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中国人口论坛”筹备会议论文综述_中国人口论文

第二十三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中国人口论坛”筹备会议论文综述_中国人口论文

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中国人口论坛”预备会议论文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中国人口论文,人口论文,大会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承办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大会,组织好为期1天的“中国人口论坛”学术讨论会,1996年9月中国组委会学术委员会成员、“论坛”专题主持人和初选论文作者90余人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学术讨论和论文筛选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负责人田雪原主持。现就提交会上的论文,按专题作一简要综述。

1.人口普查与人口统计

本专题的论文着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工作进行了回顾、比较、评价和展望,揭示了户口统计在人口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人口普查或调查资料对中国各地区人口死亡水平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尝试建立估算初婚率及其他一些初婚统计指标的方法。

2.人口转变与计划生育

本专题论文分别从全国范围、社区层面和个别地区(上海市、福建省等)等 不同角度讨论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原因及其后果,分析了中国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生育政策的选择与未来人口趋势之间的关系。部分论文重点探讨了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问题,提出针对目前中国人口生育观念具有多层次性、过渡性、地区差异性和民族差异性的特点,应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生育观念转变的经济机制、养老保障机制、文化机制和其他政策机制。有的作者还专门对计划生育的费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计划生育药具收费政策和改进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的具体建设。

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本专题的论文就中国人口流动和“民工潮”现象提出了若干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并对流动人口的劳动供给行为、收入与支出及地域转移机制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表明,在就业和择业竞争中,虽然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改变不利地位,赢得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他们不但增加了收入,加快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也给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大都高于迁出地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接近迁入地的一般市民收入水平,但其内部差异较大、支出水平低,人口层次与迁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适应;从地域转移机制方面来说,城市地域的空间结构在农业人口转移初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转移的成本,而且影响转移的强度、结构和类型,与单核心城市相比,组群式城市地域在农业人口转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专题论文的研究范围在空间上已超越了国界,如有的论文专门对在日本的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在时间上也不限于当代,如有的论文对近代以来中国国际迁移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移民规模和流向分布进行了探讨,描述了近代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的历史场景。

4.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

本专题的论文主要分析了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中国将面临的一次严峻挑战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而且老龄化速度之快、来势之猛、规模之大为举世罕见。上海市的情况尤为突出,目前上海市人口在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其结构又呈高龄化趋势。人们很自然地将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少论文还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几种养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各国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都是由分散走向统一;根据国外的经验,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应将城镇劳动者退休养老的条件、缴纳的保险费尽快统一,建立一种适合各种所有制的老年基础养老保险制度,以为将来统一社会保障制度打下基础。此外,鉴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特征使城乡养老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以社会养老为主,农村则以家庭养老为主;尽管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养老势必向社会养老转化,但这一转化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短期内社会养老还不可能替代家庭养老。因此,有关部门应将解决家庭养老问题提到战略高度,努力促使两种制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5.婚姻与家庭

本专题的论文重点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婚姻观、婚姻关系的变化和婚姻市场问题。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在择偶标准、择偶行为、择偶模式和择偶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婚姻观念的变化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这一特点还体现在现行婚姻关系之中,婚配性别比的失调显然强化了这一趋势,但随着维系两性关系纽带的变化,婚姻的离散趋势也不容忽视。有的学者通过对现有统计资料的分析,确认具有高离婚风险的人口群体。婚姻关系、婚姻观包括离异观的变化总体上是同时代的进步相合拍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应因势利导,防微杜渐。在现实条件下,婚姻总是同家庭密不可分的,婚姻关系的变化必然带来家庭方面的变化,而家庭方面的变化又是同人口转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正在受到愈来愈强烈的冲击,受分家立户风气、代际关系和家庭重心变化的影响,家庭模式日趋现代化、核心化,而且老年人空巢家庭在核心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尽管中国的核心家庭与其母体家庭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情感方面的关系,但存在着代际关系松散化、代际矛盾社会化的趋势。

6.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本专题的论文对中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目前各地采取的“三结合”的做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由此可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的学者运用需求理论讨论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交互作用的内在运作机制;有的学者则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人口增长对中国长远发展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要将人口问题当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来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些论文对中国贫困地区、干旱地区以及四川等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这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7.妇女问题

本专题论文的着眼点是当代中国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就业问题。研究表明,虽然男女平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趋势,在不少场合甚至还有女性优于男性的现象出现,但从总体上说不论是家庭地位,还是社会地位,男性还是普遍优于女性。影响妇女家庭和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除了当地社会的开放和发展程度、妇女的就业和受教育水平、妇女的收入水平及家庭结构、就业结构以外,还有特定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其中,妇女的就业结构还影响到她们对生育模式的选择,加快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促成这些地区人口就业结构的产业转型,对低生育社会机制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妇女参与社区发展,对其自身地位的提高和自我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显然,女性问题的研究并不限于女性的地位问题和就业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运用多学科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

8.生育健康问题

本专题的论文介绍了生育健康概念的起源、发展、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内外生育健康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陈述了中国学者在生育健康方面研究的动态和成果;评析了生育健康同计划生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生育健康问题的提出对人口学研究的深刻影响。许多作者立足于调查资料,客观地评价了农村妇女生育健康的状况和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情况,指出,一方面,计划生育与妇幼卫生服务相结合,保护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生育健康;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影响妇女生育健康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村妇女生育健康水平的提高。学者们对福特基金会提出的“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的生育健康实施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在农村地区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传播途径,促进社区成员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增加各项保健服务的利用程度,将是农村基层妇幼保健部门的长期任务。

标签:;  ;  ;  ;  ;  

第二十三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中国人口论坛”筹备会议论文综述_中国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