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许彦斐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许彦斐

许彦斐 福建省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362400

摘 要:目前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普及,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大幅度提升,所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逐步成为了中专院校考量毕业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纳入到了考核体系中去。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我国教学和课程改革深化的主要目标,这在全国的教育大会上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所以中职院校也需要相应地建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促进中职毕业生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 微信 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教学活动中对教育信息化起到核心作用的因素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虽然在信息化教学中已经普及了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还是局限于使用幻灯片和投影仪,很少开发其他一些方面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也缺乏相应的互动环节,大部分的教师对设计信息化教学很少注重。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安排更加科学,也可以使现代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利用更加充分,还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优化,更可以使学生学习信息化技术的条件更加优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言也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业成就感提高了,自然能够具备优秀的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中职院校应该注重把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到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现状

为了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会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就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环节,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现有的实际情况相关学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的一个调查环节就是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交流,证明大家都有着很强的信息意识,但是却不注重在线学习的重要性,也很少花费精力进行在线的信息技术学习。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包括电视、杂志、网络、报刊等等,证明大家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只有很少数的中职学生能够对信息的技能进行很好地运用,大部分学生只能很浅易地使用简单的信息技能,甚至对于网上的专业知识获取方式都不了解,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到的知识十分有限,这足以证明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非常的低。大部分的中职院校都开设有大学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课程,学生也都认为这可以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主观上来讲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是为了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有的学生的学习意识是正确的,认为计算机信息技能够帮助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第二个调查环节是分析学生学习信息化的现实情况,调查表明投影仪和幻灯片在教学中有着充分的应用,但是只有半数老师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课件,能够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老师甚至不足三分之一,只有极少数的老师能够利用网络的交流工具和学生进行课外沟通。大部分的学生主观上是希望和老师进行课后交流的,由于教学设计的缺陷以及老师时间和精力的局限,师生之间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有充分的课外交流。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构建

信息化教学模式需要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建立并完善,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教学很少受到空间、资源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因为信息化教学的很多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完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有着很重要的推进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已经很完整了,不仅包含了学习的任务和相应的支持信息,还包括了教学过程中需求的即时性信息资源和相对应的学习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构建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设计过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起到了很强的引导作用,但是对于老师的引导作用却有所忽视,所以要使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就需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非线性,老师的指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师生之间相辅相成,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在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促成学生之间进行团队性学习,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某一个问题的共同探究形成共识。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的重要依据。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当下,信息化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呈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是“互联网+”教育的美妙产物。譬如有段时间,学生带着手机进课堂,上课偷偷玩游戏,为此,学校还出台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命令,但屡禁不绝,当下发展到职专生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因势利导,利用学生都有微信这个现状,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或用微信签到点名,或用微信发布预习作业盒布置作业,或用微信解答学生的疑问,甚至运用微信“上课”。运用微信群上课时,先发布授课信息,时间到点后,老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授讲,之后,学生实时发布疑问,或老师解答,或同学解答。这一方面解决了学校“禁带手机”和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矛盾,另一方面,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地,每逢微信上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又如让学生利用网络编程知识制作动态贺卡再通过email的形式送给老师,接着老师利用网络评价系统来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效果,这也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呈现。此外,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后指导工作,因为大部分学校的课堂实践时间都是不够充分的,所以学生需要更多的在课外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然而学生的课外自主操作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很多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及时的向老师求助,所以老师需要进行课外的在线辅导,课外在线辅导也应当成为一种教学的机制应用到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中去,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需要着重地体现出这一形式,以此促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都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发展,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需求,所以应更加重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去运用教学软件,也不是单一化的建设校园网,老师们为了信息化教学的实现就需要注重计算机操作之外的其他技能。

三、结语

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并促进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着中职学校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不断普及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也是中职生入职后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实际需要。所以中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尽最大努力提供信息化学习的基本条件,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化技术能力。同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加积极地建立信息化教学,并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使信息化教学更加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饶军辉 浅谈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4期。

[2]谢宁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09期。

[3]李兴华 郭书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0年,21期。

[4]百度百科“三通二平台”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emY7ksUuP9Awz7AH8Jg6CmhwudOfWRdF-vTEj8s4xOfRWSccej3Tzv6AFpZK2zjNKMbpcBEtJjK7OXFXiHI8K

论文作者:许彦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许彦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