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和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主力军论文,改革发展论文,充分认识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充分认识和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以推动改革深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一、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党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宪法》第一条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强大而又集中的社会力量。离开了工人阶级,党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依据,国家就改变了性质;没有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安定团结等一切都无从谈起。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依靠”方针,是因为这一方针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依靠”方针,是因为这一方针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必须坚持贯彻落实这一方针。近几年,党中央反复强调这一方针,江泽民同志就贯彻这一方针还提出了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权益上维护、素质上提高的四点要求。我们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以及必要的组织措施,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企事业基层切实得到体现,以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根本的是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认识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没有经济发展,广大职工的利益无从谈起。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压倒一切的。没有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等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没有稳定,就没有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党和国家的阶级基础就会动摇;没有稳定,工人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用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不能实现。总之,改革发展稳定与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二、改革需要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要更加自觉地支持和参与改革
改革是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广大职工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热烈拥护改革,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在改革中把事业推向前进。我国改革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广大职工提高和统一了对改革意义作用的认识,才能激发投身改革的巨大热情,产生巨大的效能;只有靠广大职工的集体智慧、自觉实施,并承载利益风险,改革才能顺利推进,才能将创新的方案设想变成制度现实。广大职工之所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一方面是由于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的动力,最富于首创精神;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须带来我国社会生产力长期、稳定的发展,给工人阶级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需要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对改革的强烈要求和内在动力,激励工人阶级站在改革的前列,投身于改革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工人阶级表现出的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并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积极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的行动就是充分有力的证实。工人阶级不愧为改革开放的先锋,离开了工人阶级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成功。要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改革的目标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必须继续发扬工人阶级在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
广大职工群众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改革使命,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而十分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对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攻坚阶级,闯过这个关口,需要广大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广大职工的意愿和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和“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好不好,做得好不好,根本的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决定国企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必须坚持。特别是在直接涉及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的一些领域,如:转机建制、资产重组、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等,每一步改革都需要广大职工参与和支持。广大职工要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工人阶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积极投身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一切事业和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础。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工人阶级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作出工人阶级的应有贡献。
党的十五大、省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国和全省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全省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积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各项重大措施,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劳动,勤勉敬业,奋斗拼搏,竭诚奉献;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管理,立足本职争先进、比贡献;要踊跃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活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广大职工群众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他们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把积极性凝聚到发展经济上来。这是因为职工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最大的生产力。在我国,职工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以公有资产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由职工群众自己创造的。我们要办好企业,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职工群众的力量。企业的活力的源泉在于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激励职工的能动性,使其发挥内在潜力,是现代企业制度高效运作的生命线,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和可靠保障。具体体现为,深化企业改革,需要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风险和压力需要共同承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需要企业职工群策群力;企业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企业职工理解和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的日趋完善,职工与企业形成为利益共同体,企业公有资产增值,职工收益相应增加;资产运作不良,职工亦承担风险和责任。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关心度、参与度和劳动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发展。但还有部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发挥,达到最佳状态。影响职工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主人翁地位不落实、民主管理弱化、物资分配不公、干群关系紧张、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等等。如何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就是要把广大职工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前者是调动积极性的“三好”,后者是维护利益的“三好”,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职工的积极性是与职工的地位、权利、利益紧密相联的。当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企业基层中得到保障,其劳动又与物质利益紧密相联的时候,其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而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就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又为调动积极性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因为,需求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愿望和渴求,是人们对客观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集中反映。需求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有需求才有劳动和生活,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合法权益是职工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会产生出积极性。为了最充分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协助党委和政府按照两个“三好”做好工作。
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还必须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使其素质与使命相适应。广大职工一定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实际行动从事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化建设、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技能职位正在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劳动者不断从低技能职位向高技能职位转移,拥有更多知识的人才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劳动者知识化的前景更加明朗。广大职工在看到并适应知识经济到来对自己的要求的同时,还要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即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职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择业和就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的价值,从根本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还因为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体现在政治地位和物质利益两个方面,而政治权利的行使和物质利益的享有,都需要有良好的素质作保障。因此,要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引导广大职工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努力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特别是要适应部分职工下岗分流的需要,及时组织本岗、转岗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提高本岗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待岗、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竞争能力。
四、工人阶级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在维护安定团结中切实发挥社会支柱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可能搞建设,更不可能开放和改革。”“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干不成。”因此,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全党全国压倒一切的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了改革和发展。实践表明,企业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基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发挥工人阶级的社会支柱作用,切实做好维护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工作。
第一,要增强职工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自觉性。我国工人阶级一向十分珍惜安定团结,把它视为本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新形势下,工人阶级要充分发挥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支柱作用,就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护高度一致;就要进一步增强工人阶级自身的团结统一,正确对待并勇于承受和克服改革中的暂时困难,为企业、为政府、为国家分忧,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同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同国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总的看来,职工的经济利益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得到增加。但是,人们利益的增加总是有先有后的,有多有少的。对于利益关系问题,党和政府会通过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调节;各级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协助党和政府协调解决,对要求合理但暂时难以解决或要求不尽合理的问题,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要特别注意深入困难企业,了解困难职工的疾苦,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广大职工要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继续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提高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自觉做到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的各种新变化。当前,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这项第一位的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现实和长远发展,直接关系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工会组织要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协助党政做好这一工作。要力争尽快地帮助他们找到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增长技能,自强不息,在党、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努力克服暂时的困难,在再就业和再创业的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劳动关系。近几年,影响稳定的因素很多。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他们打“民族牌”,搞民族分裂,搞“分化”、“西化”。还利用我们当前改革中遇到的暂时困难,比如利用下岗职工的问题来制造新的社会动乱。但大量的还是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劳动关系没有调整好而引发的矛盾。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企业劳动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用人主体由过去的国家招工变成为企业自主用工;利益主体由过去国营,盈亏国家负责变成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了利益共同体;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过去政府统一调配劳动力资源逐步变成为劳动力市场,企业可以择优录用,劳动者可以自主择业;职工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由上下级关系变为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关系。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以及相关的劳动争议、劳动纠纷日益增多等,影响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体现在劳动关系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就要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去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激化矛盾。各级工会组织要通过协调劳动关系的各项工作,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及企业行政处理好新形势下因劳动关系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当前要特别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改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等。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与工人阶级“依靠”方针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人阶级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又决定了工会工作要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工作。各级工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四项社会职能,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发挥职工群众的组织作用,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护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