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语篇建构的双重操作:陌生化与熟化_陌生化论文

修辞语篇建构的双重操作:陌生化与熟化_陌生化论文

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辞论文,话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4)05-0001-06

一、陌生化和熟知化:被屏蔽的理论盲点

修辞话语建构从表面上看,有两种相反的运作方式:

1.变陌生为熟悉:通过话语重构,缩小认知距离,用熟知的常规经验,接近陌生的对象。例如,“人脑的奥秘是一个黑箱”。

2.变熟悉为陌生:通过话语重构,扩大认知距离,用相对陌生的经验,接近熟悉的对象。例如,钱钟书《围城》把衣着暴露的鲍小姐称作“真理”,从”鲍小姐”到“真理”,存在着一种修辞推理:

鲍小姐衣着暴露(近乎赤裸裸的)

→正像真理是赤裸裸的→所以鲍小姐是

但是人们的常规经验,不一定支持这种修辞推理。因为,认知“衣着暴露的鲍小姐”,比认知“赤裸裸的真理”更简单,在“鲍小姐—真理”的修辞命名中,思维运作是按照变熟悉为陌生的路向进行的。

变陌生为熟悉和变熟悉为陌生,是修辞话语建构的两种运作方式,但是一旦两种运作方式相遇,处于屏蔽状态的理论盲点就会暴露出来。

从话语表达说,什么时候应该“变熟悉为陌生”,什么时候应该“变陌生为熟悉”?人们通常认为,这要看具体的表达语境,但是实际上,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达语境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

从话语接受说,“变热悉为陌生”和“变陌生为熟悉”,在什么样的接受语境中,可以产生优化效果?

如果我们更加细致地分析语言事实,就会发现,修辞话语建构,既有陌生化方式,也有熟知化方式,不管是制造意义偏离,还是制造形式偏离,陌生化常与熟知化相伴随。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运作方式不是同一层面的反向路径,而是共同作用于同一修辞话语建构的不同层面。

从理论上解释这两种修辞话语建构方式,需要区分两个认知系统。由此引出下面的讨论:

二、两个认知系统中的陌生化和熟知化

修辞话语建构的陌生化和熟知化,都涉及认知问题,但是,进入当前学术语境的“认知”,却是一种模糊表述。

先比较下面的例子:

(1)森林是绿色的。

(2)太阳是绿色的。

例(1)是逻辑判断,涉及两个概念:“森林”和“绿色”。例(2)也是一个判断,也涉及两个概念:“太阳”和“绿色”,但不能构成逻辑判断,而是审美判断——在艾青诗歌和何顿小说中,就有关于绿色太阳的出色描写,它们都以审美的方式,修改着人类关于太阳的文化记忆。

(1)、(2)两例都涉及认知,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认知: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后者是我仿造“概念认知”自创的术语。

概念认知是一种普遍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支持概念认知的是逻辑语境。进入概念认知的概念以一种被规定的语义,指向事物的共性。概念的组合体现事物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是排他的,体现世界的现成秩序,导向熟知化的认知经验。

修辞认知是一种主体化的认知行为,支持修辞认知的是审美语境。修辞认知也借助概念,但进入修辞认知的概念往往偏离了事物的客观规定性,或者说,解除概念认知的普遍性,激起鲜活的感性经验。同时,进入修辞认知的概念挣脱了事物的逻辑关系,重建了一种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是兼容性的,超越世界的现成秩序,导向陌生化的认知经验。

在以上两个认知系统中的修辞话语建构,包含双重运作程序:

——通过修辞认知,激活陌生化的审美感觉。

——通过概念认知,回到熟知化的认知平台。

以“太阳是绿色的”为例:

程序1:通过修辞认知,使一个在逻辑上不能成立的判断,得到审美修复。认知“太阳是绿色的”,需要陌生化的非常规经验,这是一个变熟悉为陌生的过程。

程序2:通过概念认知,回归熟知化的常规经验。面对“太阳是绿色的”这个陌生化的审美判断,我们仍然需要启动熟知化的常规经验,这是一个变陌生为熟悉的过程:我们认知的“太阳”仍然是太阳,而不是月亮或星星,我们认知的“绿色”,仍然是绿色,而不是红色或蓝色。

