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影山词》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莫友芝论文,影山词论文,简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1)05-0040-04
一、影山词:继承周秦姜史。“嚼徵含宫南北宋”的产品
莫友芝的学问和创作都与宋代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他做学问搞经学时,同郑珍一样,是“汇汉、宋为一薮”;在诗歌领域,他是清代“宋诗派”的重要成员;而他作词,也基本上是继承两宋婉约正宗词的传统。他在组词《百字令·答柏容》第三首开篇写道:“新编诧我,道周秦姜史,近添生活。嚼徵含宫南北宋,脱口一炉冰雪。”这实际上是在表现自己的词学宗尚和创作路向:以北宋的周邦彦、秦观、和南宋的姜夔、史达祖等“正宗”词家为学习对象,继承两宋歌词创作传统,写出符合规范的新作品来。由此可见,要对《影山词》的实际成就和艺术个性达致正确的认知,有必要对它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并将它与同样是宗尚宋代传统的《郘亭诗钞》进行对比,以便清楚地看出它是如何继承宋代(尤其是北宋)“诗庄词媚”和“诗言志,词缘情”的创作传统的。
今存《影山词》由卷一、卷二、卷外三部分组成,共收词113首①。单从数量上看,它与作者煌煌三集十五卷、数量近千首的《郘亭诗钞》就是比例悬殊的。我们知道,宋代大多数诗人都是以主要精力作诗,而视长短句的歌词创作为“小道”、“馀事”,仅仅以馀力为之。因而宋诗的大家和名家,他们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诗很多而词很少,比如:欧阳修存诗近千首,其词却仅存240首;苏轼诗词均称大家,但其诗存2700多首,词却只有300多首;黄庭坚存诗1900多首,词才180多首;陆游诗近1万首,其词却仅存143首;如此等等。可见,莫友芝文学创作重诗轻词的情况和这些宋代大家十分相似。这也就是说,仅从数量的对比就可看出,《影山词》的创作遵循的是宋代文人约定俗成的传统——即视词为诗之“馀事”。
但比诗词数量的多寡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莫友芝的诗和词在题材内容、审美倾向、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重要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诗词分疆的倾向,正与宋人惊人地相似。从主流倾向上来看,在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方面,宋诗主言志(士大夫天下国家之志)而宋词重抒情(个人情志、儿女私情),宋诗尚理趣、尚学问、尚议论,而宋词则重情趣、重形象描写、重抒情意境的营造;在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宋诗常常以文为诗,有散文化的趋势,其语言风格生涩瘦硬,而宋词则专以“韵”胜,情辞优美,其主导风格是轻艳柔美。总起来看在宋代是诗词分途,诗言志而词缘情,诗庄而词媚。以此对照莫友芝的诗与词,人们不难发现:他的诗基本上趋向宋诗一路,他的词则与宋词中的主流一派(所谓“婉约”派)大致合拍,他整个继承的,是宋代的文学传统。
让我们具体比较一下《郘亭诗钞》与《影山词》:
一部《郘亭诗钞》是典型的“学人之诗”,有着明显的以学问为诗的倾向。莫友芝主张“破万卷,理万物”,他常常以考证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而反对“别材别趣”。对他这种诗学倾向的功过得失如何评价是另一回事,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的诗歌创作的主调是“宋调”,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宋人走得更远。比如他的名篇《芦酒三首》,用“烧瓮”表示酿造之法,用“滴淋”表示饮酒方式,用“钩藤”代表芦酒别称等等,并且加了1400多字的长注,引用多种文献,详加考证。使人读这组诗如读一篇考证文章。除此之外,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所选录的《哭杏东及其子云木三首》、《湘乡相公命刊唐写本说文残帙笺异且许为题诗歌以呈谢》、《湘乡爵相惠题唐写本说文卷子次韵奉答》等等篇什,也都是郘亭诗中以学问为诗、以考证为诗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尚学问、尚理趣、尚议论,“奇字异文,古色斑斓”(陈田《黔诗纪略后编》),风格“生涩奥衍”,允称“学人之诗”(并见陈衍《石遗室诗话》),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正与宋诗诸大家如响斯应。
