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斜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论文_赵晓丽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天津市 300110

摘要:斜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桥梁施工中关键技术问题,并重点阐述了主塔施工工艺,本文对同类桥梁施工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

1 引言

斜拉桥具有建筑高度小、跨越能力大等优点,在我国大跨桥梁中被广泛采用。同时由于其造型新颖、外形优雅美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在城市景观桥梁中也有较多应用,已成为景观桥梁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对景观要求较高的斜拉桥设计中,设计师们往往根据斜拉桥自身结构特点,在桥塔及斜拉索的布置上做文章,使其能够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此类桥梁造型复杂,施工工序多,对质量及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一座大跨斜独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并对施工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2 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城市跨河桥梁,由主桥及引桥组成,主桥长295m,引桥长35m,桥梁全长330m,全宽41m。主桥为斜塔空间索面斜拉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具体跨径布置为:40m+160m+95m=295m,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总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桥梁立面布置示意图

主塔为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A字型,顺桥向向边跨侧倾斜75°,桥面以上塔高110m。主塔沿高度方向分为下塔柱、中塔柱及上塔柱。下塔柱采用实心矩形断面,高11.5m,中塔柱分为两肢,均采用薄壁箱形断面,索塔竖直方向高85m,上塔柱为单肢,采用薄壁箱形截面,高度为18m。

一般位置主梁采用钢结构,梁高2.5m,塔墩梁固结处采用混凝土结构,梁高2.5-3.5m,塔根处混凝土主梁全长40m,其两侧各设置3米长钢混过渡段,引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成品索,标准强度1860MPa。主跨侧共设置12对斜拉索,呈扇形布置,边跨侧共设置8对斜拉索,斜拉索两端均采用冷铸锚。

下部结构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承台,主墩承台接主塔,辅助墩承台顶接混凝土墩柱,辅助墩墩顶及桥台盖梁顶均设置盆式橡胶支座。

3 施工重点与难点分析

(1)河道内桩基施工

由于本工程桥梁位于新城起步区,两面环山,中间隔水,没有道路可供通行,1#、2#、3#墩桩基都在河中,因此施工期间如何进行道路平整,河流填充,保证桥梁施工的畅通为本工程增加了难点。由于河道地层分布不均匀,桩基施工护壁难度大,极易塌孔,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钢箱梁施工

本工程钢箱梁的制作及现场拼装的进度与质量,以及设计安装钢梁支撑栈桥体系是本工程施工重点。

(3)现浇混凝土主塔

本工程索塔为高110m的薄壁空心结构,横纵桥向均为倾斜面,且截面尺寸逐渐变化,结构形式复杂,施工支架、模板的设置及砼的浇筑均存在很大的施工难度。主塔内设置预应力,而且有严格的张拉顺序,索塔预应力束张拉和注浆是施工控制的重点。索塔内斜拉索齿板的施工精度是本工程索塔施工的重点。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索塔下承台混凝土浇筑及下塔柱混凝土浇筑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合理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产生是施工的难点。

(5)施工控制与沉降的观测

本桥作为斜塔空间扭索双索面斜拉桥,施工过程涉及体系转换,施工控制与沉降的观测是本工程突出难点之一。

4 主塔施工工艺

4.1 施工方法

主塔施工时可分为下塔柱、中塔柱和上塔柱,其中下塔柱高11.5m,中塔柱高85m,上塔柱高18m。

下塔柱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中塔柱及上塔柱采用爬模施工法。施工时爬模重量按单塔每套滑模重40t、双塔合拢后每套滑模重50t考虑。在塔柱左侧设置塔吊,便于提升滑模模板和进行塔柱混凝土浇注,塔吊高度满足主塔施工高度要求。塔柱内设劲性骨架,方便爬模模板及拉索导管定位,劲性骨架采用Q235B型钢现场焊接形成。为控制主塔在施工过程中的横桥向变形,主塔在施工的不同阶段采用设置主动水平支撑方案。中塔柱和上塔柱施工可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主塔浇筑至桥面以上20m时,架设第一道临时横撑,并施加预顶力;

第二阶段,主塔浇筑至桥面以上40m时,架设第二道临时横撑,并施加预顶力;

第三阶段,主塔浇筑至桥面以上60m时,架设第三道临时支撑,并施加预顶力;

第四阶段,在两主塔合拢之前,架设第四道临时横撑,并施加预顶力;

第五阶段,主塔合拢,拆除临时横撑,完成主塔的施工。

4.2 模板施工工艺

(1)液压爬模系统

主塔施工时外侧模板采用ZL-QPMX-50型液压爬架附带木梁胶合板模板体,QPMX-50型液压自爬模体系的爬升系统主要包括:预埋系统、导轨部分、支架部分、液压系统。

(2)爬模设计及分段形式

本工程主塔为空间斜塔,顺桥向倾斜角度为75度,横桥向倾斜角度为83.334度。双向倾斜的结构特点给液压爬模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施工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受力特性,做好液压支架系统的设计。针对工程特点,结合类似工程实例,确定索塔标准浇注高度为4.5米,桥面以上塔柱共分25个浇筑节段,共分45次浇筑混凝土4224m3,每次平均100m3。(3)爬升工艺流程液压爬模是以液压为动力,通过油缸提模提杆双作用,使导轨与架体实现互爬,整个爬升过程均不需要任何其他吊升设备。具体工艺流程为:混凝土浇注完成→拆模后移→安装附墙装置→提升导轨→爬升架体→绑扎钢筋→模板清理刷脱模剂→埋件固定模板→合模→混凝土浇注

4.3 塔吊及施工上下通道布置

本工程塔柱钢筋、模板、混凝土及索导管等各种预埋件施工,均需采用塔吊配合进行,塔吊高度要满足主塔施工高度(自承台以上117.5m)要求。由于塔吊较高,需要设置多道连墙件与塔柱两肢相连,以增强塔吊稳定性。经多因素综合考虑,塔吊个别连墙件的一侧只能依附在索塔以外的某个点上,又考虑到索塔施工需设上下通道,确定把塔吊个别连墙件与上下通道连接,并在同一高度与塔柱连接,形成稳固体系。

4.4 主塔砼施工

由于塔柱为C50混凝土,塌落度宜为14-16厘米,初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混凝土由现场搅拌站生产,其中塔柱高30m以下部分拟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浇筑,浇筑速度为40m3/h,两塔肢混凝土对称进行浇筑。塔柱高30m以上部分拟采用塔吊进行塔柱砼浇注,此部分塔柱每节浇注方量约为100m3左右。

4.5 主塔砼养护

养护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使其表面维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保证内部充分水化,促进强度不断增长的重要环节。为确保索塔的施工质量,采用塑料包裹及洒水养护的方法。

5 结语

斜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一座大跨斜独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并对施工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可作为类似桥梁施工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立础.桥梁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斜拉桥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斜拉桥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赵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大跨斜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论文_赵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