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_人文精神论文

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_人文精神论文

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人文精神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010(2006)10-0042-04

中小学生处于情感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他们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中小学阶段正是人文精神培育的关键时期。我校立足实际,经过五年探索,总结出几条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学科教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主渠道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科教学应成为学生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生生交流

学生的大部分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学生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与老师相处、与同学相处,影响着其人文精神的养成和生命质量。教师与学生怎样交流才能和学生达成心灵共振呢?教师怎样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合作交流呢?

学校学习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灵接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主体人格、获取人际体验、实现心灵沟通的平台。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中有这样几句话:“带着微笑进课堂”;“做孩子的亲密朋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在学科教学中凸显人文教育

第一,要求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把人文教育目标纳入本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认真挖掘人文教育内容并找出最佳的教育点,把中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分层指导等教学策略,开发学生的交往潜能,实现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和谐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积极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主动学习,把学习的过程变成追求真知和享受生活的过程。

第四,在学科教学评价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热情洋溢的正面鼓励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正确看待自我与他人,认识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人格。

(三)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我们将培养具有“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取向,在具体实施时充分发挥华士实验学校的品牌优势,构筑“自主休闲和张扬个性”的人文性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开设社会综合课。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名人故事、做人故事)、文学艺术等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认同、理解、把握来培育人文情怀,形成人文智慧,达到一定的人文境界。

第二,开设现代信息课。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爱国情感、社会道德等人文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开放状态下,主动关注、搜集、处理、学习、交流、运用信息。让学生在获取、选择、运用信息的动态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

第三,开设休闲课。据统计,学生每年有100多天的时间在“休闲”(不计每天在校活动之余的休闲时间)。如果我们不给学生正确的“休闲”指导,那么社会上的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肯定会乘虚而入。因此,我们在保证学生一定活动总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程比例,增设了休闲课程,引领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休闲。

第四,开设辩论课。组织学生对生活实践中的一些思想、行为进行辩论,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超越自我,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

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种良好情感的获得,一个深刻认识的强化,乃至个性品质的最终形成,都需要经过个体多次、反复的实践体验。对中小学生来说,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更能启迪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我们构建了“以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精神为目标”的课外活动体系,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教育设施和文化资源,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力争获得最佳的育人效益。

(一)社团活动

我们组建了“华士少年科学院”、“青鸟文学社 (小学)”、“至真文学社(中学)”、“乒羽俱乐部”等多个学生社团,聘请有特长的老师或校外人士担任学生社团的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活动设施及场地,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

(二)书香校园

一方面,我们以成人的经验为学生精选经典阅读书目,依照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不同学段推荐给孩子;另一方面,我们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籍。这两方面的结合点是师生在读书会上的交流,我们鼓励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对书籍的渴望。

(三)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特点成立了社会实践小队,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陶冶情操。社会实践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爱心服务类。各年级都有服务孤寡老人的“送温暖小队”、服务残疾人的“助残小队”、服务退休教师的“尊师小队”等。几年来,他们与服务对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渐渐变得更有爱心、孝心了。

第二,劳动实践类。一二年级组织成立以自我服务为主的“自理小队”,学习整理书包、叠被子、洗红领巾、包书皮等;三四年级有以学做家务为主的“家政服务小队”,也组织学生到饭店、超市体验“小小服务员”、“小小售货员”;五六年级学生有参加“走进田园”的农田劳动,“走进菜市场”的买卖实践活动,还有“社区图书管理员”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劳动观念,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绿色环保类。各年级有以保护周围环境为活动主题的“让家乡的脸更靓”、“收集废电池”等小队;有美化绿化环境的“护绿小卫队”、“我是华士美容师小队”;有与环保局同志一起行动的“环保小队”;等等。

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环境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讲的就是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的确,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养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我校注重美化校园环境,创设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我校努力让无形的办学理念通过标语、书画、橱窗等尽可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表达出来,努力地让墙壁说话、树木吐情。在广播、电视、校园网站与报刊中不断宣传、渗透学校办学理念,让人文精神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里。

