业支持措施受到限制,最后,加入WTO 有可能增加我国进口国外农产品的外汇负担。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以占世界10%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求有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与之相适应,而发展农业产业化无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与新阶段特点相适应的经营方式与运作机制,也是即将加入WTO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必然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从加快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出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公司、协会、合作社为纽带,把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科学、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因地制宜,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富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以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运行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出现与发展,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破新阶段农业面临的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提高我国农业的比较效益,积极参与WTO 和国际竞争;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实践证明,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充分发挥科技要素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民收入获得大幅度提高;通过产业化,可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激励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之路,逐步形成与支柱产业需求相配套、与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产业化,可以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最终形成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的新局面。
三、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积极参与WTO.
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 问题达成一致协议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协议,入世后,中国最需要的资金、技术条件和管理及相应的各种体制机制将会有较大的改善。对农业而言,应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出中国自己的国际精品名牌。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我们要保障丰衣足食和食物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今后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并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国都在重视生物多样性,强化种质资源的搜索、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重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下大力气使我国生物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在农业上,生物技术可以将所需要的基因组合起来,并与常规育种结合,培育出抗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生产成本更低的转基因的新作物、新品种。可以断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和进展。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技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耕地生产力。
——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不足和农业需水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使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倍受重视,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雨养农业、旱地农业目前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食物安全、人类营养和健康。为确保人类粮食与食物的需要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粮食与食物保障体系,改善人们的膳食和营养结构,以利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生产力。
——改进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并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
——积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辟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高效的新途径和新技术。
——发展现代农业宏观经济和科学管理,重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