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重型字体”工程建设中的作战航空母舰_世博会论文

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重型字体”工程建设中的作战航空母舰_世博会论文

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门参与“重字号”项目建设的作战航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战论文,航母论文,项目建设论文,字号论文,记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力的强盛,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重大改革、重要工作等“重字号”工程和活动(上海市将这六项重要活动简称为“六重”。为叙述的方便,本文统称为“重字号”项目或重大项目)不断呈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大坝、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奥运会、世博会、老城区改造……在彰显国力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考量我们的能力。对档案部门来说,如何与“重字号”项目接轨,作为重大项目的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或仅作为档案资料的收集者,主动融入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去,提高档案部门的参与力、影响力和贡献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档案部门参与“重字号”项目建设的新任务和新探索

“重字号”项目之所以“重”,就是因为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地位重、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比如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力情况和基本建设总体布局,合理确定重点进行建设的行业和骨干项目;[1]重大活动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活动,往往是由党和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承办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宗教、体育、卫生、外事等活动。[2]“重字号”项目建设其内涵已超出了项目本身,一方面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完成,另一方面其自身有重大社会影响,因此重大项目既是科技工程、建设工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

“重字号”项目的档案工作应该说始终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其工作力度正在不断加强。随着各种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档案的重要性已被各级(地)档案部门所重视,纷纷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推动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国家档案局曾联合其他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文件编制及档案整理规范》、《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 28-2002)等,各地区档案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提供了法规性、制度性保障和良好的工作基础。

但基于认识和分析上的原因,档案界的视野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自身的重要性和管理上。我们可以说重大项目档案是土地、规划、市容等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项目使用、管理、审计和扩改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国家和企业合法权益、防止资产流失的有效凭证,是反映区域风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历程的宝贵资源……也可以说重大项目建设档案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如此等等。不过,这些看法只是“就事论事”,缺少从一个更宽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分析档案部门参与和融入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要求与能力体现。

档案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的作用不只是单纯承担项目建设中形成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它应具有更为丰富的活动内容,这也是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社会性工程的本质要求。其实,档案部门也在多方参与和融入重大项目建设,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其丰富的活动内涵和经验积淀我们还缺少关注、缺少总结、缺少提炼。再如,档案领域自2000年以来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不仅为城市发展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抓手;同时也为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接口”,是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接轨工程”。[3]对此作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可以深化认识城市记忆工程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意义;另一方面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丰富内涵、成功经验和实践机制,表明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档案部门不仅“可为”,而且“能为”、“在为”。

二、服务世博——“城市记忆工程”服务“重字号”项目建设的经典案例

上海于2006年制定并启动“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主要通过实施档案资源抢救、馆藏档案数字化、城市数字记忆和档案开发服务四个子项目,旨在抢救性地收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完整记录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为构筑和完善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提供服务。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作为《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档案服务世博会的工作。结合‘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各种档案文化产品及展示上海企业发展档案、上海著名人士档案、上海城市居民生活变迁档案、上海百年名校档案等方式,为筹办2010年世博会服务。开展2010年世博会史料和相关场馆后续利用的前期研究,为世博效益的延伸发挥作用”。[4]

在“渴望成功、书写精彩、期待难忘”的轰轰烈烈办博过程中,上海市档案局(馆)和各区县档案局(馆)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突出“服务大局、奉献世博”这一主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为使世博会档案工作能够做到全面完整,上海市档案局馆领导多次带队,先后赴世博局、世博集团、世博土控公司、世博会执委会成员单位及世博会筹备工作相关单位等进行调研,研究制定“上海世博会档案工作整体方案”,并编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档案工作文件材料汇编》,对世博会档案工作全面规划,制定具体要求,使建档工作有章可循。

——研发“世博会专题档案目录管理系统”,建立各级世博会筹办单位定期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报送世博会档案目录的工作机制。通过市、区县两级分布式管理的形式,建设世博会档案目录中心,实现不同层面、不同范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5]同时建立世博会档案工作网络队伍、组建全市世博档案工作志愿者总队、编制《世博档案工作手册》,并针对不同对象先后举办了世博园区场馆及配套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世博会档案专题业务、世博局档案工作等专题培训,主动应对世博档案工作的新变化,为世博会档案工作提供了体系保障。[6]

——与上海世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历史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围绕上海申办世博历史、世博会对上海发展的意义等课题,以录像、录音方式采访了近30位老领导、专家、政府工作人员,遵循“原生态”原则,忠实记录被采访人的谈话。采访的音像资料与其他世博档案一起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成为上海与世博永久的档案记忆。[7]

——积极提供档案为相关场馆服务。其中馆藏百姓档案——季颖夫妇家庭“豆腐账”入选《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图册;反映上海市变迁的馆藏100多张照片档案分别用于上海馆制作电影和企业联合馆举办展览。[8]

——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共同举办《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览,精选近百件珍贵世博档案实物资料和近200幅图片展出,回味前人通过参与世博会寻求国家发展之路的艰辛,体会今天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共享人类发展成果的光荣。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参观后说:通过参观展览,不仅可以了解世博会,了解中国申办世博会的历史,还可以加深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者的了解。[9]另举办两项世博专题展:《兰台藏珍——清代外国博览会档案图片展》和浦东民间世博藏品展,并汇编《来自民间的世博珍藏》画册。

——举办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作为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常设主题展,引领人们走进历史长廊触摸发展脉络;《上海婚姻习俗展》、《上海著名街区展》等则以新的视点重构历史瞬间,还原生活途径。

——推出《世博新闻导读》丛书。自2006年起,档案局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重要媒体和相关网站上摘录汇编全市范围内有关世博的新闻报道,集成《世博新闻导读》系列丛书。

