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珠算,练心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珠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算盘的基本认识与读珠
1.认识算盘
家长可准备一只如图一的算盘。由框——梁——珠——档的顺序向幼儿讲解算盘各部位的名称。然后一边念儿歌,一边指着算盘,帮助幼儿生动形象地认识并记住这些名称。
算珠歌
一把算盘两层楼,
楼下住的是下珠,
楼上住的是上珠,
四颗下珠4个1,
一颗上珠1个5,
上珠要比下珠多。
注意:▲儿歌是辅助孩子记住算盘的各种名称,而非为了记住儿歌。
▲此活动不宜反复进行,孩子会感到乏味,一般3~4遍。
2.练习拨珠
按图二至图七的顺序依次教幼儿练习,并告诉孩子每个拨珠动作的名称(详见每幅图)。
在拨下珠时,告诉孩子每一粒珠代表“1”; 拨一珠时告诉孩子上珠一粒代表“5”的概念,而且在下珠不够时才用上珠的规律。
3.拨珠读数
此部分是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算珠是如何表达数字的,也让孩子形象地感到每拨一珠就有量的增加,从而轻松地、准确地掌握每个数字概念。
准备40~50根牙签或火柴棒。
步骤一:家长在算盘的梁上定上“百、十、个”位。
步骤二:家长出示火柴棒,孩子拨算珠。
▲家长出示2根火柴棒,孩子拨珠(见图八)。
▲家长增加5根火柴棒,孩子加拨上珠(见图九)。
▲家长再增3根火柴棒,孩子进位拨1珠(见图十)。
家长可向孩子解释:这十位上的一珠表示一捆火柴棒,家长可将10根火柴扎成一捆,放在“十”位的上方。
以下的拨珠读数可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大数字如:
二、学珠算
此部分的目的不在于如何系统地学珠算,而在于帮助孩子形象地掌握计算过程中的进位与退位。
6岁的孩子基本会10以内的加减。运用珠算, 可以让孩子轻松地进入10以上的加减运算。
1.上下珠够的情况下加减
例(1):家长示范1+3(见图十三)
让孩子读答案“4”
例(2):3-2(见图十四)
让孩子读答案“1”
让孩子练习:2+2
1+5
8-3
7-5
在孩子掌握的情况下,家长可在算盘上拨11+12、23+21,分别让孩子读出答案:“23”、“44”。以提高孩子计算的兴趣。同时让孩子发现拨珠、计算是从左到右的规律。
2.上下珠不够情况下的加减
例(1):家长示范4+2(见图十五)
并告诉孩子当下珠不够时,拨下上珠。
例(2):5-1(见图十六)
让孩子练习:3+2 4+4
5-2 6-3
可以再选:44-11、25-4等题,提高孩子兴趣。
3.进位、退位的加减
此部分比较难学,同时也很重要,家长可放慢速度讲。
例(1):家长示范6+5(见图十七)
告诉孩子在“十”的定位点进一珠表示“10”
例(2):10-7(见图十八)
例(3):5+7(见图十九)
图十九 挑“5”托“2”进“10”
这里有两个分解动作,第一挑“5托2”,第二进“10”。(见图二十)例(4):12-6
也有两个分解动作,先退“10”;后拨“5”减“1”。
让孩子练习:5+85+9
6+77+7
12-6
13-6
14-7
11-6
注意:此部分要让孩子学牢固,对以后的多位数加减及心算都有好处。
三、练心算
这是学珠算的目的,但必须在珠算熟练的基础上,让珠像内化成心算。
在学珠算中期,可培养孩子记数,如记电话号码、车牌号,可以先从3位数记起,逐渐增多。
在心算时,要求孩子静心闭目,脑中出现算盘图像。然后家长报数,孩子在脑中拨珠,从左到右,从简到繁,随着珠算活动的加深而逐步加深。
有一首儿歌形象地写出了心算的过程。
人坐定,心要静,
小小算盘装脑中,
听报数,脑拨珠,
脑中算珠上下动,
听完报数报答案,
心算本领显神通。
插图/黄维君
标签:算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