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型国有企业绩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00—04
2006年3月,财政部公布了2005年企业财务快报。快报显示:“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25%,再创国有企业效益新高,……。”在全部9407亿元利润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记为“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
面对这些数字,很多人不免认为:经过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么,国有企业的实际绩效到底如何呢?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全文主要分析两个问题:第一,国有企业利润的行业分布,主要分析国有企业盈利的基本条件;第二,垄断行业利润的来源,分析垄断型国有企业到底是不是因为实际绩效较高而盈利。
1.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分布
在2005年国有工业企业的6447亿元利润中,中石油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756亿元(其中上市公司“中国石油”的净利润为1333.6亿元),比上年增幅高达36.3%;另两家石油巨头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利润也有大幅上升;受需求和价格拉动的影响,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①。
2005年的数据目前还难以全面获得,鉴于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分布和来源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以下我们利用近年来的历史数据来说明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1999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在行业间的分布(见表1)。 为了便于观察,表1中按各个行业2004年利润的多少进行排列。
表1 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多年来,石油、电力、冶金、烟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是国有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2004年,在国有工业企业5312亿元利润中,这几个行业贡献了3738亿元,占70%;1999年和2002年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根据产业经济学中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方式;特定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方式又决定了企业和行业的绩效。本文的分析遵循这一框架。对于工业行业各个两位数产业,表2按照2004 年国有企业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②(以下简记为“利润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表2 国有产权比重、行业集中与国有企业利润率(单位:%)
*算术平均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戚聿东主笔,《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5—117。表中“国有比重”是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我们以此来代表行业中国有产权所占的比重大小。CR8是行业中最大8家企业销售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比重(%)。由于缺少2004年数据,此处为2000年数据[1]。如果我们考察1996、1998和2000年各行业CR8(见图1),可以发现,工业行业CR8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选择2000年CR8代表2004年市场结构不会有大的偏差。
图1 各行业1996~2000年CR8
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外部竞争环境、政府管制等都会使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影响。但是,从表2 可以有以下直观发现:利润率高的部门大多国有产权比重比较高,同时CR8也都较高; 国有企业利润率在不同行业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近80%到几乎为0; 国有企业逐步从早些年亏损的行业中退出。
如果考察2004年国有企业利润率、国有产权比重,以及CR8 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表3),可以发现,这三者之间相关程度很高③。
表3 国有企业利润率、国有产权比重、CR8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注:**表示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双尾)。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到,国有企业的盈利需要两个条件:限制非国有制企业进入;维持高度市场集中。也就是说,只有依靠垄断地位,国有企业才能盈利。那么,垄断企业的效率如何呢?它们的利润来源于其经营管理的高效率、还是来自于垄断地位市场势力(market power)的滥用?
2.垄断型国企的利润来源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2004年各行业国有企业利润率与行业内全部企业平均利润率水平。表4按照国有企业的利润率高低,将国有企业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 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国有企业的相对效率一并列出。
在全部39个两位数行业中,国有企业只在大约1/3的行业中(12个)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是依靠对非国有制的限制获得的(例如以酒类为代表的饮料行业、需要巨大投资规模的冶金行业、矿产资源开采等)。在一些看似国有企业效率很高(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国有企业的表现并不理想。如果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即:竞争比较充分),国有企业的绩效通常很低,利润率甚至为负值。国有企业利润率总体上高于工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一些高利润的垄断行业。
表4 2004年国有企业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如果我们选择几个典型行业作进一步的分析,还能够对垄断行业(国有产权占绝对优势,同时市场集中程度又很高)的低效率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里,我们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下简称为“油气行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以下简称为“电力行业”)作为垄断行业的代表,选择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以下简称“服装行业”)、家具制造业作为竞争行业的代表,分析大中型企业经营绩效的差异④。
我们以各行业经过价格调整的增加值(Y)作为产出指标;以从业人数(L)和经过价格调整的固定资产净值(K)作为投入指标。利用上述四个行业1995~2002年的数据资料,可以得到如下C—D型生产函数:
InY=0.909+0.321Ink+0.540InL(1)
(3.503378)(5.787461)(5.820599)
=0.912628;F=162.9030
注:括弧内数字为t检验值;各系数都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式中Y、K和L分别代表增加值、资本和劳动。利用这一回归结果, 可以计算各行业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TFP的计算公式为:
(2)
各行业历年的TFP计算结果如表5:
表5 典型行业1995~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
需要说明的是,TFP的绝对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⑤,所以在行业之间缺乏可比性;有价值的是TFP的变化速度,它反映了各行业效率的变化。
从计算结果来看,1995~2002年间各行业总体上绩效水平都有提高,但是各行业的动态效率变动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以上四个行业中,1995~2002年间石油开采业TFP提高了34.3%,年均增长4.3%;电力行业TFP提高了18.4%, 年均增长2.4%;服装行业提高了96.8%,年平均增长10.2%;家具行业7年间增长200.8%,年平均增长17.0%。这说明,剔除了价格因素之后,对于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来说,其绩效明显劣于竞争程度高的行业。
影响工业行业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所有制差别、技术的类型以及技术水平、出口的约束、福利负担等对企业的效率都有影响[2]。但市场竞争程度低, 导致在位厂商缺乏提高改进管理水平、缺少创新的激励显然是重要原因。
再进一步,低效率垄断企业又是如何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呢?