——出版《城市记忆》系列图书(包括《外滩传奇》《石库门前》《车影行踪》《学堂春秋》《职场丽人》5种),以城市、生活和人为主线,厘清城市发展脉络。

——策划东方讲坛“城市记忆·上海的故事”系列讲座。利用上海文化品牌“东方讲坛”上海档案馆举办点,以上海域市发展为主线,突出百年企业、百年名校、著名人物、城市建设等方面内容,邀请专家学者讲演,追寻上海发展轨迹。[10]

——结合档案馆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开展各种世博主题文化活动。2010年4月24日,举办以“世博,档案全记录”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同时启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与市档案局联合举办的“精彩世博,档案全记录——传递给未来的城市记忆”系列活动,记录世博感受、保存世博影像、传递世博的真实记忆。部分作品作为“民间世博记忆”入藏市档案馆。[11]

——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提出以收集完善世博档案为抓手,推进“城市记忆开发工程”建设,以世博会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抢救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道路、街区、住宅、人物等各种档案材料,完整记录黄埔变迁轨迹。

在服务世博的过程中,“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与世博会紧密交织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正如世博会主题馆部的副部长许润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每一项工作都见证了档案力量!档案伴随各项工作始终,为主题馆成功演绎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

三、城市记忆工程为提升档案部门在“重字号”项目建设中参与度提供的经验积淀

开展“城市记忆开发工程”服务世博,只是上海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典范,在其他省市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地与重大项目建设联系起来,突出活动重心和服务大局意识,有效提升档案部门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参与度。如北京在奥运会前举办的《城市记忆——北京的城门与城墙展》,推出的胡同文化系列展;青岛市档案局在城市记忆工程中围绕重大节庆活动发布《关于加强我市重大节庆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对重大活动档案的监控、管理、移交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威海市为配合中心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如《英国驻华海军与刘公岛》、《百年威海》、《邓肯·克拉克家族图片展》、《城市记忆——老威海档案图片展》等;苏州市制定实施《苏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并将APEC财长会议、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科联大会、国际人口大会、电博会、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活动档案材料及时接收进馆。[13]

客观地说,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最初动因并不是为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而发起的,但它确实为档案部门融入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接入点或实践载体。如果把重大项目建设比喻为一次战役,那么,城市记忆工程就是档案部门参与这一战役的作战“航母”,它既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保驾护航”,也是重大项目建设的“参战舰艇”,其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其一,参与“重字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提供多方位服务。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使档案部门服务“重字号”项目建设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注重事后材料归档接收向事前参与、事中服务、事后奉献的全过程转变,由注重重大项目档案本身向重大项目建设及其相关活动的全部活动记录转变,由单纯地提供收集、保管服务向广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营造文化氛围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是在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前,收集、拍摄项目建设地域空间的原貌,为原环境“留影”,珍藏记忆,感知变迁;二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重大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提供规划、办法、系统、人才培训,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三是通过宣传展览、图书出版、影视网络传媒、专家讲坛等方式,挖掘传播与重大项目建设有关的历史信息,营造重大项目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提升重大项目建设的文化品位;四是广泛记录项目建设与活动过程(如世博场馆建设、世博参观、世博服务、社会参与等),将项目与社会联动起来,在展示重大项目全过程的同时,也为“城市记忆”增添新的内涵、新的风景,以延伸重大项目建设的后续效应。

其二,城市记忆工程往往是“重字号”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构成。城市记忆工程既是城市文化的抢救性工程,更是城市文化的建设性工程。在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中,联动互构。如浙江省多年来力推文化大省建设,曾相继颁布实施《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10年)》、《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5年)、“浙江省文明素质工程”等八项工程(2005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发展战略,努力实践和推动由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档案部门一路跟进,在先后制定实施《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2006年)、“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2008年)等举措的基础上,2011年浙江档案部门推出实施“浙江记忆工程”,“全面打造浙江特色档案文化品牌,变潜在文化资源为现实文化资源,化潜在文化优势为现实文化优势,推动档案文化发展繁荣,为文化大省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作出新贡献”。[14]

其三,城市记忆工程为档案部门参与“重字号”项目建设提供了灵活的实践平台。“重字号”项目建设是各地区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维护大局也一直是档案部门工作的方向和基本要求,而城市记忆工程为实现两者的衔接提供了灵活的实践平台和稳定的实践机制。把城市记忆工程比喻为作战航母,其重要寓意也是指它是一个作战平台,具有移动性和动态性,可以根据档案部门的服务重点和服务方向,灵活调整作战部署,以整体性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发挥零散服务、应急服务难以达到的效果。其具体体现就是各地档案部门把握时机,将城市记忆工程与重大项目建设有机对接起来,实现互动、互利、互推。如上海市闸北区档案局根据闸北区2010年及“十二五”期间旧区改造规划,把“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的重点放到旧区改造上,着重对旧改基地进行跟踪拍摄,并对旧改街区的历史沿革、地理范围、行政隶属、居住户数等基本情况做详细说明。哈尔滨市档案局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八字”发展战略,在全市档案系统启动“城市记忆工程”,跟踪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围绕项目建设形成的归档文字材料和声像资料齐全完整,全面记录城市变化和发展的轨迹。

城市记忆工程是档案部门的“亮点”工程,其意义不仅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在于它创新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实践机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值得发掘。城市记忆工程为提升档案部门对“重字号”项目建设的参与度和融入度作出了探索、积累了经验,也展示了其广阔的拓展空间和深化必要,如何让这艘航母发挥更强的战斗力,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经验凝练和实践创新。

标签:;  ;  ;  ;  ;  ;  ;  ;  

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重型字体”工程建设中的作战航空母舰_世博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