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由于生长时间短、管理简单、种植效益高,又是很好的肥地养地作物,因此,很多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很高。本文针对食品大豆生产技术开展分析。
关键词:食品;大豆;技术
引言
食品大豆生产需要按着如下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1、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并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清时期大豆的种植范围不仅遍及全中国,而且在同治年间就有了对外出口,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870年~1890年间大豆出口数量在平稳中波动发展,1890年开始大豆出口量快速增长,到1908年以后更是出现剧增(P187),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以前,中国大豆及其制品的主要出口对象是以日本为主的亚洲地区,1908年以后随着豆油和豆饼在欧美市场的推广,大豆及其产品的世界需求量开始迅速增长,1912~1928年大豆三品的出口情况可见表1,其中大豆主要输往苏联和日本,豆油则是主要销往英国、美国、荷兰、苏联等西方国家,而豆饼的最主要出口国是日本。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大豆总产量在波动中处于下降趋势,从1931年的1101万吨起伏回落到1937年的1004万吨[16](P922),但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大豆产量仍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0%以上。也是在此时,处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大豆种植和生产上进入快速化发展道路,并在二战以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3年间,中美大豆生产经历了总产量交替领先的趋势,1954年以后美国大豆完全赶超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美地区也开始大量生产大豆,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生产又相继超越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和三大大豆生产国,而中国大豆产量降到世界第四。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豆生产在基本满足国内消费外,还有部分的出口。随着中国大豆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大豆国际市场被打开,国外大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到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完全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了大豆净进口国,并开始大量进口国外大豆。21世纪以来,虽然国产大豆的年总产量均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但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用豆需求,大豆进口量逐年剧增,世界自由经济贸易浪潮中价格相对低廉、油份含量较高的美洲大豆大量涌入并逐步占领中国市场,2017年中国大豆总产量1455万吨,进口总量约9600万吨,是国产大豆产量的6.6倍。
2、食品大豆生产存在问题解决的技术途经
2.1抓好种植技术体系
在技术上,要实用技术综合配套,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到位。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包括土壤处理剂,促进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构建。积极应用低温促长技术应用,包括大豆防止落花落荚技术。建立轮作体系,土壤优化体系,机械体系,良种等农业投入品体系,管理体系(技术到位率),销售体系,气象体系等。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大豆高产技术的集成。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实行秸秆还田,鼓励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真正做到耕地的用养结合。
2.2选择正茬,实行轮作
某市从1985年到2010年,大豆生产经历了25年的长期连作。连作产生的严重病虫害、草荒和中微量元素缺乏问题,虽然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也没有得到根治。2010年,某市引进了高产耐密玉米品种,目前玉米面积已经达到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实现了大田主要种植作物真正意义上的轮作。实行玉米—大豆—杂粮模式轮作之后,大豆的病虫害、草荒和中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连猖獗一时的大豆折茎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2.3合理化进行除草
实践证明,豆田杂草防治时,根本没有必要把杂草防除到一颗不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草时要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药剂使用说明,根据杂草的种类和大小,选择除草剂的种类,确定使用剂量,在最合适的时间选用最合适的机具进行防治,尽可能减轻对大豆的伤害。方法上避免化学除草这一单一方法,充分利用轮作换茬、伏秋整地、机械、人工等方法除草。
2.4经济合理施肥
一是合理确定施肥的数量,同步关注肥料的质量。根据预期产量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合理分配种肥和追肥的数量。同时,引导和教育农民不能贪图小便宜,购买杂牌肥料。农民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方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正牌肥料产品,保证肥料品质。二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搭配使用各种肥料,增加后期追肥。某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6%,土壤速效氮平均水平为150mg/kg,属于中等肥力土壤。长期使用磷酸二铵,土壤中残存磷素含量较高。钾素的供给能力在不同的乡镇和地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属于中度缺乏。肥料使用上,要在参考测土数据的基础上,搭配使用各种肥料,以期达到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根据大豆后期长势,确定追肥种类、水平、使用时间和次数。
2.5田间铲蹚及管理
为了起到松土、提温和续墒的目的,当大豆拱土时,可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黑龙江北部地区正常年份,一般第一次中耕铲蹚在6月初,大豆苗期进行,第二次铲趟在6月中旬,大豆开花分枝期进行。第三次铲趟在7月上旬,大豆封垄前完成。
2.6病虫草害的防治
2.6.1施药标准
应使用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的农药。
2.6.2防病灭虫
七月下旬,大豆处于花荚期,发现田间大豆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斑时,可选择应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0~1000倍液进行一次叶喷,防控大豆灰斑病和菌核病。6月中下旬,田间发生蚜虫危害时,每公顷用50%抗蚜威粉剂150~240克,兑水450~750公斤喷雾防治,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8月上中旬,发生大豆食心虫危害时,将30厘米长的秸秆浸泡在80%敌敌畏乳油中,浸泡时间约3分钟,制成药棒,每公顷插500~750个药棒防治大豆食心虫。
2.6.3化学除草
播种后至出苗前3~5天,使用符合NY/T393农药使用准则要求的除草剂进行灭草。如苗前封闭除草,每公顷可用88%或90%乙草胺1.5~2.2升加70%赛克津300~600克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苗后每公顷可用10.8%盖草能450~522毫升加48%苯达松2.5~3.5升,进行茎叶处理。
2.7及时收获和上市
当田间大部分叶及叶柄脱落,尚有10%叶片未脱落,豆荚和茎叶变黄,豆荚内豆粒变硬,大豆粒基本归圆后及时进行收获,减少裂荚蹦粒造成的损失,割后晾晒一周左右可进行脱粒,早脱粒可预防大豆食心虫在收割后继续为害,提高大豆商品性,增加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商品豆和豆种要放在阴凉处贮藏或上市出。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方面结构改革的稳步推进,大豆生产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良好趋势,产量稳步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为了进一步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大豆生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1]黄迁.大豆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于祝萍.大豆食品加工业发展及趋势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7(21):44.
[3]史明星.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种植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29):52.
[4]张正岩,崔宁波.转基因大豆在食品中应用发展探析[J].中国调味品,2016,41(10):119-123.
论文作者:郭淦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大豆论文; 中国论文; 肥料论文; 土壤论文; 食品论文; 总产量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