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文/李 斯 张慧婷 张若祎 赵雪芳 李春秋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提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二线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在当地就业,研究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地为人才新政的优化提供方向。本文以南京、成都、武汉这三座二线城市为例,利用Logit模型分析当地高校学生选择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二线城市人才新政优化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就业城市;影响因素;Logit模型
引言
近两年,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二线城市间掀起了一轮“人才争夺战”,南京、成都、武汉、郑州、杭州等二线城市陆续出台招才引智政策,给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然而有调查显示,各城市的人才净流入率却不同。猎聘《2017年二季度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达11.21%,成都达5.65%,而南京却为2.79%。同为二线城市,人才净流入率却有所差异,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不相同。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核心诉求。能否吸引人才在当地就业落户,更是判断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研究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人才新政的优化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不同学者已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何仲禹、翟国方(2015)运用多项Logit模型,总结得出一线城市对大学生最具吸引力的特征依次为职业发展机遇、社会资源与公共服务水平和收入水平。刘紫莲(2016)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筛选19个影响指标,并基于最大效用理论和多变量分析方法,表明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是地区发展、地区就业机会以及城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陈春潮、齐婉宁(2018)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高达82.89%的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地域选择时会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75%的大学生会受情感因素(家人、同学朋友、对象)影响。马琪瑶、蒋莹(2018)指出物价、房价水平高等因素会对就业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陈蕾(2018)建立了人才吸引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各种因素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有事业平台和经济发展。
通过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随着二线城市人才新政的出台,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是否有所变化,相关政策福利如何完善,笔者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模型进一步探究。
舞蹈作品是由舞蹈动作组成舞句再连成舞段再由舞段衔接成一个舞蹈作品的这样一个过程,音乐是由音符组成小节再连成一句继续延伸到一段再衔接成一首曲子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音乐与舞蹈的创编过程是相似的,音乐是由单个的音符、舞蹈是由单个的动作这样往后继续延续形成的一个作品,而且都是具有行进与推动性的,在时间值上也都具有变化,因此音乐与舞蹈都是具有节奏的这便是它们的基础与共性,也因此决定了音乐与舞蹈不可分割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及数据搜集。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情况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发放线上和线下的调查问卷来获取研究数据。为了使问卷具有代表性,笔者在南京、武汉、成都各选择了三所具有不同优势的高校,并在这些高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在九所高校中总共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最终实际收回有效性问卷318份,有效率79.5%。
(二)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样本基本信息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对样本毕业后的去向以及选择就业城市的相关因素调查。在影响就业城市选择因素这一块,我们从生活层面、职业层面、城市层面这三个角度出发,一共设计了工资价格、离家距离、住房价格、就业机会等10项因素供样本选择。
"You have a chance to the top! Corinne told me..." Yes, he is the first Chinese reach the top, and is also the first Chinese Master Sommelier in the world.
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在金融业发展水平上未能进入世界第一效率阵营,在金融服务及金融监管上仍需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在职业层面上,就业机会、工资价格、工作压力对于高校学生就业城市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模型表明,就业机会变量与工资价格变量与是否选择留在一二线城市呈正相关,丰厚的薪水以及就业机会将会提高人才流入率。这也反映了在就业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重视,以及对职业发展空间与前景的要求。综合比较来看,虽然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工资价格对高校学生的选择产生积极影响,但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伴随着较高的生活成本、较大的工作竞争压力,因此随着二线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人才有流入并定居二线城市的趋势。
(三)计量模型。对于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本文借助SPSS22.0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高校学生选择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工作与否,其取值有两种状态:是与否,符合二项分布函数的特征。因此,本文选择建立二分类Logit回归模型对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二分类Logit模型如下:
表1 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一览表
表2 影响高校学生选择是否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的测算结果一览表
表3 影响高校学生选择是否在南京、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发展的测算结果一览表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中,排名靠前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工资价格、就业机会、离家距离、住房价格、政策福利,具体占比数据见表1。(表1)