而《影山词》无论题材内容、审美情趣、表现方法抑或是艺术风格,都与《郘亭诗钞》面貌殊异。这是一部以言情为尚,重在表现作者主观心灵意绪的词集。当代词学家曾论证词是一种“心绪文学”,莫氏此集差为近之。《影山词》的表现内容,以男女恋情和个人心灵意绪为主,这与唐五代北宋婉约正宗名家温庭筠、韦庄、南唐二主、冯延巳、二晏父子、秦观、贺铸及李清照等人如出一辙。我作过一次统计,在《影山词》113首作品中,抒发男女恋爱相思之情和以女性为描写对象者竟多达75首,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部词集呈现什么样的主导风格,是要以相当数量的作品为基础的。《影山词》的“女性题材”比重如此之大,决定了它的主导风格是清丽柔婉。而这正是唐五代北宋词的时代风格。对这70多首符合传统婉约词风格规范的作品,就无需具体举例分析了。这里需要特别表而出之的是,在《影山词》中,即使是少量的与其诗歌题材和描写对象相同(或相通)的作品,也严格地按传统“正宗”词的表现方法和艺术风格来进行创作。试看下面的一首诗和一首词:
和答子尹古州见寄
读书何所用,仕进出签架。仕进何所用,黼糈抵耕稼。市侩逐蝇头,不惜出人胯。一朝持万金,公然肆呼吓。人情强分别,异级遂殊价。何尝卑散才,不必卿相亚。渊明束带辱,政以三径藉。君家广文贱,当亦饿死怕。焉复论吾曹,眉摧气逾下。此风尤不料,浸渍延讲舍。山长岂利鹄,一座来百射。有门无不干,靦触阍吏骂。散要视符签,予夺用王霸。懦拳唏空张,捷足喜双跨。干俸积虚糜,行修剔微罅。真成揖让妇,读子当我迓。校官师犹官,兰鲍旧已化。哀哉道德场,似尔能无喈。科考散诸生,三秋足闲暇。东篱菊有花,重阳酒堪醡。涉江牵遥思,度岭数归驾。几时青田庐,一笑过我诧。刳除磊块胸,永付清流泻。
琵琶仙
梅屺怀子尹,闻方自古州归,未至。
送客逢春,记垂垂一树,江边初发。疏影横斜,金樽无言对愁绝。人渐远,金沙路隔。悔多少往时轻别。红豆牵思翠丸劝,压醉都是虚设。
又还见,篱落横枝,想慵倚吟鞭信摇兀。空把夜来幽梦,付疏窗残月。今古恨,千头万绪,待青梢细撚重说。几度凝立,黄昏满身香雪。
同样是以在古州厅(今贵州榕江县)作训导的友人郑珍为赠答对象,同样是抒写朋友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诗与词的具体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便都大不一样。这首五言古诗,意不在写朋友之情,而是借题发挥,言志抒怀,通篇大发牢骚,抨击外部世界,鄙视时俗,批判社会,弘扬道德,议论滔滔不绝,典故连绵不断……。这是典型的“言志”诗,它采用的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写法和宋诗风格。而《琵琶仙》一调,则是典型的“缘情”词,它专主情致,不着议论,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只是即景生情,通过咏写梅花,营造特定的意境,来寄托自己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这是一首成功的学宋之作,它那对梅怀人的幽婉境界和缠绵反复的缈远情思,显然有得于对周邦彦的《花犯》和姜夔的《暗香》、《疏影》等名篇的模拟与学习。这也证明了作者“周秦姜史,近添生活”的表白并不是一句空话。
类似的诗词分疆,以诗言志、以词言情,以词言情时又主要是遵循宋代婉约正宗词家的路数的例子,我们在莫友芝诗词中还可以找到好几组。比如他赠送岳父夏辅堂的诗和词,与友人黎柏容唱和的诗和词,赠送学生胡长新的诗和词等等,都与上举例子相类似。这些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莫友芝的文学创作,整个儿走的是宋人的路子;而他的词,则是学习宋代婉约正宗的产物。
二、影山词:“西南巨儒”心灵世界真实而生动的呈现
