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_农产品论文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国论文,农产品出口论文,结构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概况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而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规模则大大超过了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东盟三国”)是东盟3个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东盟10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中占有近80%的份额,在整个亚洲农产品出口中仅次于中国,排名分别位居亚洲第2、3、4位。2001年的农产品出口额,中国为166.18亿美元;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分别达到了120.55亿美元、73.99亿美元、70.79亿美元。从出口总量上看,中国超过了任何一个东盟国家;但是从人均出口额上看,中国远远落后于上述3个国家。2001年的人均出口额,中国仅有12.88美元,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分别达到了188.36美元、321.70美元和32.62美元(注:根据UN COMTRADE及《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计算。)。

在世界农产品出口份额中,中国占2.81%;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分别占2.32%、1.83%和1.50%。在亚洲农产品出口总额中,中国与东盟三国加起来占到近60%的份额(注:根据UN COMTRADE数据计算。)。

在出口增长率方面,1980~1997年,中国为7.1%;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分别为10.65%、6.77%和8.1%,中国仅高于马来西亚,与泰国、印度尼西亚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1999~2001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实现了17.1%的高速增长,而泰国仅增长了1.42%,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10.7%和-3.46%。这一时期,中国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东盟三国(注:根据UN COMTRADE数据计算。)。

(二)问题的提出

尽管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是无论在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上,东盟三国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出口能力。

处于相近的发展水平,同为亚洲的近邻,中国与东盟三国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传统、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市场辐射(市场半径)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对于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来说,这在贸易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上就可能反映出较大的相似性。贸易结构较大的相似性意味着在产品与市场上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竞争。那么,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究竟如何?

贸易结构对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这表现为:①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否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上(产品结构效应)。②出口的去向是否分布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或地区(市场结构效应)。中国与东盟三国相比农产品出口的结构效应究竟如何?

面对当今世界脆弱的经济环境,如何保证出口的稳定是一个受到深切关注的问题。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或多样化),包括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因需求波动而导致的出口风险。中国与东盟三国在实施贸易多样化战略方面的效果如何?

以上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处于中国家门口的竞争对手们都在做些什么,是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了威胁。通过对后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与竞争对手们相比中国做得怎么样,也就是说,与东盟三国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在适应世界需求变化及规避市场风险方面表现如何。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一组标准的国际贸易指数,对以上涉及贸易结构的三个方面问题进行评价。这些贸易指数是由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下属的国际贸易中心(ITC)推荐的,广泛应用于对一国出口表现的评估。

(一)出口相似度指数

出口相似度指数包括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市场相似度指数。

1.产品相似度指数。它用于衡量任意两国或两组国家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表示产品出口相似度,i和j分别表示所要比较的任意两国,w表示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X表示出口,k表示产品。该指数的变动范围在0到100之间。指数为100时,表明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完全相同;相反,指数为0时,则两国对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的商品结构完全不同。

2.市场相似度指数。它用于衡量任意两国或两组国家出口市场分布的相似程度,计算方法是:

式中表示出口市场相似度,i和j分别表示需要比较的任意两国,w表示世界市场,X表示出口,c表示某一国市场。该指数的变动范围在0到100之间。指数为100时,表明两国出口市场结构完全相同;相反,指数为0时,则两国的出口市场分布完全不同。

(二)需求反应度指数

这里,运用了斯皮尔曼位次相关指数来计算和评价一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对世界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斯皮尔曼位次相关指数是用来检验两组变量相关强度的一种分析手段,用这一方法可以分别计算产品反应度指数和市场反应度指数。

1.产品反应度指数。两组变量分别为:①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增长率;②该产品在整个世界出口中的增长率。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为产品反应度,d为两组变量的位差,n为产品序列数。该指数的变动范围在-1和1之间。指数为1时,表明一国出口的产品构成完全适应世界需求的变动趋势;指数为-1时,则表明产品构成完全不适应世界需求的变动。

2.市场反应度指数。两组变量分别为:①出口国在某一市场的增长率;②该市场全部进口的增长率。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为市场反应度,d为两组变量的位差,n为市场序列数。

