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浅析论文_陈立凤

赏识教育浅析论文_陈立凤

陈立凤 吉林省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 135000

“赏识教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停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王友哭了:“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当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人存在于社会中,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到赏识。我们的孩子呢?他们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人为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赏识孩子”说说容易,但做起来何其难!天下父母、教师哪一个不爱孩子?但千百年来,这爱太沉重太沉重,把千千万万孩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甚至失去自我。许多教育者爱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认为“表扬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恰恰是个性教育。这里的“个性”也包括对孩子所采取的独特的教育方法,而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关于“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班里他们是同学,在家里他们是孩子,在社会他们是公民,是未来的工人、农民、教师,是未来的父亲、母亲。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面的关怀,让他们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使他们不要现在而且将来都拥有终身的幸福。这就是关于“人”的丰富多彩的含义。而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有如此丰富的内容。

充满赏识的教育,是一种民主的教育。“赏识孩子”要求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而尊重孩子的心灵就应该保护而不是扼杀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多一份爱好、多一些修养当然必要,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也不错,问题是这不能以磨灭孩子的个性为代价。从人才学的角度讲,越有个性的人,将来越具有创造性,而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在“赏识”的过程中舒展生长。不要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应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在羡慕别人教育的成功时,更应该赞赏他们的教育探索精神,更应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认为赏识就是教育的全部。赏识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以为面对孩子,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这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习“赏识教育”的精神实质,而不仅仅去学一些做法或肤浅的形式模仿,不但让每一位教育者“赏识你的孩子”,更要让每一位孩子赏识自己。换句话说,要把教育者对孩子的赏识转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赏识,而且让教育赏识自己,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论文作者:陈立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赏识教育浅析论文_陈立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