上文说到莫友芝承袭宋人传统,在自己的创作中也搞“诗词分疆”,以诗言志,以词言情;以诗为庄严之大业,以词为游戏之小事;以主要精力写诗,以剩余精力作词。这就导致了在他的文学遗存中,诗的分量重而词的分量轻,诗的成就大而词的成就小,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在文学史上诗名显赫而词名不彰,以致直到今天一般读者只知道他是个诗人而不知道他还是个当行本色的词人。这表面上是件坏事,实际上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事情的奥妙之处就在于,这种对作诗和作词采取的不同态度,无意中把人性中最率真、最美好但在封建礼教文化环境里却最不宜于公然表露的那一面让给了词来表现,从而使词具有了传统五七言诗歌所不能替代的艺术表现功能和独立存在价值。恰如钱锺书先生曾经论述的:“古人不但把文学分别体裁,而且把文体分别等级,词是‘诗馀’,是‘小道’,比诗和散文来得‘体卑’。在宋人的心目中,词从民间文学里兴起的时间还不很长,只能算文体中的暴发户,不像诗是历史悠久的旧家世阀,因此也不必像诗那样讲究身份。有些情事似乎在诗里很难出口,有失尊严,但不妨在词里描述。假如宋代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态度是拘谨的,那么在诗里就比较自在,而在词里则简直放任和放肆了。……宋人的创作实践充分表示他们认为词比诗‘稍近乎情’,更宜于‘簸弄风月’(张炎《词源》卷下《赋情》)。这样,产生了一个现象:唐代像温庭筠或韦庄的词的意境总是和他们的一部分诗的意境相同或互相印证,而宋代同一作家的诗和词常常取材于绝然不同的生活,表达了绝然不同的心灵,仿佛出于两个人或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的手笔。”② 虽然从宋南渡之后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一部分词家那里,词已经诗化,变成了像诗那样“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体,但由于莫友芝所继承的是宋代(尤其是北宋)“诗词分疆”、“诗庄词媚”的传统,所以他的词所呈现的仍然是钱锺书先生所描述的艺术面貌。我们读了他的诗之后再来读他的词,就会产生如同将北宋大学者、大作家欧阳修的诗与词对读时的那种感觉:原来这位相貌端严、学问满腹、著作等身的大儒,写起词来竟然是如此地莺莺燕燕、儿女情长!三卷《影山词》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西南巨儒”莫友芝在其诗文里所绝少表露的一个真实可感的心灵世界!
主张任情适性的中古文人曾经自夸道:“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以治经学闻名、外表方正端严的学者和府学教授莫友芝,内心却有情如火,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钟情”之辈。作为“心绪文学”的长短句的词,正是他内心情感最好的载体。他的言情之作中,我认为以叙夫妻之情者写得最为真挚深婉。试读他写给发妻夏芙衣的这首词:
解连环
寄内,时携庚儿之麻哈归宁,儿殇于外家。
残年无几,更何堪别后,伤心两地。记昔岁,风雪兰江,也不似今番,恁般愁味。万错千非,只为着、当初放你。把童乌断送,绊着娇纨,几多懊悔。 遥知小棠榭底,便旧时碧槛,怅绝孤倚。强支持、药店飞龙,到暗里啼痕,定深沅水。月没星沉,想一样空中抱被。问几时,黄蘖林中,果来莲子?
莫友芝是以词言情的高手。他心细如发,对处于恋爱状态的“女儿家”的特殊心理情态和行为方式有着准确的揣摩和贴切的体认,形诸笔下,则一个个多情女子的形象显得是那样鲜活生动。这里仅录其中的二首为例:
清平乐
莺情燕意,切切商春事。制就春衫生百试,乍暖还寒天气。 东南一片尘沙,倚楼不见天涯。俊杀村庄儿女,满头杨柳桃花。
水龙吟
初秋
午窗蝉噪声中,带来一片秋光嫩。闲阶小立,葱纨初试,藕纱才褪。几点栖鸦,绿杨枝上,薄云成阵。乍微风拂过,小开裙褶,凉意暗侵肌粉。 渐是夕阳下了,放萝月,一钩清润。心香炷罢,低鬟拜起,满身花印。悄语檀郎,此时天上,佳期又近。料双星应是,巴来不到,鹊桥尖笋。
这样的作品,不但是《影山词》中当行本色的佳篇,而且即使置之唐宋名家的同题材作品中,也可乱楮叶。
热爱人生者必也热爱大自然。张裕钊《莫子偲墓志铭》说他“居常好游览”,就是指的他热爱贵州的山山水水,经常出门游览这片土地上的风景名胜。这一人生爱好与经历,在《影山词》中也有形象而生动的记录。例如《满江红·渡乌江》等作即是。此外,莫友芝不单笃于亲情、爱情,也笃于友情,《影山词》中与郑珍、黎柏容、赵芝园、陈相庭、李仪轩等友人酬唱赠答的诸多篇什,便都是明证。
总而言之,《影山词》多方面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莫友芝的心灵世界,是“心绪文学”的一个范本。《影山词》的艺术价值,主要就在于此。
三、余论:由个案到群体。建议开展对清代贵州词人群的研究
