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仁县民族中学 651400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曲《感恩的心》震撼了多少人的心,让真情温暖了每个人的心田。这说明了什么?除了词曲之功外,社会上感恩心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人们迫切需要感恩的心。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现代青少年很少有回报父母的思想,这体现在孩子感恩思想的严重缺失。现在的青少年唯我独尊、自私任性,坐享其成,牢骚满腹,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青少年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
感恩就是在他人、社会或自然给自己带来了恩惠和方便之后,在心中产生感激情感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即知恩图报。造成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源于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教育。迷恋于网络、电视的青少年与他人的接触少,缺乏互帮互助的体验。不受他人之帮助,自然就没有感恩之心。即使是受人之惠,不说谢字的大有人在;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没尽养育职责而仇视亲人的大有人在。其次源于家长。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人们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孩子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觉得长辈付出他们接受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自然也就不会感恩。公交车上,爷爷站着,孙子坐着;公共场合,孩子打骂长辈;孩子在家里摔东西,不吃饭,家长笑脸相陪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来自我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时下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模式,但奖罚排名制度的存在说明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所以学校的品德教育只是个空架子,完任务式的思品课根本谈不上情感教育,从而导致青少年学生情感苍白、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他人。在校园全面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有助于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社会价值观形成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感恩教育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我觉得此解释有所不足,应为对所有的恩惠表示感激。培养青少年感恩之心的方式方法很多,在此我们只说说初中语文教学中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面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恩之心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立足于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感恩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立足教材,让学生知恩。感恩教育首要是知恩,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资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识恩、知恩。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就是围绕着“感恩”主题来组材编排的。
(1)养育之恩。初中语文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语文教师在研读教材,决定教学重难点时应当挖掘出这些真挚深厚的感情和倾心一爱,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的品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培育之恩。初中语文教材也多方面展示了老师的培育之恩情。如巍魏的《我的老师》中蔡云芝老师对“我”的鼓励,我的梦中寻师;《再塑生命的人》中沙丽文老师开启了海伦的智慧大门,海伦对老师的感激;《藤野先生》中没有民族偏见意识的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严格要求,先生对恩师的怀念……教材中这些动人的师生情感会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变得充实。
2.深入品味,让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就要感恩,也就是让学生对所受恩惠心存感激:
(1)感激父母,懂得珍惜生命。要让学生明白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2)要学会承担责任。日常生活中起居自理,这是一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学过《金色花》,要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从《羚羊木雕》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责怪父母的层面,还应担负起与父母沟通的责任。
(3)学会和谐相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与自然、他人、社会和谐相处,自己才会幸福快乐。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品读文章结尾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美丽的仙湖消逝,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思考,明白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3.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报恩。感恩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报恩,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对父母社会的感恩之情。如通过写作让学生抒发感恩之情。比如,给妈妈写一封信,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给老师写一封首诗,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实际行动来报恩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步增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尽的责任。
论文作者:文永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青少年论文; 父母论文; 之心论文; 感激论文; 孩子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