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鹏[1]2016年在《狼山山前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习性与古地震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活动正断层主要发育在鄂尔多斯周边和高喜玛拉雅南部的正断层系这两大区域。高喜玛拉雅南部的正断层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加上断裂发育地区人烟稀少,现实防震减灾需求不强烈,目前对该系统的研究程度并不高,仅有零星的工作,而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鄂尔多斯块体东缘和南缘和山西地堑系和渭河盆地由于位于黄土地区,严重的黄土覆盖大大加大了获取活动断裂定量数据的难度。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银川-吉兰泰盆地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干扰和古黄河严重的侧蚀作用,也导致获取活动断裂的定量数据非常困难。因此,鄂尔多斯北缘的河套盆地是活动正断层研究的理想地区。河套盆地北缘控盆断裂系自西向东由北东向狼山山前断裂、东西向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山前断裂、大青山山前断裂组成。相比之下,狼山山前断裂构造位置更为敏感、断裂地貌现象极其丰富、现实防震减灾需求强烈、研究也更为薄弱。因此,本研究将狼山山前断裂作为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对对鄂尔多斯周边活动正断层的工作主要是定性的、描述性的研究,定量的研究工作较少。虽然后来也有学者从古地震学、断裂滑动速率等角度进行过一些定量研究,但并不成体系。而且对河套地区的活动正断层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大青山山前断裂和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对狼山山前断裂涉及较少。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之前的定量研究工作大量基于热释光(TL)的结果。该方法对沉积物定年的不稳定性已经被学界公认。以北东走向长约160km,断裂地貌极其明显的狼山山前断裂为目标断裂,利用构造地貌学和活动构造学的研究手段,开展了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古地震学、构造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狼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演化模型,对狼山山前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获得的认识,对未来河套地区的活动构造研究指出了研究方向和目标,获得以下认识和新进展:1.在地貌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认为狼山山前断裂是一条以正断活动为主的断裂,控制着鄂尔多斯西北缘的构造形态和地貌特征,并在活动性调查的基础上完善了断裂的几何结构,提出了断裂几何分段模型可以达巴图庙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各断裂段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断裂整体形迹简单,连贯性好,主要只发育一条主断裂,不发育大规模阶区。2.以遥感解译、地貌调查及测年为基础,对山前发育的洪积地貌面进行了分期,认为狼山山前普遍发育有多期晚更新以来形成的洪积地貌面,并通过这些洪积地貌的断错特征定量研究,获得了断裂不同位置的垂直滑动速率,并发现断裂不同位置、不同时段的滑动速率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可能反映了断层活动的不均一;3.对狼山山前断裂地貌特征分析认为,在断裂开始活动前,狼山山前已经存在一些先成河流(冲沟),断裂的活动使河流(冲沟)的形态特别是陡峭指数发生了改变,而裂点的迁移和形成也可能是断裂活动及不同段落连通的结果;狼山山前断裂现今河道的陡峭指数很好的指示了狼山地区滑动速率分布的“M”形特征,与狼山山前断裂的几何学分段模型有非常好的吻合。这种分段模型可能代表了狼山山前断裂贯通前的分段样式。狼山山前断裂中段的分段点已经进入贯通阶段,北东端的活动性要明显强于西南端的活动性。4.探槽古地震揭露的结果认为,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了五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由新到老依次为2.3-2.43ka BP(E1),4.41-3.06ka BP(E2),6.71-6.8ka BP(E3),7.6-9.81ka BP(E4),和19.7±4.2ka BP(E5),其中至少有叁次地震事件E1,E3和E4发生了断裂全段破裂,估算震级在7.5-8级,同时提出狼山山前断裂可能是一条以不分段破裂为主要强震活动特征的断裂,其强震危险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5.对比研究和区域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存在强震活动的危险,但需要综合区域的主要断裂活动及深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河套地区的强震危险性。
