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临床观察论文_王玉梅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眩晕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眩晕;疗效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其病因较多,如神经衰弱、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机磷中毒等,眩晕患者发病后,情况严重时,无法睁眼视物,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眩晕患者84例进行研究,探讨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眩晕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晕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6.73±15.18)岁,病程3天~12年,平均病程(5.12±3.09)年,在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6.39±15.83)岁,病程5天~15年,平均病程(5.86±3.34)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肝阳上亢者:桑寄生、益母草、杜仲、川牛膝、黄芩、钩藤、炒栀子、茯神、夜交藤、石决明、天麻,若肋痛胀,加柴胡、郁金;痰浊中阻者:甘草、大枣、生姜、白术、茯苓、天麻、砂仁、代赭石、竹茹、陈皮、半夏;气血亏虚者:炙甘草、大枣、生姜、黄芪、肉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生地、川芎、党参;肝肾阴虚者:山萸肉、鸡子黄、龟板胶、鹿角胶、阿胶、枸杞子、菟丝子、熟地、丹皮、黄柏、知母、鳖甲、山药。患者每日煎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应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扩血管、补液等,并使用异丙嗪进行治疗。

1.3判断标准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显效:患者的的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幻觉,患者会产生旋转感,情况严重时,患者无法睁眼。

在现代医学中,患者小脑病变、后循环障碍即相当于眩晕,临床上通常采用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静卧休息的方法来治疗眩晕,但是根治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容易复发[2]。眩晕容易与头晕混淆,眩晕有运动感,头晕仅为头胀、乏力、头昏、头重脚轻等症状,无运动感[3]。许多颈椎病患者通常伴随者眩晕。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眩晕的病机为“上虚则眩”,其病理过程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4]。各代医学家将眩晕概括为“风、火、痰、湿”,且应根据病症标本进行化淤、化痰、清火、潜阳、熄风、平肝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补益肝肾、活血补气[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疗眩晕的效果较好。

3.1痰浊上蒙

中医辨证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眩晕病症的类型较多,且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痰浊上蒙者的病症通常为存在恶心、脉濡滑、苔白腻、胸闷、食少多寐等,应采用平肝息风、健脾和胃、祛痰祛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症药方中,天麻具有养血熄风的功效,砂仁具有温脾止泻、化湿开胃的功效,代赭石具有平肝镇逆、凉血止血的功效,竹茹具有涤痰开郁、清热止呕的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化痰燥湿的功效,半夏具有化湿健脾的功效,综合全方,可祛痰化湿、平肝息风。

3.2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者的病症通常为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脉弦细数、舌红、精神萎靡、耳鸣、少寐多梦、健忘等,应采用滋补肝肾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症药方中,阿胶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枸杞子具有补肾益肝的功效,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黄柏清热燥湿,山药健脾胃、化痰涎,综合全方,可补肾涩精、补血养肝。

3.3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者的病症通常为饮食减少、劳累即发、面色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等,应采用补益中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症药方中,党参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生地清热、生津、凉血,当归补血益气,白芍敛阴收汗、养血柔肝,综合全方,可疏肝健脾、补血活血。

3.4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者的病症通常为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少寐多梦、脉弦、口苦等,应采用平肝潜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症药方中,天麻平肝息风,石决明通络祛风,夜交藤平肝潜阳上亢,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茯神宁心安神,综合全方,可通络祛风、平肝静心。总之,临床上针对不同病症的眩晕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强化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综上所述,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梅.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2]李宝玲.王裕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眩晕证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刘业清,陈风华,张荣臻.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12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05:19-20.

[4]仝朝桢.益肾定眩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5]张欣欣.中医辨证治疗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9(17):2104-2105.

论文作者:王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临床观察论文_王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