区分了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我们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运用实例,就可以给出比较有解释力的说明。

在小说《围城》中,作者戏称留学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这句话包含两层语义:

1.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有遮羞的功用。

2.留学文凭具有遮蔽自己不学无术的功用。

它的修辞重构也经过了两道程序:

程序1:通过修辞认知,从熟悉到陌生,越出常规经验,因为树叶的常规功用并不是遮羞。这一认知路径,走的是审美化的通道。

程序2:通过概念认知,从陌生到熟悉,回归常规经验,因为按常规逻辑推导,留学文凭作为“不学无术”的包装,不属于共识,它排除了正常情况下,留学文凭所具有的学识含量。这一认知路径,走的是逻辑化的通道。

同样是亚当和夏娃下身那片树叶,被赵汀阳重构成了另一种修辞话语:《天涯》杂志1998年第4期封2刊有赵汀阳的“学者漫画”,画面上两个经过变形处理的人,各人下身有一片树叶,漫画题名:

(3)两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这个题名戏拟了一位伟人的现成话语,但又解构了“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情操高尚”等语义,重新赋予它一种“冷幽默”意味。它的修辞重构,同样经过了两步程序,先戏拟,再解构,是从熟悉到陌生,再从熟悉到陌生的相继运作:

程序1:从陌生到熟悉,以戏拟的方式实现:“两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被戏拟为→两个知道用树叶遮蔽下身的人→人类文明演进的途程中,产生了害羞意识的人。在这里,审美语义的陌生化被纳入认知熟知化的经验参照系统:“两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原初语义,对当下语境中的语义识别来说,具有概念认知意义上的引导功能。我们只有在这句话的原初语义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程序2。

程序2:从熟悉到陌生,以解构的方式实现:“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本指情操高尚的人。经过修辞重构,原先的严肃含义在戏拟中被消解。在这个过程中,修辞认知偏离了原初语义,认知主体从逻辑通道进入审美通道。

从审美的角度说,修辞话语建构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达者重新赋予话语的意义,能不能造成接受者的“心理期待落空”,使重构的语义偏离常规语义,朝着接受者意想不到的方向转移,通过扩大审美距离,制造修辞效果,也就是修辞认知的陌生化。

陌生化的关键问题是拉长审美过程,它常常依靠修辞认知来实现。按照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们的说法,主体以自动感知的方式接受熟悉事物,我们认为,这是概念认知感知旧形式的必然结果。要让认知主体从自动感知中解放出来,审美化地接近对象,需要从概念认知转向修辞认知。从表达者来说,需要有意制造一些不能自动感知的东西,延长接受者的审美过程,增加接受者的感觉难度和体验的时间长度,使对象从熟悉变得陌生,使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艾亨鲍姆断言,“无意义语词”置入艺术结构而激活新的意义,是艺术语言的理想境界,“无意义性”和“语言”之间经常的不一致性,才是支配艺术变革的内在法则。西方意象主义诗歌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休姆,则主张抗拒公共话语。无论是制造不能“自动感知”的语言,还是制造“无意义性”和“语言”之间的不一致性,或者抗拒“现成话语”,都不是清除接受过程中的阻碍,消除接受过程中的紧张,而是相反:制造接受过程中的阻碍,制造接受过程中的紧张,即制造陌生化效应。

但是从概念认知的角度说,修辞话语建构同时需要考虑减少认知障碍,在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共享的语义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把陌生的对象,拉回熟知的经验领域。当一个领域的熟悉经验,在概念上映射到另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我们也就会很自然地按照熟悉的经验,去重新认知陌生的事物。就此而言,修辞话语建构同样需要熟知化的经验参照。因为,如果我们不理解“太阳”和“绿色”这两个概念的原初语义,就很难体验进入修辞认知的陌生化表述——“太阳是绿色的”。同样,如果我们不理解“两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原初语义,也就很难理解这句话被戏拟之后对原初语义的陌生化处理。

所以说,修辞话语建构的完整过程,是变熟悉为陌生和变陌生为熟悉的双重运作。理顺了这一层关系,再重新思考我们曾经自以为熟悉的修辞现象,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修辞话语建构,遵循审美化的修辞认知法则,也遵循逻辑化的概念认知法则,前者要求我们走出自动感知状态,后者恰恰依赖我们的自动感知系统。

