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论文_王志成

浅谈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论文_王志成

王志成

(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电网运行维护主要是根据电网企业大检修来对电网检修与运行开展双向渗透,进而使得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电网变电运维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努力降低电网变电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文章就简要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策略

一、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分析

1、母线倒闸导致的风险。母线作为设备的总汇合,操作工作量大,要求工作人员操作前做好相关准备,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母线倒闸时变电运行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母线倒闸操作过程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带负荷拉刀闸事故,这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断开线路上的负荷时采用了没有安装灭弧装置的刀闸进行操作。此外,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切换导致的误动现象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是厂家在继电保护装置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工艺及生产质量或者设计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工程中存在着某种不合理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在安装具体继电保护装置过程中,没有遵照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2、电力设备导致的风险。变电设备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设备一旦产生风险点,很可能会引起大范围的风险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设备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设备正常状态和良好运行上。变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不到位就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以变压器的相关操作为例,当进行切合空载变压器操作时可能出现过电压的现象或者当变压器中的空载电压升高时也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效果造成损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需要工作人员小心谨慎,平时注意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工作人员操作管理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电运行管理中的意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事故,不遵守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运行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都是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中潜在的风险点,操作人员是变电站维护的主要人员,任何一个不规范操作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安全问题不仅是电力企业工作的基础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电力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按时进行全面统一的性能检测、环境检测,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老化程度有明确的认知,并分析、整合问题产生的原因。

4、客观环境导致的风险。变电运行的突发意外中,还有一部分非人为的外界原因。高温炎热的夏季和风雪严寒的冬季更应提起注意。夏季高温时导线会受热膨胀,充油设备的油面也会随外界温度的提升而升高,突发雷雨天气时可能会引起地线故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冬季低温则会引起导线收缩,冲油设备油面降低。不同的天气日常变化会对变电运行管理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值班人员提前做好准备,降低因为外界环境导致的风险。

二、电网运行维护管理的技术要点

1、电压调节所具备的无功补偿。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通常会出现无功负荷现象,使得电压存在偏差问题,电力系统的电压受到损失,相关工作者应该根据负荷的变化,科学的判断电容器接入的方式,从而使得电力系统之中由于电压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把电压的偏差控制于适当的范围之中。

2、装设接地线。为了使得管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以最大的保证,避免在其工作过程中出现突然来电问题,应该卸放停电设备之中的剩余电荷,并且将停电线路与停电设备之上的静电感应电压给消除掉,把接地线的停电设备设置于具有存在感应电压或者来电可能性的部位。在开展接地线设置的时候应该使用绝缘棒或者佩戴上绝缘手套,并且由两个人共同开展接地线装设的工作。在开展接地隔离开关接地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由监护人员在场进行看护,一定要先开展接地线端的装设工作,在接触检查通过之后再开展导体端的连接工作。

3、电网变电运行检修技术。现代变电设备通常是在现代化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变电运行检测技术能够对变电运行设备相关信息开展检测及收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把握好变电运行设备工作的状态,对那些具有较高发生率的故障应该制定出适当的措施予以预防。对于已出现的故障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通常而言,变电设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模糊预测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法等,通过科学的分析检测的数据信息,能够对变电设备运行的状态予以及时的把握。

4、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应用地理位置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

扫描仪等,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连接,有效的分析与处理各种信息数据,从而对电网变电运行实现检修的一种技术。比如说:在含油设备之中,对油质和油温开展检查,从而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问题,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对于那些发生的故障,相关人员应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开展处理与分析,从而定位出故障的位置与程度等,进而将变电设备运行的状态给判断出来,使得变电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得以有效提高。

5、智能电网技术。通常而言,智能电网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自动化传感和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电网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还能够使得电网自愈功能得以有效实现。智能电网可以对电网运行的状况开展监测,从而及时的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电网保护。比如说:隔离故障线路、隔离电气元件等,从而使得停电的时间有效缩短,停电导致的经济损失有效降低。

三、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措施

1、母线倒闸过程需严谨认真。母线充电过程中应该采用母联开关向母线充电,在没有母联开关的情况下,首先要确认备用母线完好无损,或者在采用刀闸充电,另外在母线倒闸过程中为防止母联开关出现误跳闸而造成带负荷拉刀闸事故,应该拉开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进行母线操作时还应注意对母差保护的影响,除特殊情况以外,母线操作过程中母差保护需要投入使用。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谨记电压差的问题,因为距离母线断路器越近,电压越小,如果忽略电压问题,很可能在母线开关的触头上冒出小火花,这样就很容易烧伤母线隔离开关的触头和工作面。

2、加大巡视检查力度。由于电力设备引起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这要求在实际操作管理中的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加大对变电设备、操作仪器、传输线路等设施的巡视检查力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排查,在特殊情况下有相对的巡查管理方案,定期进行全面维修,记录档案以便日后分析需要,确保变电运行管理的高效、安全、稳定。

3、将强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相关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技术水平是管理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工作人员的适时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需要树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了解变电运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风险会引发的事故伤害,其次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和变电工作的正常运行。

4、完善管理制度。在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管理中,应该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加大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内容,提高工作人员遵守制度的意识,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其风险控制能力,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具体状况采取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变电运行过程中的高效、安全进行。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中,变电运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变电运维工作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采取一些较为有效的措施,对电网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徐明涛.关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4(27):167-169.

[2]苏静怡.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5(12):269.

[3]陈佳辰.分析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J].华东科技,2014(22):103-105.

论文作者:王志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浅谈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论文_王志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