宋立军, 陈隽璐, 张英利, 刘池洋, 吴冲龙[2]2010年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上叁迭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提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是进行区域原盆恢复和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及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晚叁迭世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方法,通过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变化,结合区域背景及古水流资料,系统地研究了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研究认为,晚叁迭世早期(231~225Ma),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为盆地东北部阜平杂岩及盆地北部的海西期岩浆岩,部分搬运来的物质与来自秦祁造山带的剥蚀物质一起经宝鸡—武都裂陷槽流入松潘—甘孜地区;晚叁迭世中期(225~218Ma),来自秦岭造山带的挤压开始增强,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地层中来自南缘秦岭造山带的物源开始增加,盆地西南部沉积物源开始与松潘—甘孜地区出现明显差别,宝鸡—武都裂陷槽开始关闭;至晚叁迭世晚期(218~210Ma),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完成拼贴,宝鸡—武都裂陷槽最终完全关闭。
李丹, 陆晓, 刘奕新[3]2005年在《对超核(6 ΛΛ)He,(9 Λ)Be,(10 ΛΛ)Be和(13 Λ)C基态结构的研究》文中提出用集团模型和少体理论研究超核ΛΛ6He,Λ9Be,Λ1Λ0Be和1Λ3C的基态结合能.采用的α-α势符合低能α-α散射实验,Λ-α势用Λ-N势及α粒子密度分布函数得到的,Λ-Λ势通过拟合Λ1Λ0Be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而得到的.尝试在超核ΛΛ6He,Λ9Be,Λ1Λ0Be和1Λ3C中引入Λ5He的结构,计算这四个超核的基态结合能,得到了一些合理的结果.
陈晨[4]2015年在《W_nCO~(0,±)(n=7-12)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Gaussian03量化程序,选择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LANL2DZ赝势基组优化了WnCO±(n=7-12)团簇吸附体系的构型,得到了其基态结构,并在基态结构基础上研究了体系的稳定性、吸附活性和物理化学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WnCO(n=7-12)团簇吸附体系的基态结构是在Wn(n=7-12)团簇基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CO结合而成,在CO吸附后,W团簇基体的基态结构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团簇尺寸越大保持原来W团簇结构的能力越强,但是在对称性方面Wn CO体系的点群相较于Wn团簇降低。CO分子在W团簇上的吸附是以C原子端和团簇表面W原子结合而成的吸附,CO在钨团簇表面的上的稳定吸附位置以端位位主。与自由CO分子相比,吸附后C-O键变长,CO分子被活化,但从结合能、吸附能来看CO的吸附是非解离性吸附。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W原子与CO分子相互作用的本质是CO分子内的杂化轨道与W原子6s、5d、6p和6d轨道相互作用的结果。(2)在获得WnCO(n=7-12)团簇吸附体系基态构型的基础上,继续对团簇的光谱、极化率、磁性、芳香性和能级轨道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各个团簇红外光谱最强峰对应的频率振动模式相似,都为CO的伸缩振动,波数分布在1752 cm-1-1853.7cm-1之间之间;拉曼光谱图的波峰比红外光谱多,其中W7CO团簇的拉曼最强峰与红外最强峰不在一个频率。极化率主要由XX、YY、ZZ方向的分量组成;W7CO团簇的总磁矩最大为4μB;所有团簇的NICS值都为负值,表明这些团簇都具有芳香性;从态密度分析可知d轨道对团簇电子结构影响最大,反键轨道出现在HOMO轨道以上证明团簇是稳定的。(3)进一步计算了WnCO±(n=7-12)阴阳离子团簇的基态结构及随尺寸的增加团簇稳定性和化学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离子团簇与中性团簇的基态或亚稳态结构相近,阴阳离子团簇对称性降低,自旋多重度增加。C-O键被活化且阴离子团簇基态结构的C-O键长均大于相应阳离子基态结构,这表明阴离子团簇对CO分子的解离作用大于相应的阳离子团簇。阳离子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大于中性团簇大于阴离子团簇。WnCO±(n=7~12)阴阳离子团簇基态构型的红外光谱和其中性团簇的谱图一致,都只有一个强峰。阴离子团簇的极化率张量平均值大于相应的阳离子团簇。离子团簇的磁矩都不为零,自旋多重度大的团簇,其总磁矩也大,对称位置上的原子磁矩是相同的。综上所述,本文首次对中性WnCO(n=7~12)团簇和WnCO±(n=7~12)阴阳离子团簇的构型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团簇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联系,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新的催化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相应的理论模型。
