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高铁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罗明忠 项巧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 高铁的开通已经并正在继续改变人们的生活,对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品牌竞争力弱、保鲜加工不足以及产业融合度低等难题,高铁开通可能带来的红利包括:时空缩短,提升农产品可交易性;流动频换,扩大农产品交易半径;人流密集,利于现代农业信息传播;资源聚集,助推农村三产融合;要素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借力高铁,助推农业转型升级,重点是要做强做优“富民产业”,打造农业发展新业态,以守正创新笑迎各方宾客,引进现代农业发展新资源,注入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
[关键词] 高铁;农业转型;同城效应
一、引言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人类交通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景象。随着运行速度大于200公里的高铁的问世,更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写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场景变得不再是一种奢侈和遥远,成为“一小时生活圈”中的常事。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让人类的对话与交流突破了原有的时空约束,高铁的出现则缩短了人类时空的物理距离,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空融通,也代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高度,甚至被誉为新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此,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就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靓丽的名片。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接受还是不接受,喜欢还是不喜欢,高铁和互联网一样已经步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影响着万千企业的生产和寻常百姓的生活,对于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也必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如表1所示,近十年一直是我国高铁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在世界高铁国家中,高铁总里程数位居第一。而且,根据2016年7月新修订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绘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国到2020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实现3万公里,基本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远期到2030年实现铁路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高铁突破4.5万公里。可见,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我国高铁快速发展时期。借力高铁,助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高铁红利,而不是其负面效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
表1 中国高铁发展情况
二、农业发展:面临什么?
(一)品牌竞争力弱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吃饱走向吃好,从有饭吃走向吃健康,市场对于“品牌、品质、品味、品位”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优质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农产品成为居民的普遍要求,农产品生产供应已经由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各地都在积极打造品牌农产品,尤其是区域性品牌农产品,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发展普遍面临区域品牌竞争力不高的难题,尤其是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区域农产品品牌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打造,避免成为“农产品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的困境,进而走出丰产不丰收甚至是谷贱伤农的恶性轨道。
(二)保鲜加工不足
好产品还要有好卖相,好产品更期望有好价钱。这就要求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停留于初级产品的生产,也不能只问生产不问从田头到餐桌这一漫长而又短暂的路途中可能发生的故事及其带来的增加值。某种意义上,农产品的保鲜加工直接影响其交易半径与范围。以大米为例,众所周知,与大米相关的产业包括大米的包装及其与之相关系列产品加工,源于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大米至少可以加工成米粿、米团、糍粑、米豆腐、米粉肉、米皮、米线、汤圆、寿司、粽子、米糕、发糕、米饼、爆米花(大米)、米花糖、大米饴糖、年糕、油炸糕、米血糕、云片糕、锅巴、雪饼、炒米,以及米醋、米酒、米茶和米咖啡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产业链拉长,推进产业融合,增加大米的附加值,也让种粮农民一年四季都能在本地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将人留住,将本来人丁稀少的乡村打造成人丁兴旺的景象,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同时,这些加工产品还可以一解在外乡亲的不变的乡愁,印证“土的就是好的”。
①全牙长: 沿牙体长轴从第一前磨牙牙尖(上颌为颊尖,下颌为舌尖)至根尖的垂直距离;②冠长:第一前磨牙牙尖(上颌为颊尖,下颌为舌尖)到颈缘釉牙骨质界最凸点的垂直距离;③根长:沿牙体长轴从根尖到唇面釉牙骨质界最低点的直线距离;④冠近远中径: 垂直于牙体长轴的牙齿近远中接触点间距;⑤冠唇(颊)舌径: 垂直于牙体长轴的牙齿唇舌面最突点间距;⑥颈近远中径:垂直于牙体长轴的近远中釉牙骨质界最高点间距;⑦颈唇(颊)舌径:垂直于牙体长轴的唇舌面釉牙骨质界最低点间距;⑧观察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尖孔的开口位置,根尖孔到根尖顶点的距离,根尖孔开口方向及弯曲根管。
(三)产业融合度低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写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荔枝叹》中有言:“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这两篇文学作品的作者虽然都是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但是,从中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农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生鲜,许多农产品就是因为难以保鲜,其可交易性受到时空制约,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伴随着时速超过200公里直至达到350公里的高铁的开通,其速度超过普通火车和公路货车,成本低于飞机,因而具有安全、准时、稳定、路程平稳、温度恒定等五大优势,可以为生鲜食品的运输提供高铁物流方案,保障生鲜食品的新鲜,为部分有一定品质和价值的生鲜农产品销往中长距离城市提供了可能,提升了农产品的可交易性。事实上,2018年5月16日,顺丰及中铁快运已经联合宣布“高铁极速达”生鲜业务正式上线,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促进绿色农业与高铁特色运输的联动发展。当日,“高铁极速达”樱桃专递项目的首批运输自济南西站、青岛、烟台、潍坊、泰安站辐射城市周边樱桃产地,通过21条线路,将山东樱桃运送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三、高铁开通:意味什么?
