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5)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评估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的社会人口与健康特征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抽取到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45例。填写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十项社会人口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同时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SDS原始得分为45.4±12.9分。按SDS≥50分计算,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29.4%。其中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医疗保险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抑郁的患病率影响显著。结论: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颇高,应引起全科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全科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279-02
糖尿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曾在2007年至2008年间对我国14省市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30%~50%[3]。抑郁是其中最为典型和普遍的症状之一。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持续性疲乏、动力缺乏等为核心症状的精神疾病。有调查显示,有7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10%~15%的人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4,5]。抑郁症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下降,严重者可表现出自杀倾向。
根据国外研究,患者的抑郁症状通常是在全科医生接诊的时候被发现的[6,7]。因此全科医生如能正确认识门诊就诊病人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目前在基层的全科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而糖尿病是社区全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此我们用为期一年的时间调查研究了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情况。以期为基层医师临床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共545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采集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家族史、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医疗保险状况等基本信息,同时采集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建立数据库,计算统计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情况。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无全身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肝、肺、肾脏器功能不全、伴有思维障碍、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3)了解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如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碍患者。
1.2 调查量表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8],是一个有20个项目的抑郁自评量表。广泛地用作成人抑郁症状的筛查工具,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亦适合用于全科门诊。患者根据过去一周内自身的情况作答,并按照表中分值计算出总分。将总分乘以1.25后为最后得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得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IBM公司)。研究中的连续变量表示为平均值士标准差,分类变量用百分比计算。连续变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平定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参与者年龄介于24至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8±14.5岁。女性样本323人,占总样本的59.3%;男性样本222人,占总样本的40.7%。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SDS的均数为45.4±12.9分,以50分作为抑郁症阳性结果的分数线,其中抑郁症阳性率为29.4%。研究样本的社会人口学、健康相关信息与抑郁症的相关分析详见表。
*表示P<0.0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该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别、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对抑郁的患病率无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水平、患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家庭收入、医疗保险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抑郁的患病率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为31.3%,提示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为22.2%,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为17.7%,提示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受教育水平负相关。糖尿病病程>10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8.7%,提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8%以下的患者群中抑郁患病率为19.3%,HbA1C水平在8%以上的患者群中抑郁患病率上升到30.4%,提示血糖控制水平影响抑郁症的患病率。我们将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保险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统一纳入为社会、家庭支持因素,结果显示家庭收入越高,有医疗保障支持、有配偶的患者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对比人群。无医疗保障、独居患者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甚至远高于平均水平的29.4%,均在30%以上。提示,家庭社会的支持因素是降低2型糖尿病患抑郁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3.讨论
因2型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导致患者需长期用药与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患者在长期的带病生存过程中,不但要配合医生科学规范地治疗,还要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力做好自身疾病管理。如果患者对糖尿病缺乏科学的认知,错误地认为糖尿病是无法治愈、无法摆脱的终身疾病,对治疗失去信心,就会导致出现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一旦出现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控制病情。针对上海市目前的医疗状况,社区的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机会接触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因此,应在诊疗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9]。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用2015年为期一年的时间,对我院门诊就诊的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情况的调查以及相关的社会学、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随机抽样的调查显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9.4%,与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中的28.8%水平接近[10]。另外在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60岁以上、患病十年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8%、受教育在初中以下、家庭收入低、无医疗保险、离异丧偶等因素增加抑郁的患病风险。而性别因素、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对抑郁的患病影响较小。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身心素质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对生活事件的承受力减弱有关。另外老年人的病程往往迁延时间较长,并发症多,而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有研究显示患病一年以内以和患病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抑郁易感性。原因在于刚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变化带来的躯体不适感同时,往往会伴随心理上的挫败感。而15年以上的长病程患者,相对来说病情严重者更多、并发症也多,对药物的依赖程度高,因而容易产生更多的抑郁情绪[11]。血糖是糖尿病的核心问题,HbA1c被认为是反映血糖水平、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均与血糖控制不佳关系密切。因此,血糖控制不佳、偏高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Kyoon[12]等研究发现,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的厚度减少,与抑郁发病相关。我们的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与抑郁发生率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低教育水平患者对疾病认识理解不如受教育水平高的患者,导致低教育患者对控制血糖重要性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治疗的依从性上表现不良有关[13-14]。但也有研究发现,教育程度高更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增加抑郁的发病[15]。因此,教育程度与抑郁的患病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有多项同类研究证明,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与抑郁发病率呈负相关。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能起到缓冲应激刺激的作用,降低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糖尿病疾一旦确诊,疾病将伴随终生,长期治疗的医疗费用可观,低收入、缺乏家人的关爱、没有医疗保障都可能成为压力源。充足的社会支持和家人的监督鼓励有利于缓解压力的负面影响[16]。另外在本研究中,男女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差别不显著(P>0.05)。虽然从频数来看,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但卡方检验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这一结果可能与样本人群的分布特点有关。也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和抑郁发病呈负相关。认为有家族史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全面,而无家族史的患者知识相对缺乏,更易形成心理上的孤立无助感,导致更易产生抑郁症状。有对照研究认为,BMI指数高的糖尿病更易发生抑郁症。但是,也有研究提示相反的结果[17]。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得出定论。
鉴于上海市目前的分级诊疗制度,2型糖尿病患者经上级医院确诊后,后期的治疗过程中接触全科医生的机会更多。因而基层全科医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诊治抑郁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根本元素。可是,很多研究指出全科医生对发现抑郁症的敏感度不够,检出率偏低。有研究指出,抑郁症病人如能在全科门诊中获得正确诊断、或得到短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病人的疾病预后亦要比没有得到诊断的病人好[18]。因而,基层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糖尿病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好地担当起居民初级健康掌门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Wild S,Roglic G,Green A,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Diabetes Care,2004,27:1047-1053.
[2] WY Y,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1101.
[3] Asian-Pacific Type 2 Diabetes Policy Group.Type 2 Diabetes Practice targets and treatments (Fourth Edition).2005.
[4]钱铭怡,陈仲庚,张萃.抑郁者操作任务中目标设立与自我评价的特点[N].心理学报,1999.31(2):209-214.
[5]徐乐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15-416.
[6]孙云红.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障碍危险因素分析.新疆医科大学,2010.
[7] Petterson T,Lee P,Hollis S,et al.Well-being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older people with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 Jun, 1998.21(6): 930-935.
[8]赵书亮.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2012.
[9] L In Kyoon,Y Sujung,et al.Prefrontal Cortical Deficits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rain Correlates of Comorbid Depression.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12, 69(12):1-10.
[11]钱永明,王步军.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3.
[12]牟新,周旦阳.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N].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98-1300.
[13]邢格政.上海全科门诊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及广泛性焦虑症调查分析[D].复旦大学,2010.
论文作者:陈晨,彭德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抑郁论文; 抑郁症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全科论文; 水平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