(三)贸易分散度指数

这里用当量值指数来衡量贸易分散度。当量值的含义是把规模不同的出口产品或市场折算成等值的标准化产品或市场,进而以标准化产品或市场的数量来衡量出口分散度水平。

1.产品分散度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三、数据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①联合国统计署创立的贸易数据库(COMTRADE)。COMTRADE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数据库,包含了自1962年以来160多个国家分产品和分流向的贸易统计数据,统计范围涵盖了全世界90%以上的贸易流量。COMTRADE采用的商品分类制度有两种:最初采用由联合国制定的SITC(标准国际贸易分类),自1988年以来同时采用由海关合作理事会(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HS(协调制度)。②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编制的贸易统计手册(Handbook of Statistics),它采用SITC分类制度,包含100多个国家1990~2000年的贸易数据。贸易统计手册主要提供关于国家以及某些区域经济体在总量水平上的数据。③国际贸易中心(ITC)建立的贸易数据库(ITC DATABASE),采用SITC分类制度,提供1996~2000年分国别、分产品的贸易数据。

(二)关于数据分类

SITC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加工程度和经济功能,因此,这种分类方法对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研究很有帮助。SITC采用了最高为5位数码的分类,全部出口商品可分为3118项最基本的类别。

HS是海关合作理事会为了适应关税征收而制定的,其分类的主要标准是商品的物质形态,关税税目就是建立在HS分类基础之上的。HS采用最高为6位数码的分类方式,全部商品可以分为5119项基本类别。

尽管SITC有利于对贸易进行经济分析,但是HS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以及更为详尽的分类,因此,自1988年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广泛采用HS分类制度。由于HS的基本分类数目高于SITC分类制度,因此,可以把按HS分类的商品数据转换成SITC数据,反过来,SITC数据就无法转换成HS数据(注:ITC:Foreign Trade Statistics:A Guide for Their Use in Market Research,1998.)。

(三)农产品的范围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按着SITC分类定义了农产品的范围。根据这一定义,农产品包括属于SITC分类第0、1、2、4章中的全部商品减去第2章中的第27、28类商品。如果采用了HS分类数据,通常需要将其转换为SITC数据以确定农产品的范围。按照两种分类制度转换的对应关系,农产品在HS分类中覆盖了第1~24章的全部商品,以及第35、38、40、41、43、44、45、47、50、51、52、53、55、63章中的部分类别。因此,HS数据处理的难度要远高于SITC数据(注: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1999.)。

四、数据分析及测算结果

(一)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

1.产品结构相似度。从2001年中国及东盟三国的农产品出口数据来看,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最为接近。表1的数据显示,在排名前15位的出口产品中,中国与泰国有9类产品是一致的。稍次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排名前15位的出口产品中分别有8类和7类产品与中国相同。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三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均有较高的相似性。具体来说,中国和泰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例如肉、鱼及海鲜的制品,蔬菜、水果及坚果的制品,肉及食用杂碎,其他动物产品及杂项食物制品等,这反映出两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而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出口产品中,资源型产品占有相当比重,例如天然橡胶,木材,动、植物油及制品(主要是棕榈油)等,这是由两国独特的资源条件决定的。

表1 2001年中国及东盟三国排名前15位出口产品

资料来源:COMTRADE,UN。

下面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来对中国与东盟三国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水平进行量化分析。表2分别计算了1996年和2001年中国与东盟三国产品相似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中国与泰国的产品相似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63%),并且表现出很高的趋同速度,1996~2001年,两国的相似度水平提高了44%。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产品相似度(38.3%)。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产品相似度最低(26.82%)。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产品相似度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表2 中国与东盟三国的产品相似度指数

资料来源:COMTRADE及ITC DATABASE。

2.市场结构相似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相当接近。以200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为例(见表3),在中国排名前10位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有8个市场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一致,有7个市场与马来西亚一致。各国排名前10位的市场在全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都达到60%以上,而且基本都分布在东亚、北美及欧盟3个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分布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地缘、传统的贸易联系以及某些历史文化上的联系,例如中国在俄罗斯与新加坡的出口市场,泰国在加拿大的市场,马来西亚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市场,以及印度尼西亚在印度的市场等。

