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我觉得在小学科学课中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出结果,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成为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是人教版新课标的一门学科,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有特定的教学单元,而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是某一学科或一方面的知识。还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因此,提高小学科学的地位,重视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作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科学课里,我重视创设兴趣的实验观察,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渠道,又由于很多科学现象抽象、硬化、复杂多变,学生难以想象、理解,也不懂得怎样观察,更别谈探究了,因而在学生兴趣的实验观察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实验观察,更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相结合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和改造,在科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乐于学习,乐于探求,充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探究科学秘密”的金钥匙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这样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能力。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情境才是科学的、有意义的。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再只是为了成绩或者是为了满足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才有可能从根本意义上提升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的态度。
二、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
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而不去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方式。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纪律必须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因为学习氛围更重要。因此,一堂课应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起来,同学之间是否能相互质疑,是否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下进行学习,是否能给教师质疑,也迫使教师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继续学习。
三、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良好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淡化指导的痕迹,要善于投石起澜地训练学生探索的思维,促使学生敢于求异质疑、开拓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质疑问题难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多问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磨难,经受挫折,让他们在矛盾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体验乐趣。
四、注重探究过程,主动参与
知识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探索。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设法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适度评价,使科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锻造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中有收获。
总之,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转变观念,把课堂作为论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竭尽全力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人才而努力,勇敢地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局面和挑战。
论文作者:杨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儿童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