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探究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癌症晚期患者68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晚期癌症;临终期;情感障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99-02
临终的癌症晚期患者是一个治愈无望、预计生存时间仅为 3~6个月的特殊社会群体,该人群常有巨额治疗费用负担,病程长,心理、生理均承受巨大痛苦。癌症晚期患者在临终前的心理、生理改变与其他临终患相类似,但也具有其自身的不同点,疾病发生较为突然,进展迅速,且疼痛较为剧烈,有明显的恶液质,对疾病存在较多的恐惧及心理负担,同时,患者受到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社会因素的限制,心理反应不尽相同,表现形式更是复杂,而临终患者对于尊严的需求更高,对爱与关怀的渴望均相近,护理质量也需要相应调整,针对此种现状,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癌症晚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心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68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癌症晚期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为(61.3±5.6)岁。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为(61.6±5.3)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医师要求为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定期更换穿单位。研究组:除基础护理外还应增加情感护理(1)主动接触:患者入院后即开始病情资料的询问及评估,主动介绍责任护士与医师,做好疾病的宣教,告知疾病相关的发病机制,治疗计划、步骤、原理、目的,根据患者的习惯、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接受合理建议并改进,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解或疑虑,给予解答。(2)尊重: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始终表示出诚恳的态度,始终秉持着诚恳而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应细心、耐心,操作应精心,与患者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并给予更高标准的护理。(3)人际交往与环境:维持良好的人际是保证患者精神振奋的基础,引导其与病友之间的互动,开展各项活动,应用花草点缀病室,维持稳定的温湿度,降低噪音,播放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培养兴趣,如下棋、画画等,始终保持愉悦的态度。(4)移情: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开展娱乐项目、组织患者打牌、下棋、养花等。(5)鼓励、亲情支持:日常对患者表示出关心,与患者沟通交流,并注意倾听,适当应用沉默、眼神、抚触向患者表示安慰,鼓励、赞美患者,为患者提供情感宣泄的平台,并嘱咐家属给予陪伴、亲情上的支持,维持温馨的氛围,注意给患者适当的自由空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遵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1]:(1)轻:50~59分;(2)中:60~69分;(3)重:≥70分。遵照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2]:(1)轻:53~62分;(2)中:63~72分;(3)重:≥7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负性情绪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
表 两组负性情绪情况对比(n=34,分)
3.讨论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癌症患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多数患者在发现治疗时已处于晚期,对于死亡及治疗的恐惧感是不可避免的,临终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相关情绪,丧失了角色、情感方面的功能,不良情绪的产生致使内分泌平衡被打破,加重的病情,生存周期随之缩短,传统的护理对临终患者心理方面涉猎较浅,且笼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理层面,忽略了临终患者的特殊心理情感需要[3]。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则对传统护理很好的进行了弥补,由上表可知,通过为患者提供信息资源平台,使患者对治疗、疾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心理准备,了解疼痛的原因,降低恐惧感,有较好的应对心态;临终患者在交往方面存在一定障碍,自闭,通过开展多样的娱乐活动能够增加患者间的交往,增加接触,降低孤寂感,日常的关心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通过倾听、角色互换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缓解压力,并以兴趣转移注意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将心理护理融入单一的药物治疗,结合情感、心理上的暗示使患者不健康的心理得以纠正,对症施治,从而事半功倍的达到理想效果。
有相关研究显示[4-5],心理干预的应用增加了临终患者的满意程度,舒缓了负性情绪。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与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一个更高标准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情感上的需要,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且人性化,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负性情绪及精神压力上得到好转,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总结上述可知,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介入,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舒适与满意的服务。心理干预缓解了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了焦虑、抑郁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和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护理服务理念,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殷英,曹蕾,龙小芳等.护士护理癌症临终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79-4482.
[2]鲁月琴,仇蓉,吴琦珣等.癌症临终期患者人文关怀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41-1243.
[3]强万敏,郑瑞双.尊严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及对我国临终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49-952.
[4]张丹,佟艾玲.34例癌症晚期患者施行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1,35(1):70-71.
[5]张国琴.人文关怀服务在临终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6-77.
论文作者:常鑫,黄英凡(通讯作者),陈丽君,劳永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患者论文; 临终论文; 心理论文; 癌症论文; 晚期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感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