表3 2001年中国及东盟三国排名前10位出口市场

资料来源:COMTRADE。

表4运用市场相似度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三国1999~2001年市场分布的相似水平以及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计算包含了4个国家的全部出口市场数据,以便对市场分布状态进行精确的估计。计算结果显示,中国与泰国市场分布的相似程度最高,达到了61.81%,稍次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达到了54.77%和43.63%。此外,1999~2001年,中国与东盟三国市场分布的近似水平稳定提升,出口市场结构显示出明显的趋同态势。

表4 中国与东盟三国的市场相似度指数

资料来源:COMTRADE。

(二)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对世界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

1.产品反应度。农产品按照要素密集度、加工程度和能否直接用于消费,可以划分为4个基本类别:①大宗商品,如谷物、油籽、植物纤维等;②已加工的中间产品,如饲料、动物油脂、动物纤维等;③园艺产品,如水果、蔬菜等;④消费导向产品,如罐头蔬菜及水果、新鲜或冷冻肉类、饮料、机制烟草等。1980~1998年的数据显示(见表5),在世界出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中,消费导向产品占的比重最高,稍次是园艺产品,而大宗农产品在增长最快的出口产品排位中榜上无名。这种出口格局基本反映了世界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消费导向产品主要是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迎合了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要求。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集中反映了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食物结构的改变。大宗农产品及其它中间原料产品由于不断出现的替代产品以及较低的需求弹性,其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前两类农产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表5 1980~1998年世界出口增长率排名前20位农产品 单位:%

资料来源:UNCTAD,Year Report,2002.

从出口商品的基本类别看,在世界出口增长率排名前20位的商品中,中国有12类商品接近或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水平,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有8类、7类和9类商品增长率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见表6)。就选择的商品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对世界需求变动的反应水平要高于东盟三国,这种反应水平在东盟三国之间差异并不大。

表6 1990~2000年中国与东盟三国选择性农产品增长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COMTRADE.

表7对1990~2001年中国与东盟三国全部农产品出口的产品反应度指数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显示,1990~2001年的10年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反应度指数有了显著提高,并且绝对值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分别为0.21和0.18。也就是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以适应世界进口需求变化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种能力是两国在10年间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长率的重要因素。泰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适应能力下降比较明显,而马来西亚的产品适应度水平基本保持不变。

表7 中国与东盟三国的产品反应度指数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tics。

2.市场反应度。1990~2000年,增长率较高的农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分布在北美、欧洲及东亚的经济发达地区(见表8)。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农产品进口大国依然保持了较高的进口增长率以外,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巴西等后起的农产品进口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活跃,它们的进口增长率在世界市场上名列前茅。其中,印度的GDP近年来始终以仅次于中国的速度增长,并且作为世界第2号人口大国,保持了相当旺盛的进口需求,加之其较小的进口基数,因此进口增长率跃居到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的情况与印度基本相似,并且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大幅度调低了农产品进口关税,农产品进口有了显著增长。墨西哥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民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巴西随着债务危机的缓解,经济增长水平近年来显著回升,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地提高。

表8 1990~2000年世界农产品进口增长率排名前20位的市场分布 单位:%

资料来源:ITC DATABASE。

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能否受益于世界进口需求的增长,或者说能否在需求的增长中“分上一杯羹”,取决于该国的出口能否在需求增长了的进口市场中实现同步增长。出口市场反应度指数衡量的就是一国对目标市场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市场全部进口的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表9对出口市场反应度指数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泰国的市场反应度水平最高,马来西亚居第二位,印度尼西亚第三,中国的市场反应度水平最低。这表明,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开拓快速增长的出口市场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还得到了快速提升。例如,近年来欧盟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由于贸易环境及自身的因素,中国在欧盟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反而下降了,也就是说对欧盟的出口出现了负增长。而泰国抓住了这一时机乘虚而入,一举占有了中国原来在欧盟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正是泰国的这种市场开拓能力,使其在20世纪90年代能够保持较高的农产品出口增长水平。

表9 中国与东盟三国的市场反应度指数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tics。

(三)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分散度

1.产品分散度。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劳动生产率、价格、市场开拓、出口政策、汇率、需求、市场准入条件,甚至还包含历史及文化等因素。但是,这些因素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类基本因素,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即供给因素,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以价格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上,或者一个国家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上。外部因素即需求因素。供给因素通常是在长期内对出口增长产生作用,需求因素则往往是在短期内对出口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经常导致出口增长发生剧烈波动。

