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组增容降耗提高铭牌出力实施方案论文_苏春磊

苏春磊

(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江阴 214400)

(一)、调节级喷嘴更换

1.改造目的:提高调节级效率;提高机组出力;保证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根据某国内知名的热工研究院对我公司2号机组试验数据表明,5VWO工况调节级效率只有44%左右,较设计值低20个百分点,根据对国内多台同类型机组的调研表明,调节级效率均远低于设计值。以前在提高调节级效率方面的改造工作曾走过一些弯路,如将叶顶的镶嵌式汽封更换为梳齿型弹性汽封,并减少间隙,改造后调节级效率大幅度提高,达到或接近设计值。但是由于工艺问题而发生故障造成调节级汽封磨损。靖远第二发电厂5号机组采取了另外一种改造方式:更换新型喷嘴,在叶顶汽封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汽封齿数量为2道,减小漏汽间隙,达到提高调节级效率的目的并获得成功:改造后5VWO时调节级效率69.02%;6VWO时调节级效率71.23%,已经超过原设计值。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达到提高机组铭牌出力的目的。

2.改造方案:在靖远第二发电厂成功改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优化改造,喷嘴材质提高一个档次,由1Cr12Mo-5改为1Cr12W1MoV;面积及叶型不变;调节级叶顶汽封由原一道汽封改造为四道汽封,叶根汽封仍为两道,汽封的镶嵌结构不变;叶顶、叶根汽封间隙重新调整。具体见下表

(二)、汽轮机镶嵌式汽封、低压缸部分螺栓更换

1.改造目的:

其一,高压缸效率低于设计值较多,除去调节级效率低的原因以外,还有汽封间隙大的影响,为提高汽轮机组的经济性,需要减小高压缸隔板镶嵌式汽封间隙。

其二,根据热工院对高压缸结构和测量数据分析表明,高压缸夹层汽流与设计思想不符,造成高压缸前部高温段上、下缸温差严重超标,呈负温差。在其他同类型机组测量及对相同结构的进口机组运行调查表明,机组300MW工况下可达到70℃以上,是造成螺栓松弛或断裂及汽缸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造成汽缸接合面漏汽,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经济性。汽轮机厂新出产机组已经在高压静叶持环下半加了一道阻汽片,间隙至少为3mm。

其三,由于本类型机组1号低压内缸直径大,刚度差,而螺栓相对较细,紧力不足,同时由于国内检修单位拧紧螺栓的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5、6抽温度明显高于设计值。按5抽温度平均高20℃,6抽温度平均高30℃,根据等效热降法计算,将造成1.076g/kwh的损失。这也是所有同类型机组的一个通病。

2.改造方案:

其一,将高压11级隔板33道汽封重新镶嵌,间隙由原设计值0.75±0.05mm减小为0.60±0.05mm;

其二,高压静叶持环下半加退让式汽封,间隙为0;

其三,低压#1内缸及#1、2持环中分面螺栓改进,由冷紧改热紧,增大螺栓紧力,增大部分螺栓直径,具体参数见下表:

(三)、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1.改造目的:减少通流间隙,提高机组效率。

2.改造方案:通流部分汽封改造为蜂窝汽封,现场安装、调整,通流部分间隙由原设计值0.75±0.05mm减小为0.65±0.05mm,内轴封间隙由原设计值0.50±0.05mm减小为0.45±0.05mm。

蜂窝汽封在蒸汽轮机上的应用已有多台,安全性和经济性均已得到验证。基本都是应用在轴封以及低压次末级或末三级,主要目的是减少轴封漏汽量及去除蒸汽中的水分,以降低湿度。也有一些电厂应用于其他部位。对通流部分汽封改造的组合型式及最佳搭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最终实施方案为蜂窝汽封、布莱登汽封与侧齿汽封的组合形式:

布莱登汽封:主机高压平衡活塞5道、中压平衡活塞2道、高压排汽平衡活塞3道以及高中压缸最内侧轴封各1道,共计12道汽封;

侧齿汽封:主机高中压缸各外3道,低压缸前后各4道汽封,2台小机前轴封各9道、后轴封各6道,共计44道汽封;