张俊英, 蒋美艳, 江建霞, 李延莉, 王伟荣[5]2018年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分子标记BE10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BE10,检测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自交分离群体和纯合型不育株,并通过田间育性观察,验证分子标记BE10辅助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因型为MS5~aMS5~b的可育株自交,其后代的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基因型分离结果为1MS5~aMS5~a:2MS5~aMS5~b:1MS5~bMS5~b。选取可育株自交,叁分之二的单株后代分离比例与上一世代相同,叁分之一的单株后代群体因携带纯合型的MS5~a而表现为100%可育。利用分子标记BE10的辅助选择,不仅能鉴定出后代群体是否有MS5~b不育基因,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还能从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的自交系中筛选出纯合型不育株;结合无性繁殖技术,用纯合型不育株的无性系与临保系生产全不育系,可有效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为杂交种选育和杂交种子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李佳[6]2017年在《若干钍与一氧化碳反应簇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属钍及其化合物在高温陶瓷、核能、光学以及催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金属Th原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天然放射性,而且其电子结构与成键模式都较为复杂,使人们对含钍化合物的研究,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理论方面都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本论文以气相含钍化合物团簇作为研究模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若干钍与一氧化碳反应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等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含钍化合物微观结构的探索,为揭示钍化物的结构、成键、反应性及其演化规律等提供启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概述如下:1.利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对单核ThCnOn-/0(n= 1-7)簇体系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化学成键以及结构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核中性ThCnOn(n = 1-7)簇体系,除ThCO外,其余结构都形成了含Th原子的杂元环,且杂元环的大小随着n值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n = 6时,杂元环达到最大的八元环,当n = 7时,在杂元环外形成了一个新的五元碳环。而对于阴离子团簇体系来说,除ThCO-、ThC4O4-外,其它阴离子团簇的结构演化规律与中性团簇相似。2.采用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双核Th2CnOn-/0(n = 1-5)体系的几何构型进行广泛的搜索,并结合前线分子轨道以及自旋密度分析等手段对该体系的成键、结构演化等规律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在Th2CnOn-/0(n= 1-5)结构演化过程中,当n≤3时金属Th原子能够将碳氧键打断,其中O原子主要以端氧和桥氧的形式存在于基态结构中,而C原子则主要以碳链的形式与两个金属Th原子相连,当n≥4时金属Th原子的成键接近饱和,此时对于碳氧成键的影响开始减弱,CO开始以C端插入到团簇的碳链之内。3.利用B3LYP方法,确定基态钍富氧簇ThO3/0/+以及钍氧簇ThO2-/0/+的几何构型,并在此基础上对Th03-/0/+氧化CO的反应进行研究,探讨其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富氧簇Th03+、Th03、ThO3-的基态结构含有不同的活性氧基团,分别为超氧基团、过氧基团和氧自由基。这些基团都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在氧化CO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O原子,成为反应的活性中心。此外,ThO3+/0/-与CO反应在热力学上都是放热反应,反应驱动力顺序为Th03>Th03+>Th03-。通过对比反应势能面可知,中性Th03所含有的过氧基团最容易与CO反应。