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低,这是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反过来,农产品价格对于需求的弹性却很高,较小的需求变动会导致较大的价格波动。对于大宗农产品以及中间性原料产品,情况更是如此。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的贸易实践表明,实施出口多样化战略是规避出口风险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出口多样化战略包括产品多样化及市场多样化,其中,产品多样化的效果更加显著一些。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波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世界经济的波动会导致所有进口市场的需求都发生相应的波动。而且,进口市场往往集中分布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市场多样化的效果要相对弱一些。但是,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多样化的产品出口,会在需求发生波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出口风险。

表10的数据反映了中国与东盟三国出口结构的基本状态。其中,中国的产品出口分散水平最高,马来西亚的产品分散水平最低,或者说产品的集中程度最高。排名前3位的出口产品在整个农产品出口中的份额,马来西亚高达57%,中国为38%,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为50%和51%。就是说,东盟三国三种出口额最高的农产品在全部农产品出口中都占到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排名前5位和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分布也基本反映了相同的状态。

表10 2001年中国与东盟三国出口排名前20位农产品分布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COMTRADE.

表11运用产品分散度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三国的产品分散水平进行了精确的测算。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的产品分散度最高,达到了13.2,这意味着中国的全部出口产品可以折算成等额的13种产品。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以分别折算成9种等额出口产品,而马来西亚的全部出口仅能折算成5种等额产品,它的产品分散水平最低。

表11 中国与东盟三国的产品分散度指数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tics。

2.市场分散度。表12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与东盟三国市场分布结构的基本状况。排名前5位的出口市场在整个农产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中国高达68.58%,其次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为54.73%、51.9%和44.26%。中国最大的10个出口市场在全部农产品出口中占到了近80%的比重,而且仅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日本),就独占了近40%的出口份额,这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集中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表12 2001年中国与东盟三国排名前20位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COMTRADE.

表13根据1990~2001年的全部出口市场数据,对中国和东盟三国的市场分散度指数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2001年,中国的全部农产品出口市场可以折算成6个等量市场,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可以折算成10个和14个等量市场,马来西亚的结果最好,可以折算成19个等量出口市场。从变动趋势上看,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市场多样化进展最快,1990~2001年市场分散度指数分别提高了58%和46%。

表13 中国与东盟三国的市场分散度指数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tics。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1990~2001年,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增长阶段。1990~1996年,4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均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时期整个世界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1997~1999年,遭遇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东盟三国的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00~2001年,新经济泡沫导致世界经济又一次陷入低迷状态,泰国勉强维持低速增长,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继续下滑,而中国实现了高速增长。

比较中国与东盟三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存在着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①中国与东盟三国的农产品出口无论在产品结构还是在市场结构上都存在很高的相似性。并且,这种相似性始终以较快的速度提高,也就是说出口结构的趋同态势愈来愈显著,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三国在农产品出口上的竞争性越来越强。②在出口对世界需求的反应程度方面,中国的产品结构反应水平高于东盟三国,但是,市场结构反应水平低于东盟三国,特别是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反映出中国农产品出口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③在出口多样化方面,中国的产品多样化水平显著高于东盟三国,但是,市场多样化水平与东盟三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潜在的市场风险。

从本文的结论中可引申出以下政策性建议:第一,基于中国与东盟三国农产品出口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中国应当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重点培育那些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产品,规避那些没有竞争性或竞争性较弱的产品,不断优化自身的竞争结构。东盟三国在许多出口产品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特别是某些资源型产品或原料性中间产品优势更加明显。而在这些产品上中国往往处于劣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消费导向产品和园艺产品等。第二,中国应当向东盟三国学习,努力提高开拓快速增长市场的能力,使出口增长能够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从而受益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俄罗斯联邦、东欧国家以及非洲的一些石油生产国家对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欧盟的出口国在这些市场上已有良好表现,而中国反应较慢。因此,中国应当迅速将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成穿透市场的现实的竞争优势,在这些舞台上一显身手。第三,中国应当迅速推动市场多样化进程,以规避现实的或潜在的出口风险。中国农产品出口过分依赖于传统的东亚与北美市场,其中蕴含了巨大的风险,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当深切地体会到潜在的危机。此外,基于丰富的、多样化的自然条件,中国在农产品多样化方面应当更上一层楼。

标签:;  ;  ;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