蜂窝汽封:主机高压缸叶顶汽封11道,中压缸隔板、叶顶汽封各9道,低压缸两侧叶顶各5道、隔板各7道,2台小机隔板汽封各6道,共计65道汽封。

(四)、高调门油动机加装冷却水系统

1.改造目的:降低EH油温,提高EH油品质,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因高调门油动机直接与汽门门体接触,正常运行中油动机壳体温度高达110℃,而EH油油质在高温情况下将迅速老化,这也是造成伺服阀频繁卡涩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改造方案:将高调门油动机加冷却装置,并通凝结水冷却。制造厂新出产机组已进行了改进,许多运行电厂也进行了此项改进工作。

(五)、轴加更换增容

1.改造目的:由于安装的原因以及运行中轴封间隙将不可避免的被磨大,导致轴封漏汽量远大于设计值,导致轴封回汽不畅,蒸汽外漏量大,影响润滑油品质,同时蒸汽被排出系统,造成工质与热量的浪费;原设计轴加风机为卧式布置,蒸汽凝结成的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电机电流大、风机振动大、易损坏等缺陷的产生;原设计为两个回汽口,其中主机与小机轴封回汽先并入一根管子再回到轴加,而管道面积不变,导致蒸汽流动受阻。

2.改造方案:轴加的冷却面积由80M2增大为120M2;轴加风机由卧式改为立式;回汽口设计为三个,将主机、小机回汽、门杆漏汽分别接入。制造厂新出产机组已将110M2的轴加作为标准配置。

(六)、凝泵改变频

1.改造目的:提高凝泵效率,降低厂用电率。凝泵现采用出口调节门调节,效率极低,可以说是在所有调节方式中效率最低的一种,且噪音大、震动大。

2.方案:安装一台高压变频器,采取一拖二方式实现对两台凝泵的控制。谐波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功率因数>0.96、效率>97%;开关质量合格。

(七)、加装凝汽器抽气冷却装置

1.改造目的:将抽气管道中的蒸汽冷却凝结疏出,减小管道中介质密度,降低抽气管道流动阻力;减少蒸汽在真空泵中的放热量,降低真空泵水环温度,提高真空泵的抽吸能力;提高凝汽器真空。

2.改造方案:在靠近空气抽出管处安装冷却装置,利用雾化除盐水把凝结器空气管中的蒸汽凝结成水疏出。

(八)、凝汽器补水加雾化喷嘴

1.目的:现凝汽器补水是在一根Φ159的管子下部打了一些孔,补水通过这些小孔直接进入凝汽器,并且位置较偏,靠近端部,无法与排汽充分混合,以达到除氧及利用废热的目的。通过改造可以减少凝结水过冷度,减少凝汽器热负荷,降低排汽温度。

2.方案:将凝汽器补水主路与旁路管道分开,单独进入凝汽器,并在主路上加装足够数量的喷嘴,确保补水雾化良好。

(九)、加热器水位进DCS控制

1.目的:原设计为基地式调节仪,运行人员无法调节水位,热控调整水位困难,影响机组安全性经济性。

2.方案:通过购置导波雷达、定位器、变送器,将加热器水位引入DCS控制,使水位可由自动或人为控制。

(十)、增加自动疏水器

1.目的:原设计出与热备用状态的节流孔板泄漏量大,影响机组效率;原设计靠水位控制的气动门管径大,经常开关将导致关闭不严。

2.方案:在需要保持热备用以及根据疏水罐水位调节的部位加装自动疏水器,制造厂家提供材质合格的产品。

(十一)、空预器改造

1.改造目的:降低空预器漏风率,同时保证漏风率指标在锅炉运行一个大修周期内基本保持不变,提高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锅炉的燃烧工况,提高锅炉出力,一次风机、引风机电耗下降,提高锅炉经济性和机组增容后带大负荷能力。通过改造,漏风率保证值一年内小于7%,一个大修期内漏风率增大不超过1.5个百分点。

2.改造方案:将现有的密封系统改造为经过特殊设计的固定式密封;在安装时预留转子的变形间隙;且将原径向、轴向的单密封改为双密封等。将原来的24隔舱中间加设径向隔板,改造为48隔舱转子。