在生活层面上,首先住房价格对高校学生就业城市的选择有显著影响。由模型一分析得出,住房价格与是否选择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呈负相关,而与是否选择留在南京、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呈正相关。对比可以发现,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大多经济条件有限,一线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使部分高校学生望而却步,此时二线城市稳健的住房价格凸显优势,成为吸引人才留城的一大拉力;其次,情感因素在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模型一表明离家距离对于留在一线城市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而模型二表明社交圈(配偶、朋友)对于留在二线城市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一线城市虽然工作氛围浓厚,但工作之余可能缺乏亲人朋友的陪伴,会减少人才留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意愿。这也反映出了高校学生在做选择时,会将陪伴家人、联系亲朋好友等情感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二)Logist ic回归分析。进一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分别以“是否选择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和“是否选择留在在南京、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发展”为因变量,10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一和回归模型二,以逐步向后回归的方法筛选自变量并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数据分析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表2、表3)
某些抗原在不同种族中频率差异较大,例如一般认为K抗原是欧洲人特有的[2],几乎所有抗-Jsb都发现于黑人。Fya在中国人群中超过90%[3],但在白人中仅占66%,黑人人群常见Fy(a-b-)。In(b-)在印度和阿拉伯人群中频率相对较高,在国内尚未发现,Ok(a-)目前仅发现于8个日本家系和1名高加索人[4],Jr(a-)在日本人中相对常见,目前发现的抗-ABTI均来自以色列阿拉伯。
2)由于社会领域是造成城乡规划非理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大数据时代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利用,逐步实现城乡规划社会领域的计量化,为城乡规划中遇到的社会问题的计量处理提供参考信息。
(三)结果比较分析。综合比较模型一和模型二,可以发现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活层面和职业层面这两大层面。
(1)式中,ln()是X的线性函数,Pi是指所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比率为机会比率,即所研究事件“发生”与“没发生”的概率之比。回归系数βi的含义为在其他变量不变情况下,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比率对数的改变值。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选取了南京、武汉和成都三个二线城市为代表,开展了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及城市选择调查。运用Logit回归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活层面和职业层面,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居高不下的房价是不少高校学生放弃一线城市,选择二线城市就业的重要因素;第二,人际关系、离家距离和社交圈等情感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的选择;第三,在就业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就业机会已成为高校学生选择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政策建议。在“人才争夺战”背景下,众多二线城市出台了人才新政,旨在吸引人才的流入。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针对人才引进政策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适当加大对租房购房的补贴力度,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政策落脚的关键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5.79%的高校毕业生表示在目前各城市出台的人才新政中,在当地就业的租房购房补贴对自己的就业帮助最大,并且其中有66.35%的高校学生希望政府能够在租房购房方面提供更多的福利。对于刚踏入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毕业生来说,高昂的房价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加大租房购房补贴的力度,是当前各城市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着眼的关键点。鉴于此,政府一方面可以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相关政策,并按城市房屋购买租住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助金额,做到有针对性地为人才提供租房购房帮助;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多关注人才公寓的选址与扩建问题,简化人才公寓的申请程序并缩短办理时间,让人才留得安心,住得舒心,更好地运用高精尖的知识与技术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
2、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落实低门槛落户政策。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统的家庭观念仍在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家人、朋友、工作地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地。政府在放低就业者落户门槛的同时,可以考虑为其家属提供落户保障,如父母配偶随迁制度,等将来有了孩子,孩子可直接落户等人性化便利政策,解决高校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人才能够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家庭,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
3、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优质企业,从而为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调查表明,无论是选择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人们都比较看重就业机会。随着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眼光的提升,人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技术、高学历人才追求职业成长,看重企业发展,政府应更好地打造以实现人才自我价值为中心的用人环境,为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是吸引其流入的一个途径。因此,城市政府引进更多的优质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供人才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忠奇,于潇宇.合理引导城市间人才流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7.11(4).
[2]何仲禹,翟国方.我国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5.30(2).
[3]刘紫莲.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价[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陈春潮,齐婉宁.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调查——以南京高校学生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18).
[5]马琪瑶,蒋莹.高校毕业生城市就业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3).
[6]陈蕾.我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的定量评估[J].商业经济,2018(8).
[7]袁建华,胡继连,周玉玺.大学生初次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406份毕业生的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8(3).
[8]李长安,高春雷.城市人才竞争与用人环境改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32(4).
基金项目: 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1287036Y)资助;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江苏城市群演化发展规律研究”(项目代码:16ZHB002)资助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 2019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