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级质量改进的实践及成效论文_张大红

张大红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第二门诊部 河南平顶山 476000)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分级》新标准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实践及成效。方法 调查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科室共接诊的60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护理分级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对护理级别定级的合格率,并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护理级别定级的合格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90,P=0.0000)。结论 《护理分级》新标准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实践及成效良好,可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对护理级别定级的合格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分级;质量改进;护理质量

我国护理分级制度在1954年产生,之后在2009年卫生部对护理分级标准进行了修订。但是在修订的护理分级标准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临床确定的护理分级与患者的实际护理需要不相符合,护理分级的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或者不足[1~2]。为进一步促进合理的护理分级与患者病情相匹配,并且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方式,2014年卫生部正式开始实施新标准的《护理分级》[3]。但是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新标准的《护理分级》的实施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4]。为进一步明确新标准《护理分级》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护理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临床依据,我院对科室接诊的60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科室共接诊的60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护理分级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且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300例患者,其中男186例,女114例,年龄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39.62±8.28岁。对照组300例患者,其中男190例,女110例,年龄为28~53岁,平均年龄为39.21±7.9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施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分级管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①分级质量改进团队建立:在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实施前,首先建立分级质量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管理各项工作的协调与推动,由科主任担任顾问,负责医护之间工作的协调。科室内其他成员作为成员;②护理分级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由两名主治医师对每组的患者病情分级状况进行明确,严格按照《护理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的合格率。将达成共识的护理方式与现行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即为合格;③分析原因,并分析不合格的因素:组内全体成员集中对导致护理质量差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患者自理能力两个方面相关。此外,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对于流程不够明确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原因。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对护理级别定级的合格率,并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评估分析。具体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为: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有基本护理规范、病房情况、个人卫生状况、皮肤及会阴部位的护理等,总分为100分,由护理质控 管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两组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级别合格率分析:观察组对患者护理级别定级的合格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90,P=0.0000)。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国际上将护理分级系统称为患者分类系统,是按照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自理能力组合的原始分类法,另一种是根据患者对于护理的需求,确定护理对应的时数来判定护理级别的因素分类法。我国采用的是原始分类法,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原始分类法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及自理能力确定护理工作开展的级别。多位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护理分级方法笼统、模糊,对于护理分级缺乏量化的数据指标[5]。因此,对于护理分级的量化评定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也成为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护理分级质量的改进也成为改善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中,我院通过分级质量改进团队建立,护理分级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并分析不合格的因素,对总结出的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及质量管控五个方面进行护理分级质量方面的改进,从而提高护理分级的合格率。

本研究显示,采用护理分级质量改进措施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分级的合格率(80.33% vs 92.67%)。

综上所述,护理分级质量改进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改善患者护理分级的合格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彩霞,肖静蓉,周敏,等. 护理分级质量改进的实践及成效[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6):716-719.

[2]曾成姚,潘小兰,林代琼,李长英. 某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护理分级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09):660-662.

[3]谢彩霞,肖静蓉,蔡王婷,周敏,蒋晓华,石荷叶.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护理分级质量改进实证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528-3530+3536.

[4]杨中气.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62-163. [2017-09-03]. 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15.22.084

[5]苏若琼,黄石群,胡敏芝.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指引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分级的应用研究[J]. 循证护理,2017,3(01):82-84.

论文作者:张大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护理分级质量改进的实践及成效论文_张大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