从不同的法则考察修辞话语建构,可以发现很多在既定修辞理论中纠缠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弱化理论自身的解释力,有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人们的话语实践。

三、两种配价关系中的陌生化和熟知化

讨论陌生化和熟知化,还有必要区分两个概念:语法配价和修辞配价,后者是我仿造“语法配价”自创的术语。

(4)坚硬的稀粥(王蒙小说篇名)

按照语法配价,这个篇名有明显的语病:“坚硬”和它的中心词“稀粥”属于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坚硬”能不能描写“稀粥”,取决于这两个词的语义特征:

词语

语义特征

坚硬:+[固体],+[硬度],+[硬度强]

稀粥:—[固体],—[硬度],—[硬度强]

“坚硬”具有的语义特征,不是“稀粥”所共有的。也就是说,“坚硬”的语义特征,拒绝“稀粥”作为被“坚硬”描写的对象,进入语法配价关系。当“坚硬”和“稀粥”超越语法配价规则,强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检验新的话语组合形式的合法性呢?这需要我们把看问题的角度从语法配价转向修辞配价。

小说《坚硬的稀粥》,从两代人早餐习惯的冲突,引发出两代人文化观念的冲突:年轻的一代爱吃牛奶、鸡蛋、三明治,年老的一代喜欢稀饭、咸菜、馒头片,两代人各取所好,结果是,连续几天的牛奶、鸡蛋、三明治吃下来,年轻人的肠胃受不了,最后还是吃起了稀饭。这里,《坚硬的稀粥》的语义已经产生了修辞化转移,它的实际所指是:用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隐喻文化的稳固性。于是,违背语法配价规则的“坚硬的稀粥”,在修辞配价关系中获得了合法性。这并不是说,“稀粥”改变了它属于非固体的语义特征,而是“稀粥”在与“坚硬”组合的修辞配价关系中,修正了它的非固体的语义特征。也就是说,“坚硬的稀粥”在语法配价关系中,不能成立,在修辞配价关系中,它才是可以进入话语交流的语言运用单位。

语法配价理论强调特定的话语形式必须符合配价原则。从语法上说,汉语中单价词有限,多数词属于多价词,单价词的组合关系受到严格限制,多价词也不是可以随意组合的,只要进入语法配价关系,一般来说,词语之间的结构组合就是封闭的,例如从语法配价角度考虑颜色词“蓝色”的配价组合,组合对象必需满足下列认知条件:

1.组合对象是可视形象。

2.组合对象的可视形象符合“蓝”的色觉条件。

3.组合对象的可视形象能唤起“蓝”的色觉反应。

符合语法配价规则的话语形式,通过概念认知,体现认知主体对外部刺激的常规感受方式:光波造成颜色感觉是由于光能被视网膜中的光色素吸收,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伴随着这一过程,完成视觉信息的概念化编码,从以上条件出发,语法配价可以产生“蓝色的海洋”之类的组合,不能产生“蓝色的思想”、“蓝色的雪花”之类的非价组合。换句话说,不存在符合语法配价关系的陌生化语言组合形式。

语法配价组合对我们感觉世界的方式有严格的限制,但是修辞配价组合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在非价组合中,重建多元的开放性组合关系,陌生化组合由此产生。

我们看一组偏离语法配价关系、进入修辞配价关系的例子——“蓝色××”:

(5a)蓝色梦想

(5b)蓝色记忆

(5c)蓝色悼念(中央电视二台2003年11月13日标题新闻为“水下的蓝色悼念”)

(5d)蓝色探戈(舞曲名)

(5e)蓝色狂想曲(乐曲名)

(5f)蓝色较量(电视剧名)

(5g)蓝色雨季(小说名)

修辞配价改变我们的感觉方式,驱动现实世界走出现成的概念体系,重新以审美化的面目出现。在语法配价组合中,词与物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在修辞配价组合中,被不同程度地修正,上面的例子中,与“蓝”搭配的词,在语义上都没有色觉特征,但是在一个给定的话语结构中,被强制性地置入色觉联想区域,原先不具备色觉特征的语词,在“蓝色的××”的话语结构中产生色觉联想,由此产生陌生化效果。