谢清连[7]2001年在《对超核_(∧∧)~6 He、_∧~9 Be、_(∧∧)~(10) Be和_∧~(13) C的基态结构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将近五十年的超核研究中,人们用壳模型和α集团模型研究了各种超核。在壳模型中,用统一的相互作用势研究了核子数A=5-17的超核的基态结合能,有部分超核计算值拟合实验值,有的偏离较大。在α集团模型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在A,He超核计算中出现过紧束缚问题,并且在从6He和;Be的变分计算中,若采用拟合√He结合能实验数据所得的(?)高斯势,则理论计算A?Be结合能呈现束缚过紧;反之,采用拟合发Be结合能实验数据的AA叁高斯势,计算√He的结合能又偏小。叁体力的引入亦没有明显地改善此相互作用的不协调性。 我们用A,He结构模型和少体理论方法从基态结合能和集团间的方均根半径出发研究了AA6He、A9Be、A?Be和?C这四个超核的基态结构,并与文献中用壳模型和α集团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我们采用的(?)势是通过拟合AA6He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而得到;(?)·α势是通过选取(?)-质子散射的实验值数据较好的(?)-核子定域势、以4He核的密度分布作折迭积分得到;α-α势符合低能α-α散射实验及SBe的基态共振能量。(?)、α与A5He间的相互作用势采用折迭模型求出。其中M6He的基态结合能为10.87MeV,A9Be为4.62MeV,岩Be(两体)为15.8MeV,;Be(叁体)为17.75MeV,?C为11.62MeFV。这样,在AA6He和A?Be超核中(?)相互作用的不协调性消除了。从集团的均方根距离和这几个超核的基态结合能计算值来看,除了A9Be和岩Be两体结构外,我们所采用的A,He结构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得到肯定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赵果香[8]2013年在《Al_mS_n/Al_mS_n~±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掺杂团簇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特别是铝硫二元团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揭示这些混合团簇的形成机理和稳定性规律,有利于为寻找制备新型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中,我们对AlS.(n=1-10)系列团簇的结构构型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该系列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讨论了该混杂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与振动频率,以及电荷转移与成键特征,同时还考察了其能隙、电子亲和能和能量二阶差分等。结果表明,AlS2的最稳定结构是以A1原子为核心的线状结构,AlSn(n>2)的最稳定结构则是以一个S2环或S3环与一个Sm(m<n)环通过共用Al原子而形成的面状或立体结构。通过对基态结构的能量分析,得出AlS2.AlS4和AlS9这些团簇具有较高稳定性。采用同样的方法对AlS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理论预测。从该二元团簇基态结构的能级间隙、解离能、能量二阶差分等方面讨论了其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AlSn±(n>2)的最稳定结构都是2个Sm和Sn-m(m<n)环通过共用Al原子结合形成AlcoreSshell的面状或立体结构。分子成键轨道主要是A1原子的s和p轨道同S原子的p轨道组成。通过对解离能和能量二次差分值的计算,得出n为偶数时所对应的AlSn±团簇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同样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Al2Sn/Al2S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我们得出:n<4的中性及离子团簇均为线型或面状结构,n≥4则主要是交错的立体环状结构。结构中Al原子多为2、3或4配位,S原子主要为2配位。通过计算分析该系列团簇的各种能量,得出中性A12Sn团簇中A12S2和A12S6比较稳定,离子团簇中Al2Sn+(n=2、4、6、9)和Al2Sn-(n=2、4、6、8)这些团簇相对其它团簇稳定性较高。
许英武[9]2010年在《生物柴油生命周期分析与发动机低温燃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短缺和尾气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和高效低排放的发动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不仅能降低污染物排放,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石油短缺形势,构成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生物柴油主要来源有油料作物和废食用油回收利用。其中废食用油制生物柴油由于原料收集简便、成本低廉已在我国得到初步发展。本文将选取以废煎炸油制成的生物柴油为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其从原料生产到车辆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评估,并将其能耗与排放结果和柴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化石能源消耗比传统柴油路线减少65.7%,温室气体排放中CO2排放下降了88.1%,常规污染物排放也全面低于柴油,表明废煎炸油是一种符合节能减排趋势的环境友好型代用燃料。为了进一步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作者以一台4BTA发动机为试验台架,运用燃料设计和低温燃烧两种思想,通过掺烧不同比例的乙醇和引入大比例废气再循环两种手段进行了生物柴油的低温燃烧研究,对实验的燃烧和排放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取得了同时降低N0x和碳烟的良好效果。同时对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探索了缸内燃烧对排放和效率的影响。
