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冲击对国际法时效制度演变的影响分析
汪 颖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5)
摘 要 :国际法中的时效制度是一种存在于理论中的法律概念,是法律学家为解决国家间领土等利益所有权纠纷而提出的。时效制度争议的焦点是取得时效在国际法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取得时效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有较大适用性,特别是有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际法取得时效理论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其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变。本文通过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国际法时效制度的历史演变,归纳出西方文化冲击对国际法时效制度演变造成的影响,以达到认识国际法时效制度本源的目的。
关键词 :时效制度;国际法;西方文化;演变进程
国际法中的时效制度是一种存在于理论中的法律概念,是法律学家为解决国家间领土等所有权纠纷而提出的。时效也称为取得时效,是一种界定争议物所有权的方法,广泛用于各国的国内法中。然而国际法中的时效制度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存在两个派别,一个是以大陆法派学者格劳修斯为代表的实在法学派,另一个是以英美法派学者法尔泰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争议的主要焦点是取得时效在国际法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实在法学派的观点认为国际法中不存在取得时效,但承认国际法中存在远古占有;而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认为国际法中存在取得时效。从实际情况来看,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是承认取得时效的,这反应出在国际法中取得时效有其存在的价值。取得时效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有较大适用性,特别是有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际法取得时效理论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其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变。西方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很大,其奉行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以及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等观点,对其它文化带来的冲击十分明显[1]。在国际法时效制度的演变过程中,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不容忽视。近现代以来,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以及霸权主义盛行,对国际间的公平公正造成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国际法时效制度的历史演变,归纳出西方文化冲击对国际法时效制度演变造成的影响,从而认识国际法时效制度的本源。
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为开展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这正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
1西方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1奉行法律自由主义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推崇仁义礼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秉承着不夸张和不出风头的基本原则,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更重视个人意识,追求自由和权力,崇尚独立和冒险,喜欢以实现个人利益来彰显个人价值[2]。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中个人意识大于群体意识。个人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的生活环境,更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个人主义带来的结果是法律自由主义。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个人的利益,法制的基础是人权保障,造成的结果就是西方普遍奉行法律自由主义,对法律采取选择性遵循。
1.2强调以利益为重
中国文化着重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应当为集体利益服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从个人利益出发。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当自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是谈不上实现国家利益的。这种倾向造成了西方文化中利己主义严重,西方习惯于输出自己的价值体系,认为西方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利己主义加上自大,导致的后果就是殖民主义的产生。西方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普遍采取的态度不是合作,而是将自身利益放在最前。
1.3行为表达方式直接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人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一般来讲,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更喜欢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这样能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按照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他们往往抛开所有的面子和自尊,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直接坦率的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做事习惯于直截了当。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办事效率。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的处事方式也是如此,很少顾及他国的感受,习惯于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为了达到目的会采取直接的、并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这在国际上通常表现为单边主义[3]。
2国际法时效制度的历史演变
2.1兴起于殖民时代的利益分配需要
法律自由主义,可以认为是西方国家利己主义的必然结果。从西方国家在国际上的表现来看,对国际法的选择性适用现象十分普遍,美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例如在处理海洋利益争端上,美国的法律自由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并不是《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国,其奉行的是全球利益,要求保障其航行自由,但是又要求他国遵守《海洋法公约》,经常以此来指责相关国家,这种对国际法的选择性利用就是法律自由主义与极端利己主义的最好体现。国际法时效制度与《海洋法公约》有相同的遭遇,在西方国家面前,时效制度不过是方便在世界范围获取利益的工具,时效制度是否有效,取决于相关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2.2有利于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普遍共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领土边界的争端在世界范围还广泛存在,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十分惨痛的记忆,人们对和平的期望值在历史上达到顶峰。主动消除领土边界争端成为很多当事国家的主动行为,国际法时效制度在解决这些争端中的作用逐步显现。有别于远古占有,时效制度的占有时间限制一般不长,难以被认可和接收,因此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当事国家必须要通过让步和妥协方能达到目的。时效制度的应用为国际环境的持久和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解决了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秩序平衡过程中,时效制度在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边界争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并不能证明时效制度能够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这是由时效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从当前世界上仍然存在的领土边界争端中可见一斑。时效制度需要当事国家相互妥协,前提是这些争端需要持续达到一定的时间且不是很剧烈[6]。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等持续不能得到解决,除了有民族宗教因素外,还与国际法时效制度难以适用有关,且与国际法中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原则有一定的关系。
2.3现代情况下难以被广泛应用
都在一个社区住着,老伴和那位女士的关系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我虽然不过问(因为过问也没用),但这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今年,我提出换房,离开这个地方,老伴刚开始不答应,后来儿女们介入才算搬了新家。
