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科学管理的支撑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管理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思想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的工程技术,对系统(尤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物料、信息、设备、能源等主要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使之组成更为有效和更为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
在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全面系统地应用IE对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欲通过对IE学科、IE在美、日、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我国目前IE发展状况的简要介绍,以期引起企业界、学术界及政府部门等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一、IE的历史、内容和它的基本特性
1.IE的历史简介
I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亚当·斯密的《原富》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的概念,但一般认为标志IE开端的是本世纪初泰勒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此后,IE的发展经过了传统和现代的两个时期。
在传统IE阶段(本世纪初-50年代),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制造业中生产系统局部的设计和运作;研究的重点是“运作和时间研究”、“操作合理化”、“工作地布置”等,研究的方法以经验的定性为主。
在现代IE(50年代-现在)时期,由于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IE从非定量的经验科学中脱颖而出,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系统,研究的领域也大大加宽,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诸如医院、银行、保险、交通等行业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IE的内容
IE涉及的范围极广。根据美国国家标准ANSI-194(1982修订版),它从学科角度把IE领域划分为17个分支:(1)生物力学;(2)成本管理;(3)数据处理和系统设计;(4)销售与市场;(5)工程经济;(6)设施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7)材料加工(含工具设计、工艺研究、自动化等);(8)应用数学(含运筹学、管理科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和数学应用等);(9)组织规划与理论;(10)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发货等);(11)实用心理学(含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评价、人事事务等);(12)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13)人的因素;(14)工资管理;(15)人体测量;(16)安全;(17)职业卫生与医学等。
3.IE的特性
作为一门学科,IE的基本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IE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属于工程技术的学科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技术,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且还涉入到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应用。它为管理提供方法和依据,是一门管理技术。
(2)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IE的应用和发展表明,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IE的第一使命。
(3)IE注重系统中的人的因素,认为人力资源是系统中最富有活力的要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系统效率提高的基本。
(4)IE是系统的综合优化技术。IE从提高系统生产率的目标出发,对各种生产资源统筹分析、合理配置,促进生产系统协调有效地运行,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IE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IE起源于美国,不但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应用,而且很快向其他工业化国家传播,如西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原苏联、加拿大等国家从50年代前后相继开始采用IE。70年代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秘鲁、新加坡、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都开始发展应用IE。发展的结果证明IE对促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腾飞有着密切的关系。
1.IE在美国的概况
美国是应用IE最广泛、最深入的国家。早期IE大师级的人物大多出现在美国,譬如,有“工业工程之父”之美称的泰勒、开“动作研究”之先河的吉尔布雷斯,提倡工作简化(Work simplification)的莫根森、提出质量控制图的休哈特等。进入现代IE阶段后,从MRPⅠ(Material R-equirem ent Planning)、MPPⅡ(M anufacturing Resonrce Planning)、到如今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和美国面向21世纪的制造业战略——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优势一直走在工业工程的前沿。难怪美国人曾说:美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工业工程。
美国社会也没有冷落IE,对IE人才的需求旺盛不衰。据有关调查,在1959年至1968年间,美国各大学工学院授予工学学士数量最多的前五个系是:电机、机械、土木、化工、工业工程。但是,修IE学生增长的速度较其他各系为快,增长百分率竞达46.3%。美国大学开设IE系,1959年是71所,而1968年是126所,增长之速少有专业能望其项背。
2.IE在日本的概况
日本早在20年代就从美国引入IE,但全面的应用是在50年代之后。日本在应用和发展IE的一条重要经验是结合本国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消化吸收引进的IE技术并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如全面质量管理(TQM)、5S活动(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JTT(准时制)和近来许多企业正在推广的TPS活动(Total Productivity System),它们为日本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及加速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在日本企业中,从厂长到工人都知道IE是一门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技术,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方法,而一般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运用IE已成为一种习惯。
3.IE在台湾的概况
台湾地区的大学中,IE系是从1960年以后开设的。如东吴大学(1963)、中原大学(1964)、逢甲大学(1968)、成功大学(1972)。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IE在半导体制造业、资讯业领域的运用不断加强。如今,IE在台湾国科会中是独立的学门,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系统、资讯系统、服务系统、作业研究、人因工程等五个子学门。每年一度的IE学门研究成果计划要览无不反映出IE在促进台湾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与美国相似,IE人才在台湾社会也炙手可热。据有关专家推算,以台湾现有的人口来计算,2万人中就有1人攻读工业工程。
三、IE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简介
我国IE的起步较晚,现有的IE学会设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之下,它成立于1989年,在此之前,我国对有关IE技术的创造和引进或是无意识自发进行或是单项技术的独立应用。例如,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涌现出来的苏长有砌砖法、马恒昌小组;八十年代初期国家经贸委推广的十八项管理技术(价值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等)。后来,虽说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管理工程含有不少IE技术,但它的培养方向侧重在决策层的宏观层次而非作业层的微观层次。
近几年来,IE不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实际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召开了四次IE学术会议(1990·天津,1991·上海,1993·北京,1995·沈阳),引起了海外的关注,台湾、香港、日本的专家学者对IE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在不少省份、地市,均已相继成立了IE学会如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北、沈阳等。
在应用发展方面,IE在不少企业的成功实践赢得了有识之士的认同。仅以机电部10多家试点企业12条生产线为例。在推行工作研究(主要应用模特法)后,10个企业一次性投入76万元,每年可增加净收入2815万元。这些收入的获得一靠本身生产效率和能力提高,产量增加;二是物耗和劳动消耗减少,成本降低;三是操作过程合理化,产品合格率提高而间接所得效益。其中一些成为“老厂不大量投资,运用IE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典型。
当前,我国企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需要外部环境的协调改善,但也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透过以上对IE的简单介绍,我们有理由坚信,全面系统地在企业中推进IE的观念、思想、方法,不失为一条促进管理科学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成稿过程中孙林岩教授、汪应洛教授提供了大量资料,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