李学彦[10]2011年在《乌尔第叁王朝舒勒吉王的贡牲中心总管育肥师那萨的档案重建(包括匿名文件)》文中认为位于现代伊拉克德莱海姆(Drehem)的乌尔第叁王朝大型的贡牲中心是由乌尔第叁王朝的第二位王舒勒吉在其统治的第39年建立的,名为普兹瑞什达干司(é-Puzrish-Dagan)。随着乌尔王权的日益强大,各地向国王进贡的动物日益增多,王室和各地总督经常向各种神明奉献牺牲,外交活动频繁,同时宫廷和其他王室官员以及士兵也需要食用大量牲畜,包括家畜和瞪羚崽。这些牲畜的接管和支出工作就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普兹瑞什达干的位置得天独厚,地处供奉“众神之王”恩利勒的尼普尔城和众神之后宁利勒的图马勒庙区之间,因此被选为中心的所在地。普兹瑞什达干司是古代两河流域影响深远的一个贡牲中心,在乌尔第叁王朝的经济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重建了贡牲中心舒勒吉王的第一任总管育肥师那萨的档案。目前,我们共收集到1108件德莱海姆出土的关于总管那萨的文件。论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档案分析,共四章,论述和分析了那萨在贡牲中心任职期间的身份、工作职责、与中心内部官员的工作联系和他为王家和各类官员向尼普尔诸神支出祭祀牺牲以及为来访的外国使节提供使用牛羊牲;下卷为档案重建,收集并整理了目前已发表的总管那萨的原始文献,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和重建,并附有楔形文字拉丁化、英文和中文翻译。通过对那萨的档案重建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早在贡牲中心建立之前的舒勒吉34年6月就发现了一件那萨的早期文件,他在贡牲中心的工作时间从舒勒吉39年4月至阿马尔辛1年8月13日,大约10年左右。在前期的接管送入牲(mu-túmì-dab5)和支出(zi-ga)文件中,那萨并不署名,从舒勒吉47年7月13日起,总管那萨开始在这两类文件的结尾署名。那萨自己的印章和他的儿子印章中都提到他在贡牲中心的头衔是“育肥师”。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接管各地个人官员送到尼普尔的牺牲并为他们献祭给尼普尔诸神和é-uzga御膳房,同时他还把一部分牛羊和野生动物(偶尔有禽)转交给贡牲中心内部他的下属官员管理。他经手的牲畜种类繁多,既有家养牲畜,也有各类野生动物。他还专门把属于国王送入项的动物分配给在中心各部门他的下级官员。那萨作为贡牲中心第一任总管官员,他经历了舒勒吉王在位最后十年中乌尔第叁王朝的鼎盛时期,同时见证了贡牲中心从建立到繁荣的过程,为我们研究乌尔王朝行政、经济、宗教和外交活动提供了最原始、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也使我们能够初步构建出乌尔第叁王朝的基本行政体系。
参考文献:
[1]. 狼山山前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习性与古地震研究[D]. 董绍鹏.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上叁迭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宋立军, 陈隽璐, 张英利, 刘池洋, 吴冲龙. 地质学报. 2010
[3]. 对超核(6 ΛΛ)He,(9 Λ)Be,(10 ΛΛ)Be和(13 Λ)C基态结构的研究[J]. 李丹, 陆晓, 刘奕新.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 W_nCO~(0,±)(n=7-12)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 陈晨. 江苏科技大学. 2015
[5].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 张俊英, 蒋美艳, 江建霞, 李延莉, 王伟荣. 核农学报. 2018
[6]. 若干钍与一氧化碳反应簇的理论研究[D]. 李佳. 福州大学. 2017
[7]. 对超核_(∧∧)~6 He、_∧~9 Be、_(∧∧)~(10) Be和_∧~(13) C的基态结构的研究[D]. 谢清连. 广西师范大学. 2001
[8]. Al_mS_n/Al_mS_n~±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D]. 赵果香.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9]. 生物柴油生命周期分析与发动机低温燃烧实验研究[D]. 许英武.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10]. 乌尔第叁王朝舒勒吉王的贡牲中心总管育肥师那萨的档案重建(包括匿名文件)[D]. 李学彦. 东北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