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创新艺术
胡兴国 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 247100
摘 要:在全面实施新程标下,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现代教学艺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亦可用眼神、微笑、动作以及美术知识来向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成长性传递信息。因而,语文教师必须走进新课程,体现新理念,使现代教学创新艺术无限延伸到教书育人之中。
关键词:心灵的窗户 友谊的纽带 知识的标志
课程内容改革的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重要举措。其必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具体的体现,然而,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必然替代陈旧的教学方法,然而,现在的课堂仍留有很多细节已被我们教师所冷落,倘若教师不以创新的教学手段大胆驾驭到课堂之中,定会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堪设想。
一、眼神是打开心灵的窗户
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好奇、善动、奔放等表现尤为突出,自控力往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些特点,一个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必需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艺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如何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呢?我认为以眼神来作为师生情感的纽带,这种方式可以情系学生的心灵,能迅速地接受老师的诚爱。若教师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动辄鲁莽,破口大骂,甚至直视凶神,这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分散学生的思维;不仅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同时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紧张,秩序紊乱,有失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语文教学艺术呢?我认为,教师对那些在课堂上有“越轨”的学生要用变化的目光,如:用警告、提醒的目光折射到学生那里,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信息”时,他们自然会领悟和忏悔;若用温和、赞许的目光传递到学生中间,他们自然领会到老师的用意,这时,师生的情感也随之融融,产生共鸣。所以,课堂上,教师如能通过以眼神“打开心灵的窗户”的方法,既唤起学生的热情,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微笑是情系友谊的纽带
如今,新课程具有时代的特色,涉及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表现多能化。我想寓乐于教是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乐的特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面带微笑,视生为亲,和睦相处。为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表情要洞察秋毫,一丝不怠,不要似如《孔乙己》文中描写的掌柜模样——凶煞。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情露于表,给学生心理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柔合,使愉快教学方法达到最佳艺术效果。如何让这种教学手段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呢?如:在学生接受甚多较难的新知识时,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分寸,表露一丝微笑,细加点化,这样既能活跃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消除大脑的疲劳感,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易受,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摆出盛气凌人、自高自大、自我威严的样子,那么,友谊的纽带不仅不能系住学生的心,相反,教师在学生评价中也大大折扣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微笑溢于学生的身心。
三、动作是传递知识的标志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递知识呢?我的理解,语言是传递信息,动作才是传递标志,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此话不无道理。可见,教师动作表现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作表现恰当,不仅促进语文知识的点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如《社戏》一文中写到双喜等孩子们划船的一系列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表现,让学生体会一群农家少年活泼、聪明、淳朴、熟练等诸多的知识,把握文中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变抽象化的知识为具体化的形象,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各种问题,倘若教师一味说教,满堂灌输,学生可能听之乏味,产生厌学的情绪,使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必然造成分离。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以动作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失为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化。
四、美术是印象知识的直观
现代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备有图文并茂的画面,集文章的知识点表现在色彩、线条图形上,这些画面带有很强的直观性。作为语文教师应备有美术知识,因美的形象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产生审美的观点。语文课常触及到这个知识的典型性、直观性,而一些形象、直观的图形往往是靠教师根据语文知识的需要创设一些图形画面来渲染有感染力的情境和教学氛围的,使学生能很快投入情感,进入作品境界之中,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这比“满堂灌”更胜一筹。
如《济南的冬天》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幅能生动地表现济南城温情的画面,让学生感悟到济南的天、山、水的特点,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由此可见,美术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学中良多趣味的艺术特色,也是印象学生获得知识的直观感。
论文作者:胡兴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动作论文; 艺术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