(一)基本共识:高铁助推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内外众多的实践已经证明,基于高铁开通的“同城效应”,高铁开通能给其途径的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收益,而且国内不少已经开通高铁的地区正在享受着“高铁红利”,比如,长沙作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利用高铁客运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打造出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食品工业、材料工业4个千亿产业集群[1]。长珲高铁于2015年9月20日正式开通运营,对比2014年至2017年黄金周珲春市重点景区旅游数据发现,珲春市在高铁开通后吉林省内游客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吉林省外游客数量同样增长了10%[2]。而且,基于中国2008-2016年287个地级市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有助于缓解城乡间的不平衡问题[3]。基于“马阵跨阱”理论,构建PSM-DID模型,以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沪汉蓉高铁沿线的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发现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5]有言:回顾农业发展史,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以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为重要条件和前提的。未来高铁沿线,必将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带,是农业新兴功能扩展带,是农业消费需求增长带,是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带,是现代农业要素集成带。对于高铁站点开通的城市而言,分享高铁“红利”,关键是发挥高铁的同城效应和集聚效应等,要避免高铁可能带来的虹吸效应和通道效应,要借力高铁,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农民致富,提升高铁辐射区域的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伦理不分国界,对受试者的关爱和保护不分国界。建议国内的伦理委员会在充分掌握、学习、申请国际伦理认证的同时,多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以期根据我国国情、法规以及医药行业的现状等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临床试验伦理认证协会(如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在同样确保伦理审查独立、公正之余更好地为中国受试者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利益[21]。
可见,人们既往更多的是关注高铁给非农产业发展及其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或者更多的是关注随着高铁的开通,其可能对当地旅游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非农产业带来的促进作用,对于高铁开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作用研究不多,关注较少。那么,高铁开通对于农业与乡村发展意味着什么呢?