(十二)、辅汽联箱

1.目的:优化系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根据DL/T834-2003《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中3.2.1条对疏水安装的规定“疏水管道的安装,应保证在各种不同工况下都有朝着终点方向具有连续的疏水坡度,不应有低位点或比排出端接口标高还要低的管段”。而低辅联箱位于6.3米平面,其所有疏水均向上进入同样位于6.3米的辅汽疏水罐,不满足国家要求,应当整改。

2.方案:取消高、低辅汽联箱,在原高辅联箱位置处设置一个新的辅汽联箱,原高、低辅联箱用户从新的辅汽联箱上接出。

(十三)、热力系统完善改进

1、目的:优化系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方案:主、再热蒸汽系统,抽汽系统、轴封系统、辅助蒸汽系统、疏水放气系统、除氧器系统、凝结水系统等,进行合并、增补及优化。按照国家相关导则、规定执行。

(十四)、本体热力系统完善改进

1、目的:优化系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方案:对大、小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进行合并、简化。优化系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按照国家相关导则、规定执行。

(十五)、增容试验

1、目的:通过试验确定机组具备带320MW负荷能力。

2、方案:汽轮机、锅炉、发电机、主变各主设备以及凝汽器、加热器、除氧器、转动设备等各种辅机等进行全面试验,并模拟冬季、夏季不同工况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承森. 300MW燃煤机组节能降耗增容改造节能分析[J]. 甘肃电力技术(5):11-13.

[2]唐群一. 新安江水电厂1号机组增容研究试验与改造[J]. 华东电力(5):14-21.

[3]朱小令. 应用“提高机组性能技术”节能降耗提高机组出力能力[J]. 2009.

[4]杨海生,常澍平,吴瑞涛,et al. 300MW汽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后的验收试验探讨[J]. 电站系统工程(3):50-53.

(上接第62页)

转型思路的确立也要基于客户价值取向的差异。由于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领域的客户对于电力需求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应当将用户进行分类,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消费价格。差异化的服务从细节满足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的客户需求,差异满足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客户对于产品消费的满意度。因此,客户价值取向和客户的经济水平也是电力企业营销业务部门应当关注的领域。

2.6 业务模型设计

业务模型设计要在宏观设计的基础之上落足当前设计模型当中,根据管理模式的设计理念将宏观设计有效落实到实际情况的业务模型中。业务模型设计与客户价值取向以及差异化服务策略息息相关,核心理念根据客户进行设定,根据客户设计业务定位和业务方向,在全景图价值链的基础之上形成板块化的业务模式,各板块之间形成同和协调的关系,以推进整体电力营销策略方式的转化。

2.7 优化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作步骤,首先要将营销业务设计方案进行落实,其次根据管理模式设计和全景式的营销价值链规划营销业务的发展蓝图,并在此过程中梳理各个营销环节和过程。营销业务方案设计要充分的贯彻价值目标,基于客户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设计业务模型,同时贯彻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将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梳理和优化。此外,优化业务流程也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效率,工作内容的高效分配一方面能够推进营销部门业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8 系统设计

互联网加电力营销的模式必须要用到系统设计的方法,系统设计与IT编程息息相关。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IT设计理念和编程流程。系统设计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内部电网营销的信息进行统和分析与整理,在改进和优化的基础之上能够通过数据精确的分析出客户的需求方向,从而为电力企业的营销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此外,系统设计的应用也能够将设计成果和设计理念有效的应用到员工日常工作过程中,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能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篇文章中关于电改形势下电网企业营销业务转型模式的探究主要描述了业务转型的理念和业务转型的思路两方面。业务转型理念主要围绕客户中心进行解说,而业务转型的思路主要围绕管理模式和业务设计进行解释,不同层次和不同理念的提出希望能够为电网企业营销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从而促进电网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星 .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南方电网战略方向及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苏春宇.深化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研究[J].经营者,2016,430(3):35-40.

[3]杨大晟.浅谈售电侧市场改革与售电企业经营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22):90-91.

论文作者:苏春磊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3

标签:;  ;  ;  ;  ;  ;  ;  ;  

#2机组增容降耗提高铭牌出力实施方案论文_苏春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