从以上的粗略论述可以看出,莫友芝以做学问和做诗的馀力作词,这在他心目中虽是“小道”、“馀事”,但却有不俗的成就,词史上是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的。但莫友芝虽在诗史上名声很响,在词史上却默默无闻。翻遍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词史、词学专著和辞书,只有马兴荣、吴熊和等先生主编的《中国词学大辞典》为莫友芝列了一个100多字的辞条。但该辞条仅仅是简略地介绍了莫友芝的生平和词集名,而未曾描述和评介他的词学成就。我为莫友芝的词才长期为人忽视感到遗憾。由莫友芝在词史上的被冷落我还联想到,贵州在清代词学渐趋兴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词人,可是至今这批词人和莫友芝一样没有引起省内外、国内外研究者应有的关注,至今为止国内出版的各种词史和词学著作都没有提到过他们。作为一个贵州籍的词学研究者,我为这些同乡先辈词人被冷落感到不平,同时也因为自己过去居然没有关注他们而觉得歉疚。贵州开发较晚,文化和文学创作曾经长期落后于其他许多先进省区。拿词学一道来说,明末之前未见作者,只有那位在南明弘光朝当过大学士的贵阳人马士英留下了一首调寄《西江月》的题画词。可是入清之后,情况大变,词学蔚兴,词人辈出,从康熙初年起(江闿是康熙二年举人,举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到宣统末年的二百五十来年中,代不乏人,其中尤以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遵义沙滩郑、莫、黎三个家族的诗人词人活跃的时期最为兴盛。叶恭绰《清代词学之摄影》曾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对清代全国词人的占籍分布作过统计,其中贵州词人得32人。这当然是一个不完整、不准确的统计,我们所知的一些清代中晚期词人就没有被统计进去,比如差不多与郑珍、莫友芝同时的毕节女词人周婉如,就被漏掉了。(顺便说一句,周婉如老人是我的外高祖母,他的诗词集子《吟秋馆诗词钞》我曾通读过)不过,就是这个数字,已与文化大省湖北持平,而远远超过山西、陕西、云南、广西及东北、西北诸省区了。
这样一大笔珍贵的贵州乡邦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省里的古典文学工作者去认真开发和研究的。从哪些人入手?我这里根据叶恭绰《全清词钞》提供一份初步的建议名单:
江闿 贵筑(今贵阳市)人 有《春芜词》
唐树义 遵义人 有《梦研斋词》一卷
陈锺祥 贵筑(今贵阳市)人 有《香草词》五卷,《鸿爪词》、《哀丝豪竹词》、《菊花词集》、《牡丹亭词》各一卷
莫友芝 独山人 有《影山词》二卷,集外词一卷
黎兆勋 遵义人 有《葑烟亭词钞》四卷
郑珍 遵义人 其词集名《经巢寱语》,已佚
石赞清 贵筑(今贵阳市)人 有《紫泉山馆诗馀》一卷
黎庶焘 遵义人 有《琴洲词钞》二卷
黎庶蕃 遵义人 有《雪鸿词草》二卷
章永康 大定(今大方县)人 有《海粟楼词》(一名《瑟庐词》)一卷
张鸿绩 仁怀人 有《枯桐阁词稿》一卷
刘藻 贵筑(今贵阳市)人 有《姑听轩词》一卷
傅衡 贵筑(今贵阳市)人 有《师古堂词》一卷
赵懿 遵义人 有《梦悔楼词》二卷
杨调元 贵筑(今贵阳市)人 有《绵桐馆词》一卷
这个粗备骨干的贵州词人群体主要由遵义人和贵阳人组成,其中遵义人(包括仁怀人)最多,占了总数的一半;而遵义人中又以沙滩人为多。了解这个人员结构,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向意义。小而言之,展开对清代贵州词人群的研究,可以填补小区域文化如“沙滩文化”、遵义文化、贵阳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大而言之,可以梳理贵州词体文学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进而构建出一部贵州词史,填补贵州地方文学和文化史的一个大空白。我的贵州老乡和同行们,对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课题感兴趣吗?
[收稿日期]2011-06-20
注释:
① 这个统计数字是根据龙先绪、符均笺注:《郘亭诗钞笺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得出的。本文凡引莫友芝诗词,皆据此书,不再一一作注。
②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的承先和启后》。按,此章为钱锺书先生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