更极端的例子还有:

(5h)蓝水兵,你的嗓音纯得发蓝。(李钢《蓝水兵》)

“蓝色”,是水兵服的特征,而不是水兵的特征,只有在修辞关系中,“蓝水兵”的话语组合才能成立,如果把“蓝水兵”还原为“身穿蓝军服的水兵”,修辞信息随之稀释。(5h)的话语组合,是修辞配价制造了对语法配价的陌生化偏离。

这一切,是在审美层面实现的。“蓝”的色觉联想,投射到“梦”、“记忆”、“悼念”、“探戈”、“狂想曲”、“较量”、“雨季”、“水兵”、“嗓音”等语词上,改变人们常规的审美经验。以(5h)为例,由于在主位上呼语“蓝水兵”的语义渗透,使后续的“你的嗓音纯得发蓝”,加倍地释放了修辞信息:由“嗓音”唤起的听觉表象,掺入“蓝”色的视觉表象,在接受者脑海中幻化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天是蓝的,海是蓝的,伫立在海天之间的水兵是蓝的。仿佛深不可测的蓝色大海,把水兵染成了蓝色的精灵——连嗓音也具有蓝的色觉。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说,蓝色给人以明朗的形象感,也是一种能唤起宁静感的底色,在这种底色的衬托下,水兵与大海,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再比较同属一个话语结构的一组例子:

(6)“N用N说话”

(6a)人,用嘴说话。

(6b)哑巴,用手说话。

(6c)足球,用脚说话。

同一话语结构“N用N说话”,陌生化程度越高,偏离语法配价的程度越大。(6b)、(6c)超越了语法配价关系,是相对于(6a)的陌生化。但是(6b)的陌生化程度没有完全超出常规经验,哑巴的语言即手势语,“哑巴用手说话”是相对于“人用嘴说话”的亚陌生化。(6c)则完全超出了常规经验,通过修辞配价产生了陌生化效果。这是由说话的常规经验转向了审美经验。

下面是一位作者对“足球用脚说话”的修辞化阐释:

在足球比赛里,我看到脚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了。特别是像世界杯这样一个月的全球性狂欢节里,脚长时间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角。罗纳尔多射门的那只脚,被用了特写镜头,登在城市日报的头版里。脚的至高无上,这在平常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足球的意义,我看就在于对日常生活的颠覆,就是脚在狂欢节里的造反。足球,就是用脚说话的艺术。这是足球对于人类精神而言全部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维系。[1]

“脚”的行走功能和”嘴”的说话功能,属于常规经验,当“脚”的行走功能被置换为“嘴”的说话功能时,陌生化的审美距离产生了。然而,陌生化的“足球用脚说话”,仍然被纳入熟知化的概念认知框架,人们差不多会自动选择“人,用嘴说话”的概念认知方式,来认知“足球,用脚说话”。因此,尽管跟“人用嘴说话”相比,“足球用脚说话”体现了陌生化的审美关系,也激活了完全不同的语感经验,但是,人们不会因为这句话的陌生而产生认知障碍。

有时候,同一话语结构在一个连贯性语流中重复呈现,生成修辞化文本,如臧克家诗作《三代》,全诗是同一话语结构的三次呈现:

(7)“N在土里V”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埋葬

当偏离语法配价和符合语法配价的同一话语结构,在另一个层级组构成连贯性语流的时候,修辞配价会修复语法配价的不合理,并且超越语义指向的差异,产生新的审美和谐。因为从语义上说,“洗澡”的“孩子”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可能“在土里”,也可能不“在土里”;“流汗”的“爸爸”是施事,可能不“在土里”;“埋葬”的“爷爷”是受事,肯定“在土里”,但这种差异在一个修辞化文本中消失了,读者对这个修辞化文本的解读,注意力已经越过了局部的“不同”,而聚焦于整体的“相同”。换一个角度说,“孩子在土里洗澡”的陌生化表述,在“N在土里V”的熟知化认知结构中被自动感知了。