垄断行业有一个特点:价格上涨比较频繁、上涨幅度比较大。1990~2002年间我国工业各个行业产品价格变动幅度悬殊⑥。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总体来看,其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竞争程度高的行业的产品。当然,影响产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投资品价格变动、市场结构的影响、国家的相关财税体制变化、需求变动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市场结构(包括竞争程度)显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把产品价格变动幅度与投资品价格变动幅度之差记为“超额价格变动”,它代表除成本因素以外的价格变动,是企业滥用市场势力程度的反映。
1990~2002年,油气产业产品价格上涨5.59倍,同期该产业投资品价格上涨1.34倍,二者之差为4.25;电力行业产品价格上涨2.83倍,投资品价格上涨1.06倍,超额价格变动为176%;家具制造业产品价格下降1%,投资品价格下降也是1%,二者之差为0;服装行业产品价格下降5%,投资品价格下降4%,二者基本持平。
如果以2002年国有产权比重(%)为横轴,将2000年CR8(%)和1998~2002年间“超额价格变动”(%)描绘在同一坐标系中,可得到下图(图2):
2002年国有比重
图2 国有比重、市场集中度与超额价格变动
图2显示,超额价格变动具有以下规律:①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 其产品价格变动中超额价格变动较低,超额价格变动最大的行业基本上都属于竞争程度低的产业;②超额价格变动与市场集中度相关性很高,二者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583(在5%的水平上显著)。
市场竞争程度低的产品,其价格上涨通常较高,超额价格变动也一般较高;市场集中度高的行业,产品价格上涨、超额价格变动也通常较高。刘树杰等学者也发现,总体上,垄断行业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竞争行业[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垄断行业的所谓“效益”主要来自于其对市场势力的滥用。它们所获得利润,更多地意味着对消费者和下游厂商的盘剥。如果市场缺乏竞争,企业的利润越多,也就意味着社会福利损失越大。对于这一点,Harberger[4]、Tullock[5]、Leibenstein[6]和Cowling & Mueller[7] 等学者从理论上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国内学者胡鞍钢和过勇[8]、刘志彪和姜付秀[9] 也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
3.结论
垄断型国有企业的巨额利润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其实际绩效并不理想。国有企业的盈利需要两个条件:限制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进入,同时保持高度的市场集中。垄断行业的利润并非来自其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异,而是来源于其市场势力的滥用。
未来时期,我们仍应坚定不移地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除了极少数必须保持国有产权主导的行业之外,在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产权必须退出。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贵州财经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
注释:
① 新华网/上海证券报[EB/OL].2006年2月24日.
②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用率(%)=×100%。公式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补贴收入加上投资收益、加上营业外净收入,再加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③ 考虑到我国区域市场严重分割,一些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这里的CR8很可能低估了大企业的市场势力。
④ 选择大中型企业进行对比是为了控制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他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对比结果与此类似。
⑤ 例如初始年份各自投入品和产出价格水平。
⑥ 具体数据可参阅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大中型工业企业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实证分析(1995—2002)[J].经济研究,2005,(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