(二)时空缩短:高铁提升农产品可交易性
“好吃、好看、好玩、好味道”,在吃喝玩乐中实现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光大,达到一、二、三产的融合,让农业在第一产业之外获得延伸发展,接二连三,成为第六产业,即实现由农业1.0 到农业 2.0,进一步到农业 4.0 的转型发展,为此,农业发展不再是固守传统模式和方式,与种养结合的加工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功能农业以及创意农业等等已经成为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演讲中披露,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是2.2∶1,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美国,消费者买1美元的食品,生产环节增值占10.4%,食物加工环节增值占15.3%,包装环节占2.5%,交通环节占3.2%,批发环节占9.1%,零售环节占 12.9%,饮食服务环节占到了32.7%,能源环节占 5.1%,金融保险占 3.1%,广告占了 2.5%,其他占 3.2%。
(三)流动频繁:高铁扩大农产品交易半径
虽然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很有特色的农产品也因为交通闭塞而“养在深闺人未知”,甚至是“尘归尘来土归土”,导致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守着“宝贝”却受穷,但是,随着高铁及与之配套的交通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空融通,缩短了农产品从产区到销区、从田头(鱼塘)到餐桌、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流和时间,提高了消费效率,让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安全地送达目标市场,成为广受欢迎的热销品,进而扩大了农产品的交易半径,并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以贵州省黔南市的贵定县为例,就是积极主动发挥高铁经济带来的直接利好,打造大鲵、茶叶、商品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引导特色名优产品“进高铁、上车厢”,借助高铁将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和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努力建设成为沿海地区养生休闲的“菜园子”和“后花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人流密集:高铁利于现代农业信息传播
高铁时代,就是人流物流快速流动的时代,据相关资料显示,自从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运营到2017年9月30日,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0亿人次,相当于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搬动一次。同时,中国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5%以上,平均每天超过400万名旅客乘坐高铁出行。2018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 33.7 亿人,同比增加 2.9 亿人、增长 9.4%;国家铁路完成33.17亿人,同比增加2.78亿人、增长9.2%,其中动车组20.05亿人、同比增长16.8%,占旅客总人数的近60%。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中国铁路总公司预计,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5.35亿人、同比增长7%,货物发送量 33.68 亿吨、同比增长 6.6%;在铁路投资方面,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度规模,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虽然高铁运送的是人和物,但“民以食为天”,这种交流背后的主角之一则是优质农产品以及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流与物流的交汇中,就是信息流的涌动、农耕文化的传播,包括农业科技信息与农业发展信息的汇集与交流,带来的将是农业及其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等信息,促发人们的“灵光显现”,可能推进农业的转型发展,带动乡村产业的兴旺。
(五)资源聚集:高铁经济助推农村三产融合
高铁的开通,意味交通更加快捷、安全、舒适,人流更加密集,为了避免高铁开通后的“通道效应”,就需要思考:人来得方便,还要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手信暖心,然后就是乡村振兴。首先要坚持守正,坚守本地特色,即民族的才是美丽的,本地的才是需要的,因为许多外出的游子心中的乡愁可能就是那棵大榕树和那碗清汤,口口相传的就是那块糍粑,想带走的是那壶老酒。其次,要不断创新,即利用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优势,注意把握和挖掘人们新的需求,创新供给,也可以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农业转型发展道路千万条,创新发展是第一条。
(六)要素流动:高铁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有不少乡村面临资金、人才和土地要素向城镇单向流动的困境及由此带来的衰败景象,随着高铁的开通,人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有利于城乡要素互动,搅动农村固守的氛围,让原本寂静的农村有了生机,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借力高铁:农业转型
近年,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为避免由此造成承包人管理费、利润等的“水涨船高”,带动工程造价的“虚涨”,在概(估)算中对主要材料进行限价计费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对由此产生的价差处理方式,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未作统一规定,造成计价不一。有的省(市)规定列入工程单价税金之前,有的审查部门则要求列入独立费用。
(一)迎高铁发展新机遇,做强做优“富民产业”
关键是要按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不断拓展产业发展领域,把农业产业拉长拓宽。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这篇大文章,延长食品的产业链,向加工要效益,打造价值链,让增值收益更多地惠及农民。
重点是要发挥高铁辐射带动效应,传承本地特色饮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唱响红色文化,彰显古韵色彩,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创新农业组织,拓展创意农业,打造农业发展新业态,做足农业和文化、农业和旅游、农业和教育、农业和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的大文章,让历史传承与现代农业结合。
(二)与“高铁时代”接轨,打造农业发展新业态
(3) 随外部加载力的增大,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剧烈变形阶段和严重变形破坏阶段。巷道围岩产生大变形非对称性破坏,且破坏范围较大,顶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达到34mm,巷道围岩失去承载能力,巷道空间完全封闭。
(三)借高铁人流汇集,以守正创新笑迎各方宾客