这样一来,语法配价、修辞配价、概念认知、修辞认知和陌生化、熟知化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语法配价因其规范性而产生熟知化经验,拒绝陌生化的感觉。

2.修辞配价因其对规范的有限超越而偏离熟知化经验,制造陌生化的感觉。

3.修辞配价通过修辞认知制造的陌生化感觉,在审美层面实现。

4.语法配价所维系的概念认知关系,在逻辑层面实现。

5.在共时的意义上,语法配价所维系的概念认知关系,不因为进入修辞配价而改变。

6.在历时的意义上,修辞配价所对应的修辞认知关系,可以转化为语法配价关系,这涉及到语法规范和修辞规则的互转问题。

四、两个认知系统中的陌生化和熟知化:能否采取相反的运作路向

能不能设想,修辞话语建构的双轨运作采取相反的路向:让修辞认知产生的审美意义上的陌生化变得熟悉;让概念认知产生的逻辑意义上的熟知化变得陌生?我们的看法是:不能够。这是由修辞认知和概念认知对应的审美规定和逻辑规定所决定的。

1.从审美上说,修辞认知适应修辞贵在创新的本质,制造新颖的审美刺激,激活话语主体的语感经验,避免话语主体审美感觉钝化。

2.从逻辑上说,人类运用概念认知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有相对的稳定性,人们从一个认知平台到另一个认知平台,常常是一种质的飞跃。因此——

3.成功的修辞话语建构,是修辞认知的冒险,而不是概念认知的突围。后者是一种认识革命,它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我们还是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分析。

(8)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修辞认知中,这个句子的修辞化生成,首先是把时间单位“一日”拉长为“三秋”,通过感觉的极度放大,使人们对熟悉的时间产生陌生感:“一日”→“三秋”,以夸张的方式实现修辞话语的陌生化效应。表达者赋予“一日”和“三秋”一种新的审美关系,接受者在这种新的审美关系中体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但是,在概念认知中,不管人们关于“一日”的时间感觉如何被拉长,“一日”永远是“一日”,“三秋”也永远是“三秋”。所以,这句陌生化的时间表述,仍然交给熟知化的概念认知经验。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新的审美关系中体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时候,我们的经验系统中旧有的概念认知框架没有改变。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话语结构中,“一日”和“三秋”的时间长度被改写了;在人类的概念认知平台上,“一日”和“三秋”的物理界限,不会打破。

如果这个界限打破了,那就意味着我们跃上了另一个认知平台——例如,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观,在接近光速运行的物体中,时钟会变慢。宇航员乘坐的航天飞行器上的时间,与地面时间不会以同样的速度运行。博尔赫斯的小说《秘密的奇迹》,对此作了生动的演绎:主人公拉迪克临刑前向上帝要求,给他一年时间,以便完成诗作《敌人们》,结果在行刑的警察向他射出枪弹的瞬间,拉迪克经历了上帝给他的一年,完成了诗作。枪弹射出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它与上帝赐与的一年时间同时完成,这里的“一秒”等于“一年”,已经偏离了一般的概念认知关系,进入了相对论意义上的概念认知关系,这种概念认知制造的陌生化,如果用于修辞话语建构,将无法进行大众交际层面的话语交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坚持认为,修辞话语建构过程中,修辞认知的陌生化和概念认知上的熟知化不能错位。

小结一下本文的观点:

1.修辞话语建构是“变熟悉为陌生”和“变陌生为熟悉”的双轨运作。

2.修辞话语建构通过修辞认知,在审美意义上制造陌生化效果,按照陌生化方式置换或修改常规语义或常规形式,以审美的自由敞开话语主体的感知系统。

3.修辞话语建构通过概念认知,在逻辑层面维护熟知化经验,按照熟知化方式复现修辞话语或话语结构的概念认知模式,以有限的概念认知模式解读无限丰富的世界。

4.修辞认知的陌生化和概念认知的熟知化如果错位,将是修辞的失败。因为:如果修辞认知以熟知化的面目出现,将不能产生审美刺激。如果修辞话语在概念认知上走向陌生化,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接受障碍。

收稿日期:2004-07-10

标签:;  ;  

修辞语篇建构的双重操作:陌生化与熟化_陌生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