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改革策略探讨论文_曹明振

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改革策略探讨论文_曹明振

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单县 274300

摘要:健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是搭建完善生态文明机制体系的有利途径。即便当前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结构相对健全,包括综合监管制度、集约利用制度及节约利用制度,但是仍存在着监督体系不完整、市场配置不足、标准规范不严及忽略管控规划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短时间处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及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及需求缺口呈持续扩大的局面,一旦资源利用模式倾向于粗放型则大大加剧自然资源供需矛盾,反而阻碍社会经济长远发展。面临日趋严峻的自然资源供求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理念,实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使资源利用方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将节约管理理念贯穿于资源利用流程始终,能最大限度降低水资源、土地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强度,大大提高利用率及经济效益[1]。同时,搭建健全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是落实中央文件具体要求的集中体现,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利用瓶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手段。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改革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的应用现状

1.1管控作用削弱

从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应用情况来看,各个单位普遍存在资源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性及衔接性不足的问题,促使资源规划丧失原本源头严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资源统筹的职能,难以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2]。例如:以土地资源为例深受其投资建设或资源开放等统筹性不足的影响,盲目开发地方区域推进城镇化建设,造成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出现重叠散乱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率,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同时,资源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效力相对薄弱,其规划调整总体严肃性远远不足,一旦执法监督力度较弱则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资源规划执行效果。

1.2缺乏标准规范

通常情况下,搭建内部结构有序合理的标准化体系是保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果的前提条件,但是总体角度来看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中缺乏调查评价等方面标准,特别是覆盖资源开发利用时尚未监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且部分行业用地指标编制尚未完成,促使用地量较大的公共设施或公益性设施建设用地标准始终处于空白状态[3]。此外,农村宅基地标准、土地复垦整治标准及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仍存在着薄弱环节亟待强化,一旦更新速度不够及时则可能出现资源利用标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况,甚至不同区域相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着明显差异性。

1.3丧失决定作用

目前我国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尚未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其现状产生原因相对复杂,与尚未搭建科学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或资源取得保有成本相对较低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促使资源浪费、资源滥用及资源多占等问题屡屡发生[4]。同时,即便海域、矿产及土地等资源基本实行有偿取得机制,但是仍存在着协议出让等非市场性行为,尤其是海域使用方面问题相对突出。例如:以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为例往往倾向于结合矿产种类分别予以0.5%至4%费率计征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起步计费率相对低下,不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直接影响国家所有者权益,无法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1.4缺少考评机制

GDP作为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推行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核心指标,缺少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关内容,无法约束部分官员急功近利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受传统政绩考核机制的影响,部分地方官员执政方针方面对于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考虑相对较少,格外重视自身任期内经济发展效果,促使出让自然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通过行政配置资源等方法招商引资大大增加地方GDP,导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作用被严重削弱。此外,自然资源利用期间地方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对于违法或忽略节约集约利用行为的惩罚力度远远不足。

2.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的改革策略

2.1突出控制作用

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全面提高各个单一门类资源规划科学性及协调性为前提条件,突出长远规划对于约束资源利用的作用,严格控制资源利用总量,预防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超前及盲目投资所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真正意义上做到维护长远规划的严肃性及权威性[5]。同时,针对无任何充分理由随意调整规划行为的情况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搭建资源规划管理机制及实施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动态评估及监管修编等机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利用资源的合理需求。此外,做好各个门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流程及标准需求的划分工作,不得脱离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具体情况,修订全新利用标准。

2.2引进约束机制

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灵活利用“金、费、税、价”等经济性杠杆,持续完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突出其激励约束作用,通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及大力推广土地二次开发等方法全面清理各种闲置用地,利用设置税费减免、矿业权及发展规划方案等手段激发矿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热情及动力,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选矿回收率及开采回采率。同时,重视森林采伐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规范企业森林资源采伐流程,灵活运用各种采伐手段,严格控制采伐区域及采伐强度,特别是国家级重点林区明令禁止全面森林砍伐,有助于恢复生态功能。

2.3优化考评流程

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增量及存量并重的工作原则,制定健全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囊括执法监督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及规划执行力度等考核指标及相关评价方法体系,促使评价考核结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及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引进相应的考核奖惩方案,即对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果良好的区域及单位予以精神荣誉方面表彰,设置相应的资源利用指标及用于资源利用、工程项目恢复等方面资金奖励,充分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的作用。此外,扩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即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标为前提条件,着手开展评价考核、定额标准及规划计划等方面工作,初步形成相应的制度框架体系,但是与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所提出的要求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视为保护环境的有利手段,通过强化监督、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及严格准入等方法落实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进一步推动其制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崔丽,常戈群.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业务框架初探[J].中国矿业,2018,27(06):57-61.

[2]张富刚.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协同创新[J].中国土地,2018(02):33-35.

[3]谢花林,舒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17,45(17):12-17.

[4]马永欢,吴初国,苏利阳,林慧.重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7):757-765.

[5]石吉金,林健宸.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改革策略探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08):34-36.

论文作者:曹明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我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改革策略探讨论文_曹明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