高铁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集聚经济,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是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高铁以其“大运量、高速度、公交化”运输方式,让更多城市实现了“一站式”到达,让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对于农业农村发展而言,高铁的开通既为农产品的销售增添了翅膀,也为与农业相关的休闲旅游等带来了人流与人气,所谓“搭上高铁快车,托起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区、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及高端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就有了客源基础和市场,田园变公园、住房变客房、风景变景观也就有了可能,实现从农产品到农业产业,从农业产业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变革。事实上,国内许多城市也主动顺应高铁时代发展新形势,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比如,江西省上饶市婺源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坚持“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农旅结合”,不断擦亮“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
(四)乘高铁快车远行,扬红色绿色两大产品美名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加快,昔日的老区、山区也开始搭上了高铁快车;同时,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网本身就充分考虑了把一些过去交通不便的老区和山区纳入到现代交通网络中。而老区、山区最好的资源,一是红色资源,体现的是革命的精神和优秀传统,承载着人们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和爱戴,体现的是人们不便的情怀。二是绿色资源,而绿色是农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安全、质优、美味”农产品的代名词。生态绿、城乡美是老区山区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伴随高铁开通,要利用区位优势,提升红色绿色两大资源价值,扩大产品市场效应,延伸产品销售市场,让安全绿色有内涵的农产品搭上高铁快车运行,北上南下,东进西拓,进京城,入港澳,到欧亚。
(五)聚高铁信息优势,引进现代农业发展新资源
信息时代,不会收集整理利用信息,就不可能有发展。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优势。高铁+互联网带给农业发展的除了人流物流,至少还有信息流,对于内陆地区来说,就是要聚高铁信息优势,取长补短,把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引入本地,让农业搭上高铁快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由此,会唱歌的花儿、一起排队去吃食的鸡群……等等,创意农业、高科技农业就更有可能。
对一级评估指标权重集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以得到最大特征值λmax=4.059。计算CI为0.0197,查表得当n=4时,RI=0.96,可计算得到随机一致性比率CR为0.021<0.1,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4]。
(六)集高铁人流物流,注入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后,打工经济催生了大量农村外出劳动力,也留下了不少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村落,一些乡村的热闹只是在中国传统春节,昔日的乡村欢快情景似乎只有春节那几天才能有短暂的停留,高铁的开通,让人来人往更加频繁,无疑给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根据相关研究结果[3],由于高铁的票价因素,相较于低技能劳动力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对高铁需求更甚,高铁开通将通过提升高技能和劳动力流动效率的方式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由此,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无论是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还是在本地就业劳动力,加大教育与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是必然选择。
当然,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高铁开通也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只是“通道效应”,甚至是“虹吸效应”等负面效应,因此,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高铁开通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发达地区落后产能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促使欠发达区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非农转移,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可供考虑的选择就是发挥高铁带来的信息优势,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搭起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桥梁,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国内市场:据协会监测的23个省份数据显示,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周环比上涨为主。其中,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甘肃8省区市价格上涨,涨幅在4.1-100元/吨;云南、新疆2省区市价格下跌,跌幅在23.3-45元/吨,其余省区价格持稳。
参考文献
[1]何玉宏.“高铁”: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新动力[J].理论月刊,2015,(7):137-141.
[2]张玉鸿,晏富恒,王文熙.长珲高速铁路对珲春市城市旅游发展影响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257-258.
[3]余泳泽,潘研.高铁开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9,(1):79-95.
[4]姚树洁,房景.马阵跨阱、高铁建设与经济增长[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8,(5):1-12.
[5]尹成杰.打造高铁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带[J].人民交通,2018,(1):16-19.
[作者简介] 罗明忠(1969-),男,江西永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决策咨询重点基地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执行主任,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和劳动经济;项巧赟(1996-),女,浙江龙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和劳动经济。
(责任编辑: 胡宜挺)
标签:高铁论文; 农业转型论文; 同城效应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