3西方文化冲击对国际法时效制度演变造成的影响
今天,当我们地方立法机构及立法工作者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深入思考地方立法如何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履行什么新使命新任务等系列新问题时,确有必要按照栗战书委员长推动地方立法工作与改革同频率的指示要求,通过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坚持立法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凝聚各方智慧,从而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国际法产生于西方文明环境中,时效制度的演变也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至今的。从国际法时效制度的演变过程来看,适应与否主要取决于西方国家利益观念的导向[7]。西方文化冲击对国际法时效制度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法律自由主义影响时效制度的有效性
19世纪工业革命为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发展成就,加上帝国主义的兴起,西方国家掀起了殖民瓜分世界的热潮。在世界资源争夺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间出现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多,冲突不断加剧并走向战争的形态[4]。在19世纪末的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之间的边界争端中,美英两国为避免冲突升级,签订了《英美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在50年期间的不当占有或时效应该产生所有权。”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明确承认取得时效,并在往后的国际仲裁中被广泛引用[5]。可以看出,国际法时效制度自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被广泛的采用,而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给了国际法时效制度发展应用的机会。
3.2利益至上原则影响时效制度的公正性
受利己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利益至上原则,在获取自身利益时通常不计较方法手段。利益至上的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危害是很明显的。一是造成强权霸权的横行,给弱小国家造成现实的威胁;二是制造紧张的国际关系,为争夺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的情况屡见不鲜;三是破坏国际法的公平公正,破坏良好的国际环境秩序。帝国主义就是在这种利益至上原则上产生的,其对世界资源的掠夺给其它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际法时效制度在解决争端的作用发挥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强国对弱国话语权的剥夺,使得时效制度无公平可言,反而变成强国对弱国进行掠夺的法律武器。
3.3直接的行为方式影响时效制度的权威性
西方文化中的直接的行为方式在对待核心利益问题时甚至表现为粗暴,这一特性在国家层面来说表现为习惯于使用武力解决争端。在近代的几场战争中,西方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世界范围造成了一次次灾难。西方国家对待落后国家惯于使用暴力手段,在西方国家之间也会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产生冲突。国际法时效制度在国家间发生利益争端时难以及时发挥作用,在直接的行为方式面前来不及被采用,这些国家便以暴力等手段达到了目的。国际法时效制度在西方这种直接行为方式面前的权威性大大降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广义角度来说,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视频分析、视频识别以及视频改善3类。其中视频分析类实现目标移动方向检测、周界入侵检测、目标运动、车流量统计、人流量等功能;视频识别类包括人脸识别、步态识别和车牌识别,其主要的技术是在大量视频流图像找出局部中的一些画面的共同特性;视频改善类可以针对或者是对振动的图像进行一部分的优化处理,以达到增强视频可监控性能,包括:车辆牌照识别影像消模糊处理、红外夜视图像的增强处理、图像光变与阴影抑制处理等[3]。
国际法时效制度的演变历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受文化发展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以个体为中心和利益至上以及自由等思想,在国家层面表现为对国际法的漠视以及对他国的资源暴力掠夺。国际法时效制度在历史上即存在争议,几乎所有国家均承认存在时效取得,但是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法时效制度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及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其难以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法律准则。
参考文献 :
[1] 刘良凯.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68.
[2] 张峰瑛.西方政治话语霸权的危害与中国应对[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2):119-120+123.
[3] 黄影.构建与矛盾:国际法中领土时效取得规则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9):129-137.
[4] 孙风飞.略论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J].法制博览,2017(12):199.
[5] 王丽丽.论国际法时效制度的渊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1-117.
[6] 金 印.论所有权与时效制度的关系[J].法学家,2017(3):59-73+177.
[7] 刘 巧.取得时效的制度价值及其发展前景[J].法制博览,2017(15):229.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al Shock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imitation System in International Law
WANG Y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Law,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5 China)
Abstract :The statute of limitations system in international law is a kind of legal concept existing in theory. It was put forward by jurists to solve the disputes of interest ownership such as the territory between countries. The limitation system in international law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The main focus of the controversy is whether the statute of limitations exists in international law. Statute of limitations has great applicability in solv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especially in solving problems left over by history. The theory of acquisitive limit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has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ich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western culture and evolve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By analyzing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western culture and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limitation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this paper sums up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cultural shock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imitation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the limitation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Keywords :prescrip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law; western culture; evolution process
收稿日期 :2018-12-09
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302088).
作者简介 :汪 颖(1995—),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中图分类号 :D9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978(2019)01-0017-03
(编辑:余承忠)
标签:时效制度论文; 国际法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演变进程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论文;