第一,建筑文化。学校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龙砂山脚下,现代化的体育馆、游泳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教学楼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相互映衬;古朴典雅的“龙砂书院”倾吐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别具匠心的文化信息中心、科学实践中心和体育艺术中心勾勒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校园里,花草覆盖的自然土坡与品种各异的树木流溢出绿色的生命和自然意识,民族与欧式的建筑交相辉映。“脚踏华士大地,心翔世界穹宇”,似乎在无声地提醒学生要“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

第二,墙面文化。校园内各幢楼名也寓意深远,同心、同行、同乐是我们倡导的师生关系;至真、至善、至美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追求。行知楼无声地提醒每一个人,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实现自我。墙上悬挂的伟人、英雄、科学家、革命烈士画像,激发学生热爱先辈和英雄的感情;墙上悬挂的学生优秀书画作品,既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又使校园增添艺术的感染力;墙上点缀警句格言,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人性化标语提示,无声地熏陶学生的品格情操。

第三,教室文化。让每一堵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会传情启智,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无限的教育资源。在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教室文化里,学生时时感受到自然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

(二)学校精神文化的营造

第一,校风建设。我校有九十多年历史。多年来,我们循着“建设师生精神的家园”这一目标,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大环境,并逐步形成“同心、同行、同乐”、“我们欢笑、我们创造”的学风和“师生结伴成长”的教风。

第二,形象塑造。我们通过广泛讨论,形成了华士实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应有的“形象标准”,唤起师生心中积极的追求。

华士实验学校教师形象标准

一、生活充满热忱,内心充满微笑

二、胸襟开阔,诚信正直,欣赏并关爱他人。

三、热爱教育,相信教育;热爱孩子,相信孩子。

四、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行为楷模。

五、思想飞上广阔的蓝天,双脚踩住坚实的大地,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六、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感受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乐趣,乐此不疲。

七、面对困难,锲而不舍;面对矛盾,正确化解。

八、能不断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出发展的机会。

华士实验学校的学生形象标准

1.脸上常挂着笑容,心中很快乐!

2.喜欢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具有同情心。

3.对人热情友好,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打招呼,讲普通话,讲真话。

4.衣着整洁。不乱扔杂物。见到杂物,主动拾起,做环境的小卫士。

5.富于想象。爱问“为什么”,经常动手做“小实验”,开展“小研究”。

6.喜欢看书。学习认真踏实。遇到困难,积极动脑,主动克服。

7.有自己的爱好,并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

8.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敢竞争,敢自我表现。

9.懂得自我安全保护。

10.热爱集体,积极地为集体争光添彩。

第三,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它主要包括领导与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我们推崇“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倡导“互爱互助、团结协作、和谐向上”,努力营造“民主团结、互助合作、关系和谐、情感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

四、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有力保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他们是否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这就需要反思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我们奉行“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立足于人、着眼于人、服务于人、用心于人,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

(一)人本化的学生管理

第一,慧眼识人。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及其发展潜质,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第二,全面育人。我们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合作等理念纳入管理内容,还将自强不息、仁爱尊礼、自省自克等我国的优良教育思想渗透于学生教育管理中。

第三,宽怀容人。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杀死校长家的狗,为的是看看狗的内脏究竟什么样。这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然而校长却让他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饱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无声的鞭策,宽容更是能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宽容”有时比“批评”更有效。

(二)人本化的班级管理

我们提倡教师要从一个评判者变为鼓励者,从冰冷的打分者变为热情的加油助力者、参与者。

第一,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例如:值日班长实行日轮换制,每天一任,每任一天,人人可做,人人能做,人人都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一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使他们都有机会获得不同角色的体验,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

第二,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订。先让每个学生思考应该制订哪些制度,应有哪些具体内容;然后由班干部协助老师汇总意见,形成班级制度初稿;接着学生分组讨论,补充修改;最后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定期对制度进行补充、修改。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感觉“人性化”,遵守起来也更为自觉自愿。

第三,让学生组织策划班级活动。人本化的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优势。一方面让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实施,让学生在参与中施展才能、丰富体验、发展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在集体中展现个性,个人与集体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收稿日期]2006-05-29

标签